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48岁,2012年12月因“枕部窦旁脑膜瘤术后3年余,视物不清1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枕部窦旁脑膜瘤”在外院行开颅手术,术中全切除肿瘤.2012年11月出现视物不清,视野缺损,当地医院行头颅MRI示:枕部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患者双眼鼻侧视野缺损,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5.MRI显示:枕部窦旁脑膜瘤术后复发(图1).术中患者俯卧位,取右侧原枕部马蹄形切口,原切口中线侧向下延伸至颅颈交接处,另加左侧横切口与正中切口相交(图2),术中见肿瘤已将窦汇及窦汇周围的矢状窦、双侧横窦、枕窦及直窦完全闭塞.

  • 标签: 非典型性脑膜瘤 病例报告 窦汇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镰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4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脑膜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I级切除26例,Ⅱ~Ⅲ级切除8例。术后随访0.5~5年,22例患者感觉或运动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8例癫痫患者中6例癫痫未再发作;复发1例,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侧副静脉及静脉窦,尽可能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是提高大脑镰及矢状窦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脑膜瘤 大脑镰 矢状窦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在预防颅脑手术后脑脊液漏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硬脑膜补丁修补法修补缺损硬脑膜32例,同期常规修补方式修补缺损硬脑膜25例。结果硬脑膜补丁修补法的32例中,1例(3.1%)术后出现脑脊液漏;常规修补法的25例中,6例(24.0%)术后出现脑脊液漏。两种方法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54例随访3~36个月,均无脑脊液漏发生;失访3例。结论硬脑膜补丁修补法在预防术后脑脊液漏方面优于常规修补法。

  • 标签: 颅脑手术 硬脑膜修补 脑脊液漏 补丁修补法
  • 简介:目的探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在颅骨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治疗颅骨缺损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普通硬脑膜悬吊法(普通组),38例采用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穿梭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普通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穿梭组(均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穿梭组(P〈0.05)。结论穿梭缝合硬脑膜悬吊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悬吊 硬脑膜 缝合技术 钛网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85例患者,按一期硬脑膜修补方式分为自体膜修补组(甲组33例)、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乙组16例)和自体膜联合人工硬脑膜修补组(丙组36例),对二期颅骨修补过程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丙组分离皮瓣出血量较甲组平均减少70ml(P〈0.05),手术时间平均减少30min(P〈0.05),二期术后癫痫的发生率少于甲组、乙组(P〈0.05),术后感染、皮下积液方面三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体膜修补联合人工硬脑膜补片安全、有效,并能降低二期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自体膜 人工硬脑膜 颅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Simpon分级Ⅰ、Ⅱ级)24例,次全切(Simpon分级Ⅳ级)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视力下降的2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视力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8个月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肿瘤全切病例中,3例患者有肿瘤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3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在,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脑膜瘤 鞍结节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方法及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6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16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SimpsonⅣ级切除;术后随访6~48个月,SimpsonⅡ级切除16例未见复发;SimpsonⅣ级切除6例中,4例术后0.5~2年复发,采用伽玛刀治疗2例,再次手术2例。新增对侧肢体感觉障碍5例、肌力下降2例,随访半年恢复正常。术前5例有癫痫发作,术后不再服用抗癫痫药物4例,药物使用明显减量1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保护重要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是提高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术中无需强求SimpsonⅠ级切除和上矢状窦重建,会增加手术风险;对残留肿瘤术后可酌情辅以伽玛刀治疗或二次手术。

