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胚系突变的个体患乳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且BRCA突变癌细胞的DNA同源重组修复存在异常。无论是由于BRCA1/2基因突变,还是由于其他信号通路的异常所引起同源重组异常的乳腺癌,均可通过抑制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PARP)取得显著疗效。随着多种PARP抑制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用于治疗卵巢癌患者,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评估PARP抑制单药或联合治疗是否可以使更多乳腺癌患者获益。除PARP抑制单药治疗对乳腺癌患者的研究外,还有PARP抑制-铂类药物联合治疗携带BRCA基因突变乳腺癌或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此外,很多关于免疫疗法联合PARP抑制治疗乳腺癌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然而PARP抑制毒性及治疗抵抗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对PARP抑制在乳腺癌中的临床治疗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一展望。

  • 标签: 乳腺肿瘤 聚ADP核糖聚合酶类 酶抑制剂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在实现肿瘤免疫治疗的同时可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其中一种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是发生1型糖尿病,伴有危及生命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与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PD-1配体(PD-L1)治疗有关,称之为免疫检查点抑制诱导的1型糖尿病(ICIT1D)。由于肿瘤免疫治疗普及,ICIT1D越来越多。本文就ICIT1D的患病情况、临床表现、免疫遗传特征、发病机制与监测治疗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糖尿病,1型 免疫检查点 PD-1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Janus激酶(JAK)和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所构成的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参与许多炎症性疾病的发病。JAK抑制阻断该通路已经成为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方法,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然而,目前JAK抑制尚未被批准应用于皮肤病治疗。本文就JAK抑制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Janus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信号传导 皮肤疾病 炎症性皮肤病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 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抗体及其配体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抗体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家族中的明星成员,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肿瘤患者的治疗,而与之相关的心血管损伤事件也不再少见,现已成为肿瘤心脏病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免疫检查点抑制PD-1/PD-L1抗体等所带来的心血管损伤进行综述,介绍其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心血管损伤
  • 作者: 王星玉 唐婉琦 陈涛 罗莉 梁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2-19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遵义 56300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遵义 563003;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脂氧合(12-LOX)抑制ML355对小鼠经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的拮抗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方法①体内实验:将24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100 μL二甲亚砜(DMSO)后1 h再给予0.9%的生理盐水〕、LPS组(腹腔注射LPS 20 mg/kg)、ML355预处理组(给予LPS前1 h腹腔注射ML355 15 mg/kg、30 mg/kg进行预处理)。制模后12 h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腹腔灌洗液和腹腔巨噬细胞(PM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12-HETE)含量、腹腔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中IFN-γ、IL-1β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链反应(qRT-PCR)检测各组小鼠PMs中IFN-γ、IL-1β及花生四烯酸-15-脂氧合(Alox15)的mRNA表达。②体外实验:体外培养小鼠原代PMs,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0.3%的DMSO)、LPS组(给予LPS 20 mg/L)、ML355预处理组(给予LPS前1 h加入25 μmol/L、50 μmol/L的ML355预处理)。于LPS作用不同时间点收集各组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团块,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ML355对PM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PMs中12-HETE、IFN-γ、IL-1β、TNF-α、IL-6、IL-10的含量,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IFN-γ、IL-1β及Alox15的mRNA表达,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12/15-脂氧合(12/15-LOX)及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的蛋白表达。结果①体内实验:作用12 h,LPS组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HETE以及腹腔灌洗液中炎性因子、血清中IFN-γ、IL-1β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与LPS组比较,15 mg/kg和30 mg/kg ML355预处理后血浆和腹腔灌洗液中12-HETE及血清中IFN-γ含量均明显减少〔12-HETE:血浆(mg/L)为11.59±1.80、11.58±1.75比18.59±1.68,腹腔灌洗液(μg/L)为355.80±59.47、196.30±88.98比712.10±44.55;血清中IFN-γ(ng/L):147.60±2.94、114.20±2.94比326.40±2.22,均P<0.05〕,用30 mg/kg ML355预处理后小鼠腹腔灌洗液中IFN-γ水平明显降低(ng/L:228.70±6.94比309.80±16.37,P<0.05);qRT-PCR结果显示,给予LPS后,PMs中IFN-γ、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用15 mg/kg和30 mg/kg ML355作用后均可明显下调IFN-γ及Alox15的mRNA表达水平〔IFN-γ mRNA(2-ΔΔCt):1.25±0.25、0.33±0.07比2.32±0.13,Alox15 mRNA(2-ΔΔCt):0.10±0.01、0.18±0.02比0.91±0.18,均P<0.05〕。②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PMs 12 h后,小鼠PMs上清液中12-HETE含量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25 μmol/L ML355预处理12 h后小鼠PMs上清液中12-HETE含量较LPS组明显降低(μg/L:39.92±6.22比79.01±9.82,P<0.05);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PMs上清液中IFN-γ、IL-1β、TNF-α、IL-6水平均明显升高,给予50 μmol/L的ML355预处理后,PMs上清液中IFN-γ明显降低(ng/L:255.30±8.82比303.10±6.76,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LPS刺激12 h后,PMs中炎性因子IFN-γ、IL-1β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Alox15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细胞外信号调节微(ERK)、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及12/15-LOX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与LPS组比较,用50 μmol/L ML355预处理后IFN-γ、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IFN-γ mRNA(2-ΔΔCt):0.16±0.05比1.25±0.03,IL-1βmRNA(2-ΔΔCt):4.57±0.19比7.83±0.56,均P<0.05〕,ERK、JNK的磷酸化水平及12/15-LOX蛋白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JNK磷酸化水平的降低以50 μmol/L ML355作用12 h更显著(p-JNK/JNK:0.96±0.04比1.20±0.04,P<0.05),而25 μmol/L和50 μmol/L ML355作用12 h后ERK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ERK/ERK:1.49±0.18、1.40±0.07比2.04±0.07,均P<0.05)。结论ML355对小鼠经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具有拮抗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12/15-LOX、p-ERK、p-JNK的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 标签: 12-脂氧合酶 ML355 脂多糖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在全球和中国均存在沉重的疾病负担,而且晚期HCC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药物。近年来,纳武利尤单抗及帕博利珠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陆续在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用于晚期HCC的二线治疗,这种新型治疗具有与传统治疗截然不同的特征,包括持久应答、延迟起效、安全可管理,但需要关注和监测特异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等。本文将以HCC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数据为基础,综合阐述其长期获益、肿瘤应答及机制、不良反应、特殊人群等多方面的治疗特征。

