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论题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古希腊传统,不过到后来衰落了。但这种研究在20世纪后半期得以回归,并强烈影响了当今的法律方法论。作为一种问题思维,论题学思维是个寻找前提的运作过程,由此确定得出结论的前提条件是否可靠,并被人接受。论题学个案意识的提起,打破了传统的封闭体系观念。在当代法学语境中,这种个案意识有利于个案正义的实现。当然,论题学思维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我国,论题学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意义,值得关注研究。

  • 标签: 论题学 论据 法律思维 法律方法
  • 简介:时隔近一年,经过修改后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近日再次全文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其中,拟取消行政强拆的规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本义是增强司法权晕,在强制拆除之前设置一个程序,以此制衡政府违法野蛮拆迁。

  • 标签: 司法权 行政 意义 公众意见 国有土地 强制拆除
  • 简介:关于最低工资问题,最近几年屡被提及,但其中涉及到的几大难点,始终没有实质性突破,一是各地对最低工资标准的算法上不统一、二是政府对企业是否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不闻不问,三是在机制上无法保证最低工资的实在意义

  • 标签: 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问题 企业
  • 简介:2012年《刑事诉讼法》通过对“确实、充分”加以解释的方式间接地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但二者结合的实践运用除了需要面对传统的适用困惑,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国式的实践挑战。法律规范的简单引入和实践中的具体运行并非等量概念,而这种适用中的差异和差异中显现的问题,却容易在同一“标签”的掩盖下为继受者所误读。就我国现状而言,“排除合理怀疑”与“证据确实、充分”的结合适用还存有配套制度、诉讼规则和体系化建设的诸多缺陷和问题,其中证据规则体系的完善应当成为我国证据制度建设的头等要务。“排除合理怀疑”的远期前景是在诉讼和证据规则的完善基础上充分吸纳其理论内涵。当下我们能够着力解决和亟须面对的,是其作为一种证明方法所应当做出的适应与改变。

  • 标签: 排除合理怀疑 证明标准 证据规则 无罪推定 证明方法
  • 简介:大革命后,法国制宪会议以摧毁旧制度为基本立法导向确立了现代国家司法权力的基本构造,但传统的检察体制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保持了较强的历史传承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国学术界对检察制度的基本理论已达成较普遍的共识,也不意味着相关的研究停滞不前。就既有的文献资料看,检察制度在法国虽尚未形成专门的研究学科,但却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研究方法、研究课题也呈现较为特色的“法兰西例外”。

  • 标签: 检察理论 法国 借鉴 中国 检察制度 历史传承性
  • 简介:潜在指印是目视不可见的指印反映形象,纸张上潜在指印的显现效果受造型主体作用力大小、纸张状态媒介物差异、遗留时间环境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为获取理想稳定的纸张潜在指印显现效果,必须在充分了解检材特性的前提条件下,选择与之适配的显现方法,其基本原则是先作无损显现,再选择破坏性相对较轻的有损法,最后才是可能改变检材原有理化特性的其他方法。

  • 标签: 纸张 潜在指印显现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新公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方面做出了较大改革,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就公司资本制度的概念及类型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新公司法对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内容,从而探讨新公司法改革资本制度的意义,以供参考。

  • 标签: 新公司法 改革内容 资本制度 意义
  • 简介:四要件与三阶层体系的根本差异在于阶层性的有无,这一点在共犯论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李某强奸案与刘某指使其女投毒杀人案充分说明,忽视责任能力具有不同于其他要素的阶层性,将从根本上瓦解四要件体系对共同犯罪的理解.要素从属性理论内部的分歧则提供了质疑三阶层体系的阶层属性之契机,即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与有责性是检验犯罪的构造,而不是犯罪本身的构造,犯罪构造的阶层性应当是不法与罪责.对于共犯论以及大多数刑法教义学理论而言,决定性的阶层思考是不法与罪责,而不是重在如何认定犯罪的三阶层体系.

  • 标签: 共犯论 四要件 三阶层 不法 罪责 最小从属性
  • 简介:从德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程来看,简化程序、促进诉讼、加快审判一直是其追求的主要目标。而在此过程中,德国的民事速裁程序制度也逐渐形成、完善并呈现出鲜明特色。深入、系统地研究该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与理论思想,对于构建我国的民事速裁程序制度而言,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 标签: 德国 民事速裁 借鉴意义
  • 简介:相对于默读,读书会在现代社会属于非典型阅读方式。但是作为非典型,读书会却对阅读具有三项特殊意义:首先,读书会为个人阅读提供示范意义,如何选择阅读文本,如何引入阅读路径,如何具体操演阅读,都可从读书会中找到示范作用;其次,尽管阅读本身即为交流,但是,读书会的作用在于为信息交流、思想竞争提供平台,还可构建一个生成与激活知识的"仪式化场景";最后,读书会采取的定时定量阅读以及检查、考核阅读成效的方式已成为大学规训学生的"知识——权力"系统。

