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肿瘤患者化疗给药的常用途径,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1]。研究表明[2],在较长时间的输液治疗中,PICC较其他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降低导管相关风险、节约费用,
简介:摘要:临床中对肿瘤患者常采用化疗治疗,长期的化疗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疼痛,但留置期间,有一定的静脉炎发生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临床中需要加强护理。本文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致静脉炎的预防护理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期减少相关影响。
简介:目的运用导管漂浮原理预防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异位颈内静脉。方法将2012年9月到2014年1月400例拟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例。采用体表定位结合超声实时观察,确认导管进入锁骨下静脉后,试验组(200例)即从末端分离导丝和导管,撤出导丝3cm,继续送至预测量长度。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方法置入PICC。比较两组患者颈内静脉异位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无颈内静脉异位,对照组颈内静脉异位率为1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导管漂浮原理可以有效预防PICC异位颈内静脉。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锁骨下静脉导管在血液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依照就诊顺序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血液病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PICC置管治疗,对照组予以静脉导管治疗。结果观察组穿刺与导管留置总成功率90.00%,对照组穿刺及导管留置总成功率77.50%,观察组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12.1±1.5)min,对照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33.8±2.1)min,观察组穿刺置管平均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仅有3例静脉炎(7.50%,3/40);对照组患者脱管2例(5.00%,2/40)、堵管3例(7.50%,3/40)、误入动脉4例(10.00%,4/40)、导管感染2例(5.00%,2/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导管插管方式更加便捷、安全、有效,可在血液病治疗中与锁骨下静脉导管结合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未应用PICC置管的114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应用PICC置管进行静脉营养的114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在体重增长情况方面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ICC置管技术进行早期静脉营养可明显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98例血液肿瘤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49例设为观察组,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优质护理,将另外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管保留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长,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使用PICC置管优质护理能有效增加置管保留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可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接收并治疗的108例肿瘤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对照组患者选择传统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选择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三个月以后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病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而且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家属对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时候,有效的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起到良好的指引,可以使患者的护理更加的细致,周全的照顾患者,能更好的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适合在肿瘤患者临床护理当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的临床效用。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肿瘤病症,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 68 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则为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分析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疼痛度、操作情况均做以对比。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为 94.1% ( 32/34 ) ,对照组为 85.3% ( 29/34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操作时间、术中渗血量以及疼痛评分中均以观察组用时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 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安全性高,用时短,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管原因、导管头端位置、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置管,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43/104)和血栓形成25.96%(27/104)最常见。左上肢置管12.68%(53/418)与右上肢置管12.94%(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前窝静脉置管12.95%(72/556)与上臂静脉置管12.50%(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头端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