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霍布斯是契约伦理学和契约政治学的创始人,他以人性论为基本前提和出发点,提出了国家起源理论。他认为,国家的建立是基于人类的理性感情需求以及契约精神为指导,为了摆脱战争状态而进入和平状态,通过订阅契约而形成了国家主权,约定共同服从该权利的管辖,他认为君主政体是一种最好的国家政体。霍布斯政治思想理论是政治思想史上现代性浪潮的一个高峰,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

  • 标签: 霍布斯政治学 利维坦 局限 契约论
  • 简介:霍布斯一方面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包括“行贿”都不能算是不义;另一方面又将特定务件下实现自我利益视为自己对自己的“贿赂”而认其为“腐败”和不义.可送钱而不可收受贿赂,担任裁判者不得受贿的价值观是17世纪英国社会难得的共识.霍布斯在《利维坦》当中引入的贿赂观念,既有力支撑了其整个政治哲学的基础即自然法诫条,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其社会契约论与政治权威起源论证,并成就了其政治哲学的独特性.

  • 标签: 贿赂 腐败 霍布斯 廉政思想 社会契约 政治权力
  • 简介:从古典政治哲学与现代政治哲学分野的角度看,霍布斯的国家概念是全新的。这一"全新"表现在霍布斯以"恐惧"这一"现代"激情为基点建立他的"利维坦":在自然状态下,身心平等的个人之间相互恐惧;由这一恐惧而推演出的最初两条自然律;进而订立契约及遵守契约的动机也必须依赖恐惧;国家的稳定也必须依赖个体对主权者的恐惧;以及两者之间战争的延续,也即恐惧的继续。

  • 标签: 恐惧 利维坦 霍布斯
  • 简介:摘要俄罗斯立于欧洲,亦立于亚洲;分别来自东西的两股文化交织碰撞造就了独特的俄国文化。经典文学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绝佳材料,本文将从多部俄国文学作品中找出有代表性的个例分析俄国文化的双重性表征及其形成原因。

  • 标签: 国经典文学作品 俄罗斯文化的双重性
  • 简介:<正>美国的舞台监督马尔·阿米泰吉写了一篇名叫《人生的突出点》的回忆录。其中对于有关乔治·葛斯文(GeorgeGershwin1898—1937)的一章,是以“初期的美国”为题。葛斯文是一位最美国化的艺术家,他的音乐是最美国化的音乐。但是美国式的文化、美国化的艺术,并不是原来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葛西文的时代所创造出来的。阿米泰吉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一九二、三○年代,美国正在发动新的文化,恰好就在这时候葛斯文适时登场了。

  • 标签: 爵士音乐 美国化 艺术家 美国式 回忆录 舞台
  • 简介:自九十年代以来,笔者一直担任俄语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俄罗斯文学名著选读”课的教学工作,所使用的教材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教材:《俄罗斯苏联文学名著选读》(1984年)(上、下册)和《苏联当代文学作品选读》(1989年)。这三本教材作为一个整体基本反映...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文选教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学作品 选集 奥斯特洛夫斯基
  • 简介:一火车疾驰。从维也纳驶向布达佩斯,从一个国家城市到另一个国家城市,如此方便,省略了边境烦琐的检查。差点误了车,一路追站,气喘吁吁。忽然发现,坐我对面的是一个略带忧郁的男子,面容显得有些阴鸷,德国人?土耳其人?眉毛连接在一起。他一言不发,脸映在车窗玻璃上,和远处的风景融为一体。他的邻座是一个高校大男孩,阅读电子书籍时,不停咬着指甲,健康的肤色显示出他是个爱运动的小伙。我的脑袋有些晕沉,迷迷糊糊之间,打了个盹。

  • 标签: 布达佩斯 文学 车窗玻璃 电子书籍 维也纳 德国人
  • 简介:郭沫若与俄罗斯文学袁获涌1915年秋,郭沫若在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留学期间,开始接触到俄罗斯文学。那时,屠格涅夫的作品在日本很流行,因而郭沫若首先读到的便是屠格涅夫的小说和散文诗。不久,他又陆续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在日本留学的十年时间里,郭...

  • 标签: 郭沫若 屠格涅夫 普希金 俄罗斯文学 托尔斯泰 新时代
  • 简介:"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你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吗?哈哈,答案就是——影子。想想看,很多时候,影子是不是像个最忠实的伙伴,一直对你不离不弃呢?下面这个故事也和影子有关。我要介绍的托马斯·霍布斯,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哲学

  • 标签: 托马斯 利维坦 就是你 无敌舰队 鼓起勇气 月光下
  • 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年轻的国际政治学学者郭树勇先生,近年在潜心教学、研究和著书之余,立意要把活跃在当今中国战略学界的那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们的思想,汇成一个集子,以便为我们把握激变时代的思潮动向,提供有代表性的文本,也为中国未来发展开发智慧资源,尽些个人之功.如今这本取名《战略演讲录》的集子,已由北大出版社惠印.仔细拜读,感觉此书来得"正是时候".……

