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邻避问题逐渐增多。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但是缺乏对已有研究的量化分析。本文以WebofScience和CNKI作为数据来源,运用信息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核心期刊中邻避冲突研究的517篇文献进行全样本分析。运用Bibexcel软件对文献进行共词分析,提取高频关键词、高产作者、核心机构、高被引论文;通过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提取研究热点;并结合UCINET、GIS等可视化软件绘制邻避冲突研究的知识图谱。透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热点和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相比国外而言,国内邻避冲突研究呈现出学科交流少、定量研究少、缺乏本土化理论、研究影响力小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进一步提升研究质量、大力拓展学术合作网络、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影响力等建议。
简介: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邻避冲突呈现频发态势,已成为当前公共治理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反映了传统行政法理论应对的不足.邻避冲突的发生固然由于邻避设施所致的利益分配不均衡,但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信息封闭、决策不透明致决策异化,利益表达渠道梗塞使民众维权无门.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主张通过参与和对话,以寻求共识、达成协议,实现不同利益的平衡和价值偏好的转换,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建立在协商民主制度上的行政法也必须回应这一趋势,健全协商参与的行政程序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协商参与式的行政治理模式,以破解邻避冲突治理的困局.
简介:公众对核电站往往表现出较高的风险感知。本文试图从风险信息视角探究影响公众核电站风险感知的因素。本文选取位于我国山东省海阳市的海阳核电站建设为实证研究背景,并对海阳核电站附近的居民展开调研。基于防护性行为决策模型(PADM),从风险信息视角构建了一个影响因素模型用来研究公众的核风险感知。研究发现:公众依赖传统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的程度越高,其感知到的核能知识、核事故知识以及核风险越高;公众依赖网络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程度越高,其感知到的核能知识、核事故知识越多,对核风险感知则越低;公众接受的核能知识越多,其核风险感知则越低,而公众感知到的核事故知识越多,其核风险感知越高。此外,利益感知与风险感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简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分配不公导致不同主体间容易出现矛盾摩擦。在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政绩导向下,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社会公众成为政府经济建设的风险承受者,加之诉求无法得到到恰当表达,故而以“邻避”冲突为典型代表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多发态势。“邻避”冲突的爆发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关系,成为威胁政府公信力塑造的重要因素。基于政治系统模型的分析框架,以“邻避”冲突的发生过程为切入点,探讨触发冲突升级的原因包括政府决策封闭化、内卷化,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缺乏有效反馈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现有政府管理方式,以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与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简介:邻避冲突是城镇化背景下社会发展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公共危机。以往有关邻避冲突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静态因素的分析,而缺乏对邻避冲突演化全过程的动态把握。本文基于扎根理论与多案例分析法,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2004年至2016年间中国94个基站建设冲突案例进行分析,建立了邻避效应演化过程模型,总结了此类邻避效应的三个"多样化"特征,并从风险属性、风险扩散和利益-风险理性衡量三个角度对此类邻避效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立以居民感知为轴心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多主体参与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完善相关法规并建立邻避设施审批"一站式"服务机制等治理邻避冲突的建议。
简介:摘要:城市公共基础建设是保障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防范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大型基础设施占地面积大、功能单一、用地效率低、设施孤岛化,对区域内邻近环境和民众具有较高的负面影响。在保证基础设施核心功能前提下探索高效复合利用及消除邻避效应是贯彻落实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要求,也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在梳理“邻避设施”复合利用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对广州市增城区既有大型“邻避设施”进行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提出“邻避设施”综合利用与周边土地集约化规划策略,从而指导未来增城区大型基础设施开发项目,推动土地与空间的复合集约、高效利用,以期为我国城市大型市政设施复合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