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有研究指出,机体发生感染时,人体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RP水平会升高[1-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评价CRP、PCT、D二聚体在胆囊炎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发布的急性胆囊炎及胆管炎治疗的指南标准,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重度急性胆囊炎组、中度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急性胆囊炎组(P<0.05)。但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病理学分型角度区分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时,D二聚体水平在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中明显升高(P<0.05).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氯已定与聚维酮碘为主要成分的两种消毒液比较预防手术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6年3期)、EMbase、WanFang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所有关于氯已定与聚维酮碘比较预防外科手术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8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氯已定组术后总感染率明显低于聚维酮碘组[RR=0.71,95%CI(0.58,0.88),P=0.001]。在浅表部位感染方面,氯已定组优于聚维酮碘组[RR=0.66,95%CI(0.48,0.91),P=0.01],但两组的深部感染率[RR=0.51,95%CI(0.23,1.11),P=0.09]和器官周围感染率[RR=0.97,95%CI(0.53,1.76),P=0.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手术类别对总感染率及浅表部位感染率进行亚组分析提示,氯已定组的优势体现在可能受污染的手术;而对于清洁手术,两种消毒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已定在预防可能受污染手术术后的感染率上更有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内痔胶圈套扎联合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内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内痔胶圈套扎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痔胶圈套扎联合聚桂醇注射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痔胶圈套扎联合聚桂醇注射术治疗老年内痔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聚克联合磷酸铝凝胶在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收治并确诊的小儿秋冬季腹泻患儿200例,对其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口服聚克治疗的100例作为对照组,将采用口服聚克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的100例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在呕吐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大变恢复正常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儿秋冬季腹泻病在口服聚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磷酸铝凝胶,不仅能快速恢复肠道菌群失调,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而且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非营养性吸吮与口服25%葡萄糖溶液对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的疼痛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性研究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接受非营养性吸吮的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口服25%葡萄糖溶液组(GS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的准备期第1分钟、干预准备期第2分钟、穿刺期第1分钟、穿刺期的第2分钟、恢复期第1分钟和恢复期第2分钟3组间疼痛行为反应、心率、呼吸和哭泣时间方面的比较评价。结果共对120例新生儿完成全部资料的收集,3组各40例。就疼痛反应方面、心率和哭泣时间方面,NNS组与GS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口服25%葡萄糖溶液均可以缓解新生儿的疼痛,但与口服25%葡萄糖溶液比较,非营养性吸吮更能显著的缓解新生儿的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外剥内扎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接受混合痔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9例,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外剥内扎术,而观察组则给予聚桂醇注射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优势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坠胀和肛缘水肿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较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聚桂醇注射联合改良外剥内扎术更能够得到显著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术后肛门坠胀和肛缘水肿等情况,其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在临床上也是可取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中血浆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0月到 2016年 10月的 PE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 100例和健康体检人 100例,分析 DD与 PE的相关性。结果: PE组 D-二聚体水平( 3023.88±192.35) µg/L和阳性率( 100%)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 D-二聚体水平(( 621.34±54.23) µg/L、( 290.32±34.25) µg/L)和阳性率( 40.00%、 2.00%), D-二聚体> 550µg/L为阳性, PE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D-二聚体水平( 765.39±43.59) µg/L和阳性率( 52%)明显低于治疗前 D-二聚体水平( 3023.88±192.3) µg/L和阳性率( 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 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肺血栓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PE患者有效的溶栓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 D-二聚体值。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皮肤血管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近1年来于本单位皮肤科就诊的过敏性紫癜、变应性皮肤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共84例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40例健康人为对照,比较不同皮肤血管炎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结果:(1)84例皮肤血管炎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53.6%。(2)各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群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荨麻疹性血管炎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余各组皮肤血管炎患者(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4)所有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出现临床观察指标阳性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比例高于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仅出现皮损的患者(P〈0.05)。(5)临床观察指标阳性的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占67.7%,A组(发热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D组(ESR水平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用于辅助诊断皮肤血管炎,尤其是荨麻疹性血管炎,且在合并系统损害的皮肤血管炎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高。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头注射用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粉针剂与 0.9%氯化钠注射液、 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与 3种常用输液于室温配伍 4h内的含量 ,并测定 pH值变化。结果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与上述 3种输液配伍放置 4h后 ,含量、 pH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在上述 3种输液中 4h内稳定性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5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对临床检验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进行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56例(妊娠高血压组)与产科门诊就诊的正常妊娠妇女56例(正常妊娠组)作对比分析,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妊娠高血压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D-二聚体和FIB含量明显升高,PT、APT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无明显变化。结论严密监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以及凝血指标的变化能反应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和状态,能辅助指导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降低妊娠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系数,具有临床应用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甲状腺囊性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无水乙醇,研究组采用聚桂醇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注射液治疗甲状腺囊性病变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当,但是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无水乙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