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手术室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某二甲医院接受择期手术的112例成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额外实施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包括使用预热输液、加热床垫和暖风装置维持患者体温。通过监测患者入室前、手术中以及术后恢复室的体温变化情况来评估护理效果。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体温维持在36.5°C ± 0.5°C,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8°C ± 0.6°C(P < 0.05)。此外,在术后恢复阶段,实验组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比例为12.5%(7/56),而对照组这一比例为41.1%(2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间未发现与保温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及舒适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的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方法 选择 2023年1~12 月于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178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老年患者术中是否发生低体温事件并采用倾向性评分最近邻匹配法匹配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按1∶ 1分组分为观察组(发生低体温事件,50例)和对照组(未发生低体温事件,50例)。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全麻老年手术患者低体温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应对策略。 结果 1768例全麻老年手术患者中,低体温事件的发生率为 2.79% (50/1786)。 2组在手术室环境温度、麻醉时长、手术时长、输血量、输液量、年龄、BMI方面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 <0. 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温度 < 21 ℃、麻醉时间 > 2 h、手术时间 > 2 h、输血和输液量≥1 000 mL、年龄> 60岁、BMI≤24. 0 kg/ m 均为全麻老年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事件的风险因素(P均< 0. 05)。结论 全麻下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室环境温度、麻醉时长、手术时长、输血量、输液量、年龄、BMI,临床应给予老年手术患者保暖措施,以避免出现低体温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肺功能肺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9月-2024年6月收治的78例低肺功能肺结核病人,术前准备及评价包括心电图、彩超、肺功能、纤维支气管镜等。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标准化的抗结核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手术(全肺切除,全叶切除,全肺切除,楔形切除)。术后观察并发症及肺功能,并记录治疗效果。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总有效率为62.82%.术后肺功能指标如FEV1,氧分压,最大通气量均有明显提高(P<0.05),提示手术可改善肺功能。结论:对于低肺功能肺结核病人,通过术前全面准确的评价,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及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RRT 治疗期间低体温患者复温策略的优化与临床应用。方法:在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导致严重酸中毒合并低体温状态成功救治案例选取1例患者配合研究。结果:锁骨下深静脉穿刺、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置管(PICCO)、血透管置管,并在 10 分钟内开始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CVVHDF 模式,血流速度 150 mL/min,置换液 1500 mL/h,透析液 1500 mL/h,外周静脉碳酸氢钠速度 200 mL/h,脱水速度 300 mL/h。同时联合鼓风机进行复温,PICCO 监测,脑氧监测,床边超声监测同时动态监测患者循环及脑部情况,进行精准液体复苏。结论:在该案例中,CRRT 联合鼓风机复温、PICCO 监测、脑氧监测、床边超声监测等多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成功救治起到了关键作用。CRRT 能够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毒物,调节电解质紊乱,为患者的脏器功能提供支持和保护。同时,其他监测手段能够实时了解患者的循环及脑部情况,为精准液体复苏提供依据。通过综合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体温缓慢上升,乳酸下降,凝血功能异常基本纠正。最终,患者顺利转入康复科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n=40)常规护理;观察组(n=40)进行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评分后,给予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跌倒、烫伤等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85.00%、93.7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科护理风险评估有着显著效果,能够降低低视力患者安全风险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低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集到的头颈部CTA检查患者为样,随机对6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64排CT检查,观察组开展双低CT扫描技术。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有效辐射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观察组颈动脉分叉部位、主动脉弓、基底动脉CT值高,主动脉和基底动脉信噪比也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双低CT扫描技术对头颈部CTA检查的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不大,可保护患者安全。
简介:目的 探究在低视力患者安全管理中应用眼科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的作用。方法 抽选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眼科接收的72例视力低下患者按照均衡性原则将该7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患者,观察组36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化的安全管理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使用跌倒风险评估单进行安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人数,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00%,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1.64±3.27)分,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1.11%,护理满意度评分(73.81±5.12)分,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眼科视力低下患者的安全管理护理中应用护理跌倒风险评估单可大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低危初产妇对其采取自由体位助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低危初产妇,共计有76例,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各38例,对比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自由体位助产护理,干预组与对比组的产程时间、疼痛感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低危初产妇护理前第三产程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低危初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短于对比组产妇,P<0.05,有差异。(2)干预组(34.21%)的低危初产妇中重度疼痛率低于对比组(63.16%)的产妇,P<0.05,有差异。结论:低危初产妇对其采取自由体位助产护理效果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低中度近视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患者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低中度近视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通过单光镜片进行防控,观察组则采用角膜塑形镜,对比两组防控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两组裸眼视力明显提升,且屈光度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角膜曲率以及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角膜曲率以及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1.049,P=0.306)。结论:角膜塑形镜在青少年低中度近视中具有良好的防控效果,不仅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还能够改善屈光度以及角膜曲率,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新生儿低体重改善效果的临床影响。方法:我们选取了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本医院住院的100例新生儿低体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传统隔离护理。比较两组在出生后第一周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母婴同室护理组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周体重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在促进新生儿低体重患者体重增长和缩短住院时间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尽管并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种护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和体重增长速度,还改善了家庭参与感和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