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对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8例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诊的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进行,按照患者病情均分为2组,各34例。其中,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的为参照组,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及HBV-DNA载量指标对比均无差异(P>0.05),接受治疗后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重度患者较参照组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无差异(P>0.05)。 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会对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完善,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的211例应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年龄、性别、人体质量指数、用药年数、有无肝硬化以及目前骨密度水平(利用双能X线检测,取腰椎L1~4与左侧股骨为观察部位)等相关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1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用药时长患者血清钙、磷及肾功能水平差异;利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骨密度水平相关影响因素,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获得导致患者骨密度水平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检验水准取α= 0.05。结果2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42.36±11.10)岁、用药(2.52±1.94)年、人体质量指数(23.95±3.11)、男女比例2.25/1、肝硬化发生率35.5%、两个观察部位(腰椎L1~4与左侧股骨)低骨量的发生率分别为24.6%与29.4%。不同恩替卡韦经治时长(≥3年和< 3年)患者血清钙、磷及肾功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骨密度的因素分别为年龄、用药年数、性别、有无肝硬化(腰椎L1~4部位)和年龄、用药年数、性别(左侧股骨部位)。纳入多因素分析后进入两个模型的变量分别为年龄(腰椎L1~4部位:OR = 2.225,左股骨OR = 1.660)、性别(腰椎L1~4部位:OR = 3.048,左股骨OR = 2.496)、用药年数(腰椎L1~4部位:OR = 1.387,左侧股骨OR = 1.276)。结论年龄、性别、用药年数是影响长期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骨密度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两个观察部位发生低骨量的风险分别是原先的2.225倍和1.660倍;女性相比于男性,两个观察部位发生低骨量的风险分别为3.048倍和2.496倍;用药年数每增加1年,两个观察部位发生低骨量的风险分别是原先的1.387倍和1.276倍。年龄越大、用药时间越长的女性患者是发生骨密度降低的高危人群。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治疗用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3月-2021年2月院内收治的64例乙肝肝硬化肝功能代偿期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2例。参照组用恩替卡韦分散片,观察组用参照组联合注射用胸腺五肽治疗,比较相关指标和乙肝病毒转阴率。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相关指标和乙肝病毒转阴率比观察组差,有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胸腺五肽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能控制好相关指标,促进乙肝病毒转阴,疗效更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采用全面护理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9年7月-2021年1月)抽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解郁软坚活血方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HBV相关肝硬化患者11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47.41±6.38)岁(31~64岁)。研究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46.97±6.68)岁(30~66岁)。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解郁软坚活血方。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功能[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type Ⅲ procollagen,PC Ⅲ)、Ⅳ型胶原蛋白(type Ⅳ collagen,Ⅳ-C)、层黏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肝硬度值、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86%,52/56)高于对照组(78.57%,44/56)(P<0.05);治疗后,研究组TBIL为(20.51±3.67)μmol/L、AST为(40.61±6.30)U/L、ALT为(43.34±6.38)U/L,对照组分别为(29.15±4.03)μmol/L、(56.41±7.35)U/L、(59.54±8.66)U/L,研究组TBIL、AST、ALT血清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CⅢ为(96.64±19.59)μg/L、Ⅳ-C为(70.15±16.35)μg/L、LN为(126.71±26.38)μg/L、HA为(229.56±40.15)μg/L、肝硬度值为(18.13±1.60)kPa,对照组分别为(130.23±23.34)μg/L、(91.32±18.59)μg/L、(159.93±22.61)μg/L、(301.13±44.35)μg/L、(20.97±1.35)kPa,研究组血清PCⅢ、Ⅳ-C、LN、HA水平、肝硬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5/56),对照组为5.36%(3/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甘草酸二铵胶囊、解郁软坚活血方联合治疗HBV相关肝硬化,可有效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柴胡桂枝干姜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60例e抗原阳性的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治疗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柴胡桂枝干姜膏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HBeAg阴转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依非韦伦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对成人艾滋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差异。