  • 标签: 癌,肝细胞 免疫疗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主要为抗PD-1或PD-L1类药物)可显著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目前在晚期肺癌一线及二线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将成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呼吸领域的临床医生对其不良反应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简要介绍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IBD是发生在胃肠道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UC和CD。目前IB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上尚未出现能彻底治愈IBD的药物。相比于IBD治疗的传统药物(柳氮磺吡啶、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等)和生物制剂,小分子免疫抑制具有生产成本低、允许口服给药、免疫原性低等优势,已在临床上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综述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小分子抑制在IBD中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Crohn病 小分子抑制剂 JAK抑制剂 1-磷酸鞘氨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我院收治及外院转入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 6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主要应用常规对症治疗,同时应用雄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关治疗方案基础上再加入环孢菌素 A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良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在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均有突破,改变了肺癌治疗策略的格局,也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结局。本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在肺癌治疗中的使用时机、疗效、安全性和适用人群进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化2(ACE2)结合感染产生重症肺炎,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目前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式。ACE2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重要组成部分,RAS系统中ACE/Ang II/AT1R通路与ACE2/Ang(1-7)/Mas受体通路失衡将导致多系统炎症。ACE和Ang II升高是重症肺炎的不良预后因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应用RAS抑制可以有效缓解急性重症肺炎症状,缓解呼吸衰竭。新型冠状病毒与ACE2的结合导致ACE2耗竭,ACE2/Ang (1-7)/Mas受体通路受到抑制,RAS系统失衡,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死率升高。因此,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应用ACEI及AT1R抑制,有可能减轻患者肺部炎症反应,降低患者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移植受者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但免疫抑制过度可能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及副作用。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成功将免疫抑制减量到最小甚至停用的病例,然而停药很可能使移植肝出现纤维化等组织学异常,进而导致移植物功能丧失。诱导免疫耐受、检测外周血中能够反映免疫耐受的生物标志物,或运用某些临床参数建立的预测模型提前评估移植受者成功停药的概率,均有助于筛选出可以安全减停免疫抑制的潜在候选者,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免疫抑制剂减停 肝移植 免疫耐受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质子泵抑制试验对于诊断胃食管反流 (GERD)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所收治的具有反酸、烧心症状的 GERD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试验,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试验。对用药 3天后、 7天后和 14天后的患者症状积分进行记录,根据症状积分下降程度诊断患者的 GERD症状。结果:胃镜检查为 (-)患者 20例,为非 GERD患者,胃镜检查 (+)患者 80例,为 GERD患者。用药 3天、 7天和 14天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学价值, P<0.05。结论:对于 GERD患者应用 PPI雷贝拉唑试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PPI, GERD,雷贝拉唑,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COVID-19自暴发以来,已造成全球数百万人感染和数十万人死亡。由于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在已上市的药品中寻求有潜在治疗作用的药物成为一种选择。环孢素A可通过作用于亲环蛋白抑制病毒复制。氯喹/羟氯喹可通过干扰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2(ACE2)的末端糖基化来阻碍病毒-受体的结合。托珠单抗通过与sIL-6R和mIL-6R结合抑制其介导的信号传导,进而抑制病毒感染导致的炎症因子风暴。本文重点对临床常用免疫抑制环孢素A、氯喹/羟氯喹和托珠单抗对治疗COVID-19的潜在应用价值和机制进行探讨。

