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检测粘蛋白1(Mucin1,Muc1)与β-连蛋白(β-catenin)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患有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以及自身癌旁正常组织,并应用相同的检测方法来检测37例患有喉良性肿瘤患者中MuC1与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将二者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uC1和β-catenin二者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率分别为44.4%与64.8%,与自身癌旁正常组织和喉良性肿瘤表达率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ucl与β-catenin基因的表达成正相关,r=0.62,P<0.001。结论Mucl与β-catenin基因在喉鳞癌细胞中均高表达,且呈正相关,提示其对喉癌发生与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化疗期间低钾血症的护理方式和处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6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采用4-6个疗程的顺铂+依托泊苷化疗方案,16例患者中,9例给与补钾疗法,于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抽静脉血检测电解质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血清钾浓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在化疗后血清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低钾血症可以预防易于治疗,应及时和医生配合,以减低化疗期间的痛苦,提高生活和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精神药物对精神病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及白细胞计数(WBC)影响,为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筛选使用常用抗精神病治疗方案治疗精神病患者225例作为观察对象,每2周开展1次全面检查,分析ALT、WBC变化。结果发生不良反应105例,32例患者ALT显著升高,其中第6周末检出20例,19例患者WBC显著下降,第8周末及以后检出13例;8周后ALT高于4周后,4周后高于2周后,2周后高于治疗前,8周后WBC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方案中,氯丙嗪ALT显著上升比重最高为19.05%,其次为氯丙嗪+利培酮15.0%,氯氮平WBC显著下降比重最高为10.81%,其次为利培酮8.07%。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可影响精神病患者ALT、WBC水平,存在潜在的伤害;应规范不良反应管理,做好定期复查、复检,掌握药物禁忌症、适应证;选择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s蛋白、FasmRNA的表达及Fas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2例(鳞癌16例,腺癌26例),收集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染色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重亚硫酸盐修饰及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Fas蛋白、FasmRNA的表达情况及Fas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Fas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5.71%,FasmRNA阳性表达率为45.24%,明显低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率(Fa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4%和85.71%,Fas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9%和90.48%)。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as基因甲基化率64.29%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0.95%和21.43%)。非小细胞肺癌Fas蛋白、FasmRNA分别与Fas基因甲基化呈显著负相关(Fas蛋白r=#0.471,P<0.01;FasmRNAr=#0.469,P<0.01)。结论与癌旁组织及正常肺组织相比,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存在显著的Fas基因高甲基化,FasmRNA及Fas蛋白表达下调。非小细胞肺癌Fas表达与Fas基因甲基化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Fas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导致Fas基因失活,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及免疫逃逸。
简介:为研究海洋防污损涂料添加剂Irogarol-1051的降解产物M2的基因毒性,应用微阵列技术,选取Affy-metrix公司鼠基因组2302.0基因芯片检测30μmol/LM2暴露下的鼠肝癌细胞基因表达变化.实验结果显示,96h的M2暴露导致了38个基因在全部4组可能的对照/暴露中均发生显著变化(p<0.0025),其中只有Accn5基因研究较为透彻,该基因表达的抑制可能影响上皮钠通道的功能.此外,分别有10和82个功能注释基因在至少一组对照/暴露组中上调和下调.M2诱导的基因主要和细胞核(细胞成分)相关.M2抑制的基因则主要影响生物过程中的G蛋白偶联信号通路功能和细胞成分中的细胞膜内整合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对HBV携带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60例慢性HBV携带者为治疗组,给予替比夫定600mg/天,口服,同时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1次/4周,皮下注射,疗程12月,随访12个月;对照组,同期建康体检人群。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百分数及CD4+/CD8+的细胞的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临床疗效分别是随访12个月结束时,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CD3+、CD4+、及CD4+/CD8+升高,CD8+。下降。结论替比夫定联合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组比单一替比夫定法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升高,CD8+。下降,提示替比夫定联合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组比单一替比夫定法治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