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寰椎发育性椎管狭窄(小寰椎)合并退变性脊髓病患者的病例的影像学特点,探索小寰椎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20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通过颈后路手术+寰椎后弓切除术治疗的退变性脊髓病的病例资料,除外后纵韧带骨化等因素,16例存在寰椎水平脊髓受压,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命名为小寰椎组。匹配同时期颈后路手术未行寰椎后弓切除的病例4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以及MRI下寰椎椎管有效径的大小,以及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状态评分,比较其特点。结果小寰椎组男9例,女7例,年龄(63±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5例,年龄(57±10)岁。两组患者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中矢状径为(26.4±3.1)mm,小于对照组的(29.6±2.2)mm(P=0.010)。小寰椎组寰椎后结节至枕枢连线垂直距离大于对照组[(6.79±1.17)mm比(5.57±1.29)mm,P=0.001]。MRI下小寰椎组的寰椎椎管有效径明显小于对照组[(8.25±1.44)mm比(13.00±1.66)mm,P<0.001]。小寰椎组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是二者JOA评分末次随访与术前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9%比66.0%,P=0.066)。小寰椎组的16例中,有5例枕枢连线位于寰椎后弓的后1/3处,有11例枕枢连线完全位于寰椎后弓的后方。结论小寰椎导致寰椎水平的椎管有效径明显减小,可以导致更加严重的颈脊髓损害。CT下寰椎椎管中矢状径<26 mm时,应高度怀疑存在小寰椎。当枕枢连线位于寰椎后弓的后1/3或者以远时,应当警惕小寰椎的存在。

  • 标签: 颈椎 寰椎发育性椎管狭窄 退变性颈脊髓病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联合蒽环类药物三药诱导方案与ATRA+ATO双诱导方案对成人非高危急性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并治疗的成人非高危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三药组及双药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诱导期间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变化、输血情况等,并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早期死亡率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64例患者,其中男86例、女78例;年龄的M(Q1,Q3)为41(18,70)岁;其中三药组75例、双药组89例。三药组在治疗的第7天和第14天白细胞(WBC)计数分别为(9.49±6.10)×109/L、(5.43±3.97)×109/L,双药组为(15.17±17.06)×109/L、(13.37±12.59)×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三药组WBC峰值低于双药组[13.8(6.3,89.7)×109/L比19.2(3.8,112.8)×109/L,P=0.019]。诱导治疗第7天,三药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低于双药组[27(11,147)×109/L比45(8,183)×109/L,P=0.014];但第14、21、28天两组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导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输注PLT的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仅有极少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10 s,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药组患者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双药组(2.7%比12.4%,P=0.022);早期死亡率虽低于双药组(1.3%比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完全缓解率、遗传学缓解率、分子学缓解率、复发率、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成人非高危APL患者,三药诱导方案可降低WBC计数和峰值,减少诱导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

  • 标签: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 诱导治疗 凝血功能 诱导分化综合征 早期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性贫血针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并研究有效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6月-2015年06月癌性贫血肿瘤患者52例,将其设为D1组(观察组);同期选择非癌性贫血肿瘤患者52例,将其设为D2组(对照组);针对患者的血清清蛋白水平、患者KPS评分结果以及放疗等系列因素同癌性贫血疾病之间表现出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择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简表)针对两组肿瘤患者展开调查,研究癌性贫血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同患者的年龄、患者的KPS评分结果、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化疗以及放疗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患者出现癌性贫血同患者的经济状况、患者的性别以及患者的肿瘤类型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P>0.05);两组患者在PF(生理功能)、GH(总体健康)、RP(生理职能)以及VT(精力)几方面,D1组低于D2组肿瘤患者明显(P<0.05);在BP(躯体疼痛)、RE(情感职能)、SF(社会功能)以及MH(心理健康)几方面,D1组与D2组患者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肿瘤患者,其年龄较高,当处于疾病的晚期后,患者血清清蛋白水平较低,临床选择实施化疗以及放疗会导致患者出现癌性贫血的现象,患者表现出癌性贫血症状后,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成功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性贫血 肿瘤 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血液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IDA患者46例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非缺铁性贫血(NIDA)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IDA分为IDA组和NIDA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止凝血试验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与IDA组比较,NIDA组患者的Hb、SF、MCV以及MCH水平均明显降低,F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DA组比较,NIDA组患者的PT、INR、APTT以及TT水平均明显升高,FIB、PL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IDA的患者进行血液检测,对于评估肝脏的损坏程度以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缺铁性贫血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骨髓衰竭征,其特征为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艾曲泊帕是一种口服血小板生成受体激动剂(TPO-RA),最初用于刺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生成。艾曲泊帕可与血小板生成受体(c-MPL)的跨膜结构域结合,可诱导难治性AA患者的三系(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反应,可刺激AA患者的造血功能。本文针对艾曲泊帕治疗AA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艾曲波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块型宫颈癌ⅠB-ⅡA期新辅助化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4月—2009年4月收治并确诊块型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18例,予以全身新辅助化疗(腺癌、腺鳞癌PF方案)即顺铂20mgd1—d5、氟尿嘧啶600mg/m2、d1~d4、28天为一周期,(鳞癌PVB方案)顺铂60mg/m2、d1,长春新碱1.4mg/m2d1,搏来霉素20mg/m2d1~d3、21天为一周期,一疗程后手术,观察肿块缩小,宫颈形态及阴道受浸范围。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82%,手术切净率10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提高部分年轻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辅助化疗 宫颈癌 手术
  • 简介:摘要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含地塞米松小剂量化疗方案治疗5例复发/难治(R/R)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5例患者中2例伴T315I突变采用帕纳替尼,3例采用氟马替尼。结果显示,4例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3例短期内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1例无效;1例形态学复发患者1个月达完全缓解(CR),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反应、乏力和Ⅰ~Ⅱ度骨髓抑制。

  • 标签: 白血病,幼淋巴细胞,B细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微小残留病 复发难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a-2b局部注射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方法参照卫生部颁布的《性病诊断表准》,对纳入的110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6例,在近皮损处注射干扰a-2b10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联用7天后行激光祛疣处理,干扰改为每周注射1次;同时口服中药。疗程1月。对照组54例,行激光祛疣处理后口服转移因子6mg,每天3次;伐昔洛韦分散片0.3mg,每天2次;疗程1月。疗程结束后约患者每月复查1次,连续5月。结果两组总复发率分别为32.14%和55.56%,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干扰a-2b联合中药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复发性尖锐湿疣 中西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