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09年以来388例受血者及供血者同时采用离子凝胶技术和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用盐水法,388例受血者结果呈阳性为3例,阳性的检出率为0.77%;采用离子凝胶技术388例受血者结果阳性为9例,检出率2.32%,况且盐水法所检出的三例显微镜下红细胞可看见3-4个凝集或呈断链状排列,而离子凝胶技术检出的9例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红细胞有可见凝集。结论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有着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结果明显,准确性高灵敏性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止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低离子凝胶技术
  • 简介:摘要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小于2.5kg的新生儿为出生体重儿,而出生体重小于1.5kg的新生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由于早产儿胎龄不足,肺部发育不成熟,肺功能残气量较小,肺泡容易萎缩,极易出现呼吸困难、发绀、三凹征等不良临床症状,如不及时给予特殊护理和把好早产儿呼吸关,极易导致患儿死亡。因此,对早产出生体重儿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关键。

  • 标签: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鼻塞CPAP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场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髌骨软化症时的应用效果,分析髌骨软化症场强磁共振成影像学分期表现。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实验组采用场强磁共振成像,比较两组敏感度(Se)、特异度(Sp)、总符合率(^π)、kappa值。结果根据髌骨软化症关节镜诊断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镜下分期基本吻合。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相似,符合率为85.29%,kappa值为0.811>0.75,说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运用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髌骨软化症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有较高价值,采用梯度回波扫描,尤其是GET1WI在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诊断。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髌骨软化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视力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274例(28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全体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参照视力诊断标准分析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导致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视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术并发症,另一种则是非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因素及非手术因素均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视力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护理,不断提升施术者手术技能。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小切口术 低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场强磁共振成像在诊断髌骨软化症时的应用效果,分析髌骨软化症场强磁共振成影像学分期表现。方法 :将 2017年 5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32例髌骨软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检查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关节镜 ,实验组采用场强磁共振成像 ,比较两组敏感度 (Se)、特异度 (Sp)、总符合率 (^π)、 kappa值。结果 :根据髌骨软化症关节镜诊断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镜下分期基本吻合。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相似,符合率为 85.29%, kappa值为 0.811>0.75,说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运用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髌骨软化症与关节镜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有较高价值,采用梯度回波扫描,尤其是 GET1WI在诊断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广泛运用于临床髌骨软化症患者的诊断。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髌骨软化症 诊断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要求全科医生要当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国家拨付专款开展社区全科医生培训 ,旨在提高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就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后增注执业范围的现状、效果进行浅显分析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旨在为今后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后增注执业范围提供参考。

  • 标签: 全科医生 转岗培训 注册率低
  • 简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常合并钙磷代谢紊乱,而高钙、高磷血症以及钙磷乘积升高是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高磷血症更常见且更难以纠正,限制了活性维生素D3的应用.为了更好的纠正高磷血症,需要患者服用较大剂量的碳酸钙,这样势必增加高钙血症的危险性.本研究针对高磷血症且血钙正常或偏高的患者,在大剂量服用碳酸钙的情况下,使用钙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6个月,以观察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低钙透析液 临床应用 全段甲状旁腺激素 维持性血液透析 活性维生素D3
  • 简介: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严重创烧伤所导致的休克晚期存在血管反应性现象。它主要表现为全身血管对舒缩血管物质的反应降低或不反应。血管反应性不仅影响着病情的发展及转归,而且严重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有研究提示,制约严重创伤、休克治疗效果的内源性因素,除机体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障碍及全身炎性反应所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外,血管反应性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临床许多重症晚期对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反应减弱或不反应,都可能与血管的反应性有关,所以血管反应性问题日益受到临床医师和基础研究工作者的重视。