  • 标签: 脑膜瘤 上矢状窦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本文报道我科对连续收治的10例侧窦区(横窦和乙状窦)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的初步经验.方法所有病人先进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侧窦区DAVF后立即对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造影术并用NBCA胶或PVA颗粒进行栓塞.结果10位病人进行16次栓塞治疗(有6例行2次),共对23根供血动脉进行了栓塞.其中8例采用NBCA胶,另2例采用PVA颗粒进行栓塞.8例栓塞后获得解剖学和临床治愈,另2例虽获临床治愈,但造影中仍可见少量病灶残留.4例伴有搏动性耳鸣和杂音者在首次栓塞后其症状和体征消失,其中1例搏动性耳鸣在第一次部分栓塞后2个月复发,但在第二次栓塞后消失.无一例病人在栓塞后出现并发症.结论超选择性动脉内栓塞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侧窦区DAVF是一个安全、有效和微侵袭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侧窦 栓塞治疗 DAVF 病因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采用前纵裂入路切除直径〉4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I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前纵裂入路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人路,暴露充分,可提高全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 标签: 前纵裂入路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及巨大型桥脑小脑角(CPA)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操作要点及术后治疗.方法对25例大型及巨大型CPA脑膜瘤采用扩大枕下入路实施手术,行肿瘤全切18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7例.结果24例存活,死亡1例.经7月到6年随访,显示症状明显改善17例,保持术前状态3例,颅神经损害加重4例.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病变侧扩大枕下入路,改进操作方式及加强术后治疗,能比较理想地切除肿瘤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桥脑小脑角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临床征象 病理类型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女,54岁,除头痛外,无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当地医院MRI检查示左侧大脑镰旁中1/3脑膜瘤。以顶部过中线切口行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后四肢感觉、运动无明显异常。术后13d突发四肢乏力,四肢肌力约Ⅱ级,双侧肌力对称,腱反射明显减弱,无明显感觉障碍。

  • 标签: 脑膜瘤 格林巴利综合征 手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FMM)的手术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动脉骑跨型FMM的临床资料并全面复习文献,对FMM的诊断分型、手术策略、手术结果、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FMM在显微镜下手术完全切除,术后无永久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大部分FMM可通过手术获得全切,但手术创伤大、暴露难,并发症多样。

  • 标签: 脑膜瘤 枕骨大孔区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切除巨大前颅底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报告6例巨大前颅底脑膜瘤,采用经右侧单侧额下入路手术,介绍体位、肿瘤显露和处理技巧。结果6例肿瘤均显露良好,SimpsonⅡ级切除,其中4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巨大前颅底脑膜瘤,单侧额下入路较为便捷,创伤小,值得作为一种手术方式推荐给有丰富显微外科技术的医师。

  • 标签: 前颅底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额下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分型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6例桥小脑角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判断分为内听孔前型31例,内听孔后型17例,大型联合型28例。73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使用颞下入路,1例使用翼点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71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随访1~10年,术后新增神经症状15例,其余病人术后症状均改善;复查头颅MRI,复发3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可获得满意效果及良好预后;扩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桥小脑角区脑膜瘤切除的需要;颅神经、岩静脉及重要动脉的保护和处理在桥小脑角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膜瘤 桥小脑角区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岩下窦途径栓塞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海绵窦区DAVF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岩下窦插管,以微弹簧圈、ONYX-18胶栓塞海绵窦和瘘口。结果15例插管成功,DAVF均达到完全致密栓塞。术后多数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术后并发颞叶梗死1例,致左侧肢体偏瘫。10例于6~24个月行DSA检查,均无复发。结论经岩下窦途径栓塞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 标签: 动静脉瘘 海绵窦 岩下窦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烟雾病的幕上巨大脑膜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烟雾病的幕上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DSA检查明确颅内外血管代偿和肿瘤血供来源,行左侧大脑半球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WHOⅠ级脑膜瘤。病人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提示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水平低下,给予激素补充治疗,情况改善后出院。结论脑膜瘤合并烟雾病病人的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缺血性、出血性并发症。术前脑血管DSA明确诊断、合适的手术策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巨大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幕上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微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人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微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微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 动脉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cavernoussinus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CSDAVF)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3例行介入栓塞治疗的CS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SA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瘘口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23例患者中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主要针对Barrow分型C型的患者;19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针对Barrow分型B型、C型或D型的患者。结果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的患者中3例使用Onxy胶栓塞,其中1例治愈,瘘口完全消失,2例好转,瘘口部分残留,因部分供血动脉纤细扭曲,栓塞风险高,遂未完全栓塞;另外2例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瘘口完全消失。5例经动脉入路栓塞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5例患者中2例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其中1例完全栓塞的患者无复发,1例部分栓塞的患者瘘口仍有残留,较出院时无明显变化。18例经静脉入路栓塞治疗的患者中9例使用Onxy胶栓塞,9例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均治愈,瘘口完全消失,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症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12例术后长期随访,3个月~3年,定期复查DSA无复发。结论介入栓塞是治疗CSDAVF的首选方法,静脉入路使用Onxy胶联合弹簧圈栓塞具有适应证广、栓塞完全的特点,是治疗CSDAVF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特点 介入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