  • 标签: 读书会 阅读 操演 交流 规训
  • 简介:据报道,浙江省交通厅原厅长赵詹奇的情妇汪某近日因收受请托人的55万元,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这是2007年7月8日最高检、最高法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后对“特定关系人”犯受贿罪的首个判例,具有非常重要的警示意义。过去,执法部门打击受贿的重点放在了比较直接的“利害关系人”,但实际上有些情妇与贪官的关系比直系亲属更为亲密,有的贪官为情妇捞取的好处比为自己的妻子捞得还多。

  • 标签: 警示意义 受贿罪 情妇 贪官 利害关系人 法律若干问题
  • 简介:我的题目叫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于中国司法发展的意义,这个题目比较收敛,里面也包含着对我们现在证据法理论、诉讼法理论以及我们关于实务中对于非法证据的一些认识、一些观念和实践的反思。现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理论认知和它的具体的司法实践上所遭遇的问题,分析起来从根本上还是我们对这样一个规则的深层学理以及深刻意义还缺乏认识,甚至存在很多不当的认识。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原则 中国司法 意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诉讼法理 司法实践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法家经典名句,并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这都充分说明了尊崇法治。

  • 标签: 公证工作 意义 宪法 学习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 简介:财政部2011年10月20日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批准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赋予地方政府完整、合法的举债权,可以迅速地解决债务问题,但其衍生意义远远不限於此。如果说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仅仅是为了防止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那麽问题未免被简单化了。

  • 标签: 中国地方政府 发行债券 意义 债务问题 债务危机 举债权
  • 简介:在后现代哲学家那里,哲学变成解释学,历史哲学变成历史诠释(解释)学。统一历史解释的消解、个性化的历史想象,消解了对过去的统一解释。历史阐释完全趋向个人化,每个单个的个人成为单子,没有相互理解与意义共享的可能,必然导致历史解释的多元化、个性化,必将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

  • 标签: 历史 解释学 文本 共享 意义
  • 简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各方达成的将争议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它是仲裁得以发生的基石,意义非常重大。有评论说,仲裁协议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从某种意义上考察,无论从哪个方面对仲裁协议进行研究也都很有意义和必要。贸仲副主任王生长、武汉大学宋连斌等人对此有过深入研究,并在仲裁协议的效力、形式方面发表过卓文。如果说这些文章是在宏观上对仲裁协议进行研究,那么本文将在微观上对仲裁协议的要素进行剖析研究。

  • 标签: 仲裁协议 提交 意思表示 效力 当事人 基石
  • 简介:人死后,尸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称为死后变化,由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称尸体现象。按死后现象出现的早晚不同,可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是指死后24小时以内尸体未腐败时所发生的尸体现象。对于确定人是否死亡,死亡时间、死亡性质、有无移尸等,具有很重要的法医学意义。常见的早期尸体现象有:肌肉松驰、尸冷、尸僵、尸斑、局部干燥、角膜混浊等。

  • 标签: 早期尸体现象 法医学意义 尸体痉挛 尸僵 推断死亡时间 局部干燥
  • 简介:关于如何为参与犯设定处罚条件和处罚原则,"区分制"共犯制度模式下存在"主体间"和"单方化"两种理想类型意义上的思维方式。"主体间"思维借助犯罪参与者之间是否形成合同共犯的关系为参与犯设定处罚条件,根据参与犯应受谴责性程度上的对比关系设定轻重有别的参与犯处罚原则。"单方化"思维则直接考虑"单个的犯罪参与人在何种条件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来设定参与犯处罚条件,同时设定所有的参与犯均适用同一的刑罚幅度。在定罪问题上,"主体间"思维面临片面共犯、结果加重犯的共犯、教唆、帮助自杀等问题上的论证困难,同时可能导致参与犯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大。在参与犯处罚问题上,以"作用大小"作为参与犯应受谴责程度区分标准的"主体间"制度设定,难以摆脱"主从区分难题"的困扰;以"参与样态"作为区分标准的"主体间"制度设定,则面临"应受谴责程度与参与样态之间难以通约"的困境。"单方化"共犯制度思维摆脱了"主体间合同共犯关系"和"主体间应受谴责程度对比关系"对参与犯定罪和量刑的影响,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 标签: 主体间 合同共犯关系 应受谴责程度 单方化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根据新的司法理念,从上诉许可制度、上诉案件管理、上诉审理范围等方面对民事上诉制度作了重大改革.英国所确立的民事上诉制度改革目标、原则以及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并不囿于上诉制度本身,而是蕴涵着该国民事司法改革的整体理念,以使上诉规则的设计能够与民事诉讼的其他制度相互协调与配合.把握这样一种改革进程,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英国民事上诉改革措施的原因并进行理智的参考与借鉴,同时也在无形中为我国民事上诉制度的重构昭示着一种进路.

  • 标签: 民事上诉制度 案件管理 民事司法 审理范围 司法理念 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