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早产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原则分组,每组48例。对照组早产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4.58%,与对照组的33.3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的首次排便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产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减小对早产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故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早产儿 高胆红素血症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重度妊高症可能对早产的胃肠系统生理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抽取83例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进入本院新生儿科的早产,以产妇妊娠阶段是否并发重度妊高症为依据展开分组,统计甲组42例(并发重度妊高症)、乙组41例(无重度妊高症)住院时长、经口哺乳时长、体重水平、体重降低现象停止时长,且比较。结果甲组42例住院时长、经口哺乳时长、体重水平、体重降低现象停止时长都比乙组41例长/低,(P<0.05)。此外,甲组患儿中有22例(52.38%)的胃肠系统出现不适症状,乙组有6例(14.63%),(P<0.05)。结论产妇处于妊娠阶段时,若并发重度妊高症,其早产的胃肠系统功能会受到相应影响,要引起重视。

  • 标签: 新生儿科 重度妊高症 胃肠系统 早产儿 不适症状
  • 简介:摘要早产主要是指未足月(37周前)出生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在母体子宫内生长时间相对足月儿较短,出生后早产更容易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神经发育迟缓,对早产后续的生长发育均较为不利,因此,在早产出生后往往需要对其实施营养干预,这是保证早产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早产的院内营养干预方式主要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分别是指静脉营养干预和胃肠道营养干预。为更好地了解早产院内营养干预的临床意义和研究进展,本文首先对早期营养状况对早产后续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再针对早产院内营养干预中的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这两种营养干预方式及其营养剂进行分点阐述。

  • 标签: 早产儿 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早产静脉炎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份至2017年4月份收治的60例早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早产30例,予以常规输液;实验组早产30例,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的干预情况,记录和比较干预后早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干预后的静脉炎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产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降低早产的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早产儿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喂养不耐受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11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每日摄奶量等喂养不耐受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等喂养不耐受指标改善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喂养不耐受改善效果良好,有效改善了患儿胃肠道功能、降低其喂养不耐受率,值得使用与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力喂养与常规鼻饲对于早产喂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5年 7月 ~2016年 7月出生的 100例早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重力喂养,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喂养情况。结果:试验组胃留置、出生体重恢复、达全胃肠营养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鼻饲早产采用重力喂养,可以促进其奶量增加,更快达到全胃肠营养,使早产体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力喂养 早产儿 喂养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系统化健康宣教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产母乳喂养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150例NICU早产分为A组和B组,每组75例,A组实施母乳喂养常规教育,B组实施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母乳喂养情况,调查两组母亲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B组母乳喂养率、母亲母乳喂养健康知识掌握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母乳喂养系统化健康宣教后,可增加NICU早产母亲母乳喂养意识,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早产发育。

  • 标签: NICU 早产儿 母乳喂养 系统化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对早产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科132例早产和家长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中增加家长参与式的护理。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就是体温的管理、意外损失、喂养问题以及皮肤黏膜问题。两组患者在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观察组家长在护理操作合格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方面要优于对照组义(P<0.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让医务人员和家长之间相互合作,可提高家长的医学知识,又可提升护理能力,可以更好的进行护理操作,为胎儿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家庭护理 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采用鸟巢式护理降低早产并发症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7月于本院收治早产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其分为鸟巢式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鸟巢式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鸟巢式护理,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干预后体重、头围及身长的增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鸟巢式组体重、头围及身长增长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鸟巢式组呼吸暂停、硬肿症及喂奶不耐受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鸟巢式护理能有效降低早产并发症,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早产儿 并发症 硬肿症
  • 简介:目的探讨床旁颅脑超声在早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NICU收治胎龄≤33周的早产529例为研究对象,全部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部分病例辅以头颅MRI或CT对照。结果529例早产中,脑损伤者302例(其中B超检出298例,B超未检出4例,后经MRI或CT检出)。其中颅内出血272例,早产脑白质损伤60例(其中38例合并不同程度颅内出血),其他颅脑疾病14例。183例患儿经MRI或CT检出脑损伤56例,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1例硬膜下出血B超未探及,其余52例报告与B超相符。颅脑B超异常检出率为56.33%(298/529),显著高于头颅MRI及CT异常检出率3060%(56/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患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为13.97%(38/272),显著高于非颅内出血患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8.56%(22/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脑损伤是动态变化的,床旁颅脑超声在早期筛查及动态监测方面具有优越性,可与头颅MRI及CT结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脑损伤 颅脑超声 颅内出血 脑白质损伤 婴儿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PICC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PICC患者163名,所有患者术后均行PICC,根据患者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和延续护理组。普通防护组给予患者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前对患者穿刺部位实施消毒,穿刺点止血,固定导管及消毒。术后安排患者入病房并滴注抗炎类药物,及时给患者更换药物。延续护理组在常规防护组的基础上,实施多项延续护理。结果经延续护理干预后,不同类型感染感染率、不同时间段随访感染率以及治疗有效率均较普通干预组治疗效果更佳理想。结论延续护理干预在临床上效果明显,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及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

  • 标签: PICC置管,研究现状,治疗效果,延续护理,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早产出院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结果观察组早产病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应用于早产出院后管理中,有助于提升早产的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提升早产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效果。

  • 标签: 早产儿 随访管理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母乳添加剂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体重增长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1-2017.10收治的早产43例,回顾性分析早产体重增长情况。结果通过母乳添加剂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显著改善早产体重增长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体重增长中实施母乳添加剂,有效增加早产营养状况,促进早产健康生长。

  • 标签: 母乳添加剂 早产儿 体重增长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早产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温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共168例早产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新生儿医学指数评估表进行观察。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显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开始经口喂养纠正胎龄、医学指数及分娩方式是影响早产经口喂养过渡时间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早产经口喂养过渡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对于一般状况良好的早产可尽早建立经口喂养,对医学指数较高及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时间较长的早产可选择一定的干预策略改善其口腔运动功能,医护人员需结合早产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护理策略解决经口喂养问题。

  • 标签: 早产儿 经口喂养过渡时间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