  • 标签: 战略演讲 演讲录 读战略
  • 简介:自然状态理论作为社会契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释国家起源及政体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系统的自然状态理论主要是由霍布斯、洛克、卢梭三人提出的。而三人的自然状态理论既具有明显的共性,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共性表现在前提假设、推理形式以及隐喻上;而差异性表现在自然状态与战争状态的关系、自然状态中的人性、自然状态真实性以及自然状态演绎形式上。通过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自然状态理论的内涵以及它在政治思想史中的地位。

  • 标签: 自然状态理论 社会契约论 霍布斯 洛克 卢梭
  • 简介:本文阐述了洛克和霍布斯的自然法和自然状态,找出两人政府起源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崇尚自然法,而后者认为主权至上。本文以当代英美政治现状为例,详述了两种思想在实践中的差异。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是平等自由和契约精神,而这些思想不仅是两人思想的基石,也是当代世界的共同理念。

  • 标签: 自然法 主权至上 政治权威 结构离异化
  • 简介:位于西亚的古波斯(今伊朗)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从2000多年前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伊两国就开始了绵延不绝的经济文化交流。文章分析了唐代长安西域化对李白的影响。并主要以中古波斯文学“四柱”的诗作和李白诗歌作了比较,指出人格和风格上的相似之处;进而指出两国诗史的3条共同规律:1.以现实主义、爱国主义、人民性为主要贯穿线索;2.以刚健清新,富含人生哲理之作为上品,对自我对人生必有不断高层次的探索和追求;3.与反人民的统治集团间的不协调。

  • 标签: 古波斯文化 李白 诗歌 比较 古波斯文学 现实主义
  • 简介:本文旨在对当下俄罗斯文状况予以透析,将文学视为建立个人和社会纵向关联的独特文化密码载体予以考量。在回溯近现代居于文化中心地位的俄罗斯及苏联文学的重要社会价值及功能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趋于娱乐性,丧失历史坐标功能的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远景。

  • 标签: 当代文学 俄罗斯民族思想 文学中心性 苏联神话体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简介:杜拉斯作品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情结,"东方"这个在其文本中几乎缺席的语汇却像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幽灵盘桓不去。作为在法属殖民地印度支那出生并长大的法国人,杜拉斯文身份的暧昧决定了她写作立场的暧昧。东方主义复杂矛盾的双重表现在于作者一方面逃避童年亲历的"东方事实",另一方面又通过回忆和想象重构了她所认识和理解的东方:"印度+支那(即中国)=印度支那",这也是西方人对东方固有的一种简单化的认知范式。本文将通过杜拉斯文本中对印度支那、印度和中国的描述和建构来揭示杜拉斯"东方立场"的历史性和复杂性。

  • 标签: 杜拉斯 东方 自撰 写作
  • 简介:董秋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曾提出许多见解独到内涵深刻的思想观点,比如:忠实于原作是文学翻译的唯一标准;直译是文学翻译的主要方法;立足本土,借鉴西方建设我国翻译批评和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的过程必须是再创造;译者修养是判断间接翻译和直接翻译二者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文学作品的可译性是一个相对的命题。通过对董秋斯翻译思想的爬梳和研究,不难发现其翻译思想虽不具备完整的理论形态,却已有了相当的体系性和科学性。

  • 标签: 董秋斯 文学翻译思想
  • 简介:霍布斯从个人主义出发,通过严密的逻辑演绎,推导出国家主义的结论。他先从人性的“自然欲望”造成“人对人是狼”的紧张关系入手,进而推演出“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自然状态;再由“自然理性公理”归结出的自我保全原则,导出人们为了摆脱这一自然状态而付诸理性发现的自然法,而为了保障自然法的充分实施,又不得不付诸政治强力——“利维坦”。

  • 标签: 霍布斯 人性理论 政治逻辑 “利维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政治哲学史上关于人类自然状态的讨论极具意义,因为“有关人类初始时的实际状况是完美的还是不完美的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人类是要完全对其现实的不完美负责,还是那种不完美能由人类初始时的不完美所‘原宥’”。洛克的自然状态是一个完美社会,由于理性——自然法——的存在教导着全人

  • 标签: 自然状态 霍布斯 社会契约 农民 社会秩序 强盗
  • 简介:《法律要义》(ElementsofLaw.NaturalandPolitic)写于世界近代史元年(1640年),是英国哲人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79)第一本有分量的作品,同时也是首部近代意义上的政法著作。1640年的英伦可谓风云诡谲,日后将载人史册的短期国会(1640年4月13日-1640年5月5日)关门大吉后不久,

  • 标签: 法律实证主义 霍布斯 现代 世界近代史 近代意义 LAW
  • 简介: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对巴赫金的研究不仅方兴未艾,而且出现了新的热潮。有关巴赫金本人及其理论研究的专著不断出现,拓宽了巴赫金研究的领域,同时也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学者洛特曼、比布列尔诠释并发展了巴赫金的研究。此外,俄罗斯近10年来,尽管传统的精英文化遭受着大众文化的猛烈冲击,然而,大众文化的研究与发展仍然裹足不前,不足以应对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挑战。

  • 标签: 俄罗斯 后巴赫金 文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