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接受含依非韦伦或LPV/r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艾滋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基线和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分别比较依非韦伦组和LPV/r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依非韦伦组210例(77.2%),LPV/r组62例(22.8%)。两组患者采用ART治疗1年后,LPV/r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83.9%(52/62),三酰甘油异常率为80.6%(50/62);依非韦伦组血脂总体异常率为62.4%(131/210),三酰甘油异常率为39.0%(82/21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2,P=0.002;χ2=33.160,P<0.01)。LPV/r组患者治疗1年后三酰甘油水平较基线升高[(3.0±1.4) mmol/L比(1.9±1.0) mmol/L];而依非韦伦组患者治疗后的三酰甘油[(1.8±1.1) mmol/L比(1.5±1.1) mmol/L]、总胆固醇[(4.6±0.9) mmol/L比(4.3±0.9) mmol/L]、HDL[(1.2±0.3) mmol/L比(1.0±0.3) mmol/L]、LDL[(2.9±0.8) mmol/L比(2.4±0.7) mmol/L]水平均较基线时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57、-2.133、-3.453、-8.179、-6.423,均P<0.05)。依非韦伦治疗导致三酰甘油升高的程度低于LPV/r,△三酰甘油中位数分别为0.1 mmol/L和0.9 mmol/L,而其HDL、LDL升高的程度则高于LPV/r,△HDL中位数分别为0.2 mmol/L和0,△LDL中位数分别为0.4 mmol/L和-0.3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2.930、13.439、20.891,均P<0.01)。结论依非韦伦、LPV/r治疗对艾滋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影响,LPV/r导致的血脂总体异常率高于依非韦伦。两者引起的血脂异常类型不同,LPV/r导致三酰甘油升高更明显,依非韦伦导致HDL、LDL升高更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人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纤维化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老年乙肝后肝纤维化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黄芩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两组治疗疗程为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变化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4.29±10.34)U/L]、总胆红素(TBiL)[(14.36±2.78)μmol/L]和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6.89±9.09)U/L]均低于对照组的(46.39±8.98)U/L、(19.83±2.34)μmol/L和(54.21±14.2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92、10.210、6.946,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Ⅳ型胶原(Ⅳ-C)[(74.35±12.41)μg/L]、Ⅲ型前胶原(PC Ⅲ)[(81.23±14.43)μg/L]、透明质酸(HA)[(85.42±10.28)μg/L]和层粘连蛋白(LN)[(98.93±14.3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5.46±18.29)μg/L、(97.27±16.56)μg/L、(114.38±21.37)μg/L和(137.42±18.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8、4.953、8.283、11.313,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73.24±8.98)ng/L]和白细胞介素8(IL-8)[(0.29±0.05)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94.24±16.46)ng/L和(0.42±0.06)μg/L,而白细胞介素10(IL-10)[(45.39±6.57)μg/L]高于对照组的(36.25±8.1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6、11.289、5.935,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68.92±3.13)%]、CD4+[(42.21±2.15)%]和CD4+/CD8+[(1.62±0.17)]均高于对照组的(64.21±2.76)%、(37.89±3.03)%和(1.37±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5、7.886、8.148,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5)。结论黄芩苷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老年乙肝后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以及改善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开放式、单中心的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的103例使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析其临床基线特征,以及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03例患者中,男55例(53.4%),女48例(46.6%),年龄为(47.6±13.9)岁;基因1a型2例(1.9%),基因1b型101例(98.1%);17例(16.5%)干扰素经治患者均为基因1b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2.9%)。103例患者中,35例合并基础疾病,26例有合并用药。98例完成治疗12周的随访;89例完成治疗结束后12周的随访,均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4%(21/103),主要为失眠、焦虑、乏力,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在治疗后无乙型肝炎病毒激活。结论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较高,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