  • 标签: COVID-19 环孢素 氯喹 亲环蛋白 棘突蛋白
  • 简介:【摘要】: 目前以肿瘤疫苗和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特异性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 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1] 。 ctla-4 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检查点,能够下调免疫应答。 如今 免疫检查点抑制,如 CTLA-4 抑制对于肿瘤展现了优秀的治疗成果。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免疫有关不良事件也成为新的问题 。 本文主要针对 CTLA-4 和 CTLA-4 抑制在恶性黑色素瘤、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 CTLA-4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水平上研究咪唑立宾的抗BK多瘤病毒(BKV)功能并初步分析其抑制病毒复制的阶段。方法本研究采用咪唑立宾的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已知具有体外抗BKV活性的西罗莫司作为阳性对照。首先,在不同细胞系中分析咪唑立宾和西罗莫司的半致死浓度。然后,以此为依据设置药物浓度梯度处理细胞,感染BKV后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BKV的复制曲线,对细胞做免疫荧光检测BKV感染率。最后,用BKV单循环假病毒感染不同药物浓度处理的293FT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假病毒感染效率,以此判断咪唑立宾对BKV感染早期的影响。结果咪唑立宾与西罗莫司都具有体外抑制BKV感染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荧光显示BKV的感染率随着咪唑立宾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细胞上清病毒DNA定量检测表明咪唑立宾处理组病毒复制曲线受到明显抑制。西罗莫司对BKV感染水平和复制水平的抑制作用与咪唑立宾类似,本研究中两种药物对BKV感染早期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咪唑立宾在细胞水平上具有抗BKV活性,且抑制作用并未发生在病毒感染早期阶段。

  • 标签: 肾移植 BK多瘤病毒 咪唑立宾
  • 简介:摘要2019年11月6日—10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国家港召开的癌症免疫治疗学会会议讨论了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及治疗策略,检查点抑制治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成为会议主要焦点。

  • 标签: 免疫疗法 肿瘤 不良反应 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在耐药复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D-1抑制——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的8例耐药复发GT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既往治疗、PD-1抑制治疗及预后。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8例GTN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2.9岁(31~39岁);病理类型:绒毛膜癌7例,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期5例,Ⅳ期3例;FIGO预后评分:7~12分(高危)4例,≥13分(超高危)4例;8例患者均有肺转移,同时伴脑转移2例、肾及肠道转移各1例。(2)既往治疗:①化疗:8例GTN患者平均接受了21.1个疗程(5~30个疗程)的化疗;化疗途径主要为全身静脉化疗,有1例患者因脑转移接受了甲氨蝶呤鞘内注射。②手术:8例GTN患者中,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盆腔手术5例次,肺叶切除术6例次,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次。③放疗:8例GTN患者中,2例接受了放疗,其中1例因肺转移行肺部放疗8次,另1例行肺部、右骶髂关节及头颅放疗共22次。(3)PD-1抑制治疗:8例GTN患者耐药复发后均接受了PD-1抑制治疗,平均9.0个疗程(2~1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有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无一例重度不良反应发生。(4)预后:8例耐药复发GTN患者中,4例患者在PD-1抑制治疗2~3个疗程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巩固治疗0~9个疗程,随访2~7个月均无复发;1例患者接受PD-1抑制治疗12个疗程,在第6个疗程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维持正常1个月后血清β-hCG水平升高,因疾病进展接受贝伐单抗治疗;3例患者PD-1抑制治疗期间疾病进展,更换其他化疗方案治疗。结论PD-1抑制可作为耐药复发GTN的补救治疗措施,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临床需积累更多病例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等综合评估其疗效。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免疫抑制剂 抗体,单克隆,人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具有慢性发展、反复发作的特点,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炎症性肠病目前尚无有根治作用的药物,且其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治疗。近 20年来,免疫抑制已开始广泛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可对疾病的自然病程产生积极和重要的影响。免疫抑制是一组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和活化的药物,能减少机体免疫反应。

  • 标签: 炎性肠疾病 免疫抑制剂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