  • 标签: 血管低反应性 休克 全身炎性反应 多器官功能衰竭 能量代谢障碍 治疗效果
  • 简介: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约占10%,采用金标法做HBV快速检测是血站外出采血时淘汰HBsAg阳性献血者常用的方法,目的是提高采血合格率,保证血液质量,且节约血液资源。笔者曾用两个厂家金标试剂,对2120人开展HBV快速检测合格后采血,回站再用两家不同试剂作ELISA法检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ELISA HBSAG 弱阳性
  • 简介:【摘要】血容量性休克是患者机体血量减少的一种不良反应,因组织血量得不到充足灌注,使得细胞出现损伤、新陈代谢发生障碍,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将会威胁其生命安全。此病理过程往往会快速导致神经、循环、代谢等功能发生紊乱或是出现障碍,所以休克也称全身细胞急性缺氧综合征。在临床手术开展中,若患者出现大量活动性出血,就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血容量性休克,如未对患者出血进行合理控制,往往导致休克难以纠正,因此,手术中对发生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及时给予有效的输血、输液治疗,且实施及时抢救治疗,以有效控制患者出血量,及时纠正患者临床指标,对于患者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临床经验对血容量性休克手术室护理进行综述,以便为患者抢救提供一定的护理参考经验。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常见危急综合征,主要是由于病人身体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所致的病症,泛指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控制则会增加休克纠正难度,引发严重后果。临床对于血容量性休克主要采取输血、输液和手术治疗手段,相较于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对手术成功率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为此从手术室护理角度分析血容量性休克的护理进展,旨在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提高成功率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护理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当机体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时,极易诱发休克这一反应,继而出现细胞损伤和新陈代谢障碍。对于血容量性休克来说,包括着创伤性休克与出血性休克这两种情况,均会加重休克,若是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便会因为未能纠正休克而引发死亡。针对血容量性休克的特点,临床多采取快速输血和输液及手术治疗的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成效。本文结合已有文献资料,系统综述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展,以求为临床研究提供些许建设意见。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护理 循环血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领弧形切口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本院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术式与低龄弧形切口,比较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 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美观度、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低领弧形切口 甲状腺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血容量性休克属于常见的一种血量减少不良反应,主要是因机体内的循环血液量下降,使得机体组织中的血量不能正常的灌注,损伤的机体的相关组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近年来,血容量性休克临床将其分为出血性、创伤性休克2种,如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则会对其生命安全产生威胁。治疗中,如出现活动性大出血现象,需要在控制出血量的过程中纠正临床指标,如发现血容量性休克,需要及时开展输血、输液治疗,以此来保证治疗效果。有调查表明,在血容量性休克治疗中,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有必要,特别是手术室护理,其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会对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开展探究,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碳水化合物饮食(LCD)干预NAFLD患者6周后人体成分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体检诊断NAFLD患者100例,采用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6周,对比干预前后骨骼肌量、脂肪率等人体成分相关指标。结果:经过6周碳饮食干预后实验组患者BMI、腰围、内脏脂肪面积较前显著下降,分别为(28.56±3.80)比(26.41±3.50)(t=25.60   p

  • 标签: NAFLD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人体成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患者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 PACU)期间的体温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方法:选择术后进入PACU者6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后PACU期间对患者进行无线、无创、持续动态的核心体温监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体温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术后PACU 666择期手术患者中低体温发生率为44.5%,本组患者发生体温的患者中,有85.5%的患者低温时长占比(患者发生体温的时长/患者复苏室的停留时长)超过50%,有64%的患者低温时长占比为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方式、手术体位、麻醉方式、麻醉等级、麻醉诱导时体温、手术时间、术中总入量统计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麻醉诱导时核心体温<36.5℃、非腔镜手术、全麻方式是PACU患者发生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ACU患者体温发生率和体温发生时长占比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提示,加强患者术中和麻醉复苏期间持续性核心体温监测,针对不同手术患者体温现况施以个性化体温保护,对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PACU 低体温 物联网 无创体温监测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末期三维纵向应变(3DLS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台州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单纯冠状动脉LAD病变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梗死组),余30例患者未发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非梗死组)。选择我院同期心内科住院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3D-STI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邻近区域及远隔区域3DLS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3DLSe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采用Bland-Altman绘图分析法分析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左心室心肌3DLSe的一致性。结果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7个节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6.96、7.41、8.94、8.23、8.94、12.09、15.99,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5.30、5.50、4.66、4.32、4.66、7.66、10.11,P值均〈0.01);非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供血区域前壁中间段、前间隔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室间隔心尖段、心尖部3DLSe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6、3.23、3.02、3.25、4.36,P值均〈0.01),而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下间隔基底段3DL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梗死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间段、侧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侧壁心尖段3DLSe均低于非梗死组及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梗死组vs对照组:t值分别为4.15、4.79、4.58、9.24、12.07,P值均〈0.01;梗死组vs非梗死组:t值分别为2.66、3.59、4.29、7.74、10.33,P值均〈0.01);而非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LAD邻近区域侧壁基底段、下间隔中�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三维 冠状动脉疾病 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