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大豆低肽(SOP)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背部皮肤剃毛后予UVB照射,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随机分组行UVB照射后分别外用不同浓度的SOP。组织切片、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改变并测定其胶原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MP1、MMP3、COL1a1、COL3a1mRN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SOP组的胶原含量及COL1a1、COL3a1mRNA表达增加(P〈0.05),MMP1、MMP3mRNA的表达减少(P〈0.05),且SOP中浓度组效果最显著(P〈0.05)。结论SOP能有效对抗UVB所致BALB/c光老化小鼠皮肤中的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降解,对小鼠皮肤具有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豆低聚肽 中波紫外线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基质金属蛋白酶-1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D-二体(D-dimer)在进展性脑梗死(PCI)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设为对照组,43例进展性脑梗死设为观察组,测定不同发病时间段两组的血清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24h内、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第14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和Fib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用于早期进展性卒中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血清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体的定量测定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338例及健康体检者150例,用希森美康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中D-D浓度。结果心血管疾病组(冠心病和心绞痛)、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死)组血浆D-D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二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定量检测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心脑血管疾病、溶栓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对诊断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患者溶栓治疗后D-二体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1。

  • 标签: D-二聚体 冠心病 心绞痛 脑出血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体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凝血思想及D-二体检测,对比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较长,纤维蛋白原含量较低,D-二体检测含量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机制异常症状,应用凝血四项及D-二体检测对于患者的临床诊疗均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凝血四项 D-二聚体检测 肝硬化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体(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肺癌组),同时选取30例肺部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病变组)及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在肺癌中的敏感度分别为65.00%、57.50%及52.50%,其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87.50%。结论肺癌患者血浆D-D、血清NSE和CYFRA21-1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对肺癌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癌 D-二聚体(D-D)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细胞角蛋白19 片段21-1
  • 简介:摘要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血浆D-二体水平进行观察和记录。旨在对血浆D-二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发现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治中,血浆D-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和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诊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二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40健康对照组血浆DD、hs-CRP的浓度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DD、hs-CRP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D、hs-CRP浓度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 血浆 D-二体、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 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 100 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 血浆 D-二体、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分析 血浆 D-二体、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比两组的 血浆 D-二体、 免疫球蛋白水平,实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P < 0.05 )。支原体肺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 血浆 D-二体、 免疫球蛋白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中度、重度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 P < 0.05 ),重度患者二者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 P < 0.05 )。 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 血浆 D-二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均比健康人显著增高,并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深呈增高的趋势,可见二者用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病情程度判定有显著的价值。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血浆 D-二聚体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产妇生理条件下凝血4项及D-二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96例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为对照组,另同期选取行孕期体检的96例临产妇为观察组,检测两组D-二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分析所得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TT、APTT及PT均值相比于对照组,均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D-dimer、FIB均值较之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结论临产妇血液相比于健康非妊娠育龄女性,乃为高凝态,对其实施D-dimer及凝血4项检测,对防治临产妇异常出血及血栓形成等,均具有十分突出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临产妇 凝血4项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血浆D-二体用于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我院参与体检检测报告提示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150例研究人员均进行血浆D-二体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后再与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100名疑似DVT患者中有82名患者血浆D-二体水平高于临界值82名检测结果高于临界值的患者进一步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证实79例为DVT。观察组D-二具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二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筛检价值,具有检测方法简便,检验结果得出快,费用实惠等优势;同时,该项指标能够及时反应机体内血液凝固程度,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可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诊断 意义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体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34例,将其充当实验组,而后选择同期入院的健康人员34例,将其充当参照组,利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PCT含量检测,最后对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体水平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两组受检人员经检测后,实验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体水平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产生。实验组患者中,C反应蛋白阳性占比为86.7%,降钙素原阳性占比为60.0%,D-二体水平阳性占比为66.7%。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行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D-二体检测,可以将患者机体感染和纤溶系统充分体现,从而为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二体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进入研究28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42例患者,死亡组18例患者。入选的6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经临床诊断明确为脓毒血症后24h之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其降钙素原水平、D-二体水平,并采集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D-二体水平、乳酸水平,及降钙素原阳性率、D-二体阳性率、乳酸阳性率。并分析患者早期降钙素原、D-二体与乳酸阳性率与28d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存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D-二体水平、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的降钙素原、D-二体、乳酸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28d死亡率如下入组早期3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患者10例,均存活,死亡率0.00%;1项指标为阳性的患者25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00%;2项指标为阳性的患者18例,死亡10例,死亡率55.56%;3项指标均为阳性的患者7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85.71%。这一结果提示,脓毒血症患者降钙素原、D-二体及乳酸3项指标的阳性数量越多,患者28d死亡率越高。结论血降钙素原、D-二体和乳酸水平均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乳酸 脓毒血症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使用维酮碘对普外科术前进行皮肤准备的相关方法以及在对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时的相关效果。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病患中随机选取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患45例。对常规组病患采用传统的备皮方法,而实验组病患则采用维酮碘进行消毒的方法,对比两组病患在备皮之后不同切口类型皮肤区的细菌存在数量以及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结果实验组病患不同切口类型皮肤区存在细菌的数量要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而实验组病患切口发生感染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病患(P<0.05)。结论病患在进行普通外科手术之前在对切口皮肤区进行准备时使用维酮碘能起到更好的杀菌消毒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聚维酮碘 普外科手术 皮肤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早期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体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入我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病情分为缺血型脑卒中组47例;出血型脑卒中组23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vWF抗原水平、D-二体抗原水平。应用SPSS.22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检验探究缺血型与出血型脑卒中在VWF水平及D-二体水平上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vWF水平与D-二体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组vWF抗原水平与D二体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脑卒中患者D-二体抗原水平与vWF抗原水平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18,P=0.003)。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浆VWF和D-二体可用于临床检测脑卒中的发生,且具有中等程度正相关性,但二者均无分型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vWF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对比和分析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72例肾囊肿患者行超声介入硬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桂醇组(n=39)和无水乙醇组(n=33)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抽尽囊液,分别注入桂醇注射液和无水乙醇进行硬化治疗,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6个月的疗效。结果: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39/39)和97.0%(32/33)。治疗过程中,桂醇组5例诉轻微胀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显著低于无水乙醇组10例短暂刺激性腹痛和5例持续性腹痛、醉酒样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5.5%,15/33)(P〈0.05)。术后6个月随访,桂醇组治愈率82.1%(32/39),与无水乙醇组治愈率81.8%(27/33)相仿;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径〉8cm肾囊肿的治愈率为56.0%(14/25),显著低于≤8cm肾囊肿的治愈率100%(47/47)(P〈0.05)。结论: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疗效与无水乙醇相仿,其优势是硬化剂可保留在体内,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囊肿大小是影响硬化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超声引导 肾囊肿 聚桂醇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采用C-反应蛋白及D-二体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5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再选取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其均采用C-反应蛋白及D-二体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ROC曲线。结果观察组的D-二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体的最佳临界点为0.55mg/L,特异度为75.3%,敏感度为98.2%;C-反应蛋白的最佳临界点为5.93mg/L,特异度为71.7%,敏感度为61.8%。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C-反应蛋白与D-二体联合诊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有效数据信息。

  • 标签: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