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基因)的现状、基因型以及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PCR法对125株杆菌科细菌(80株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7株阴沟杆菌)进行PMQR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菌株做接合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MIC。结果125株杆菌科细菌检出16株(12.8%)qnr基因阳性,其中8株携带qnrS1基因,8株携带qnrB6基因;另检出15株(12.0%)携带aac(6’)-Ib-cr基因。20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26株PMQ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12株接合成功,典型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有7株接合成功。与受体菌相比,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对接合子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杆菌科细菌中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PMQR阳性菌株可同时携带整合子基因,这些耐药基因均具有水平转移的特性,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肠杆菌科 喹诺酮类 质粒 耐药性 细菌 I类整合子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酶类阴沟杆菌的临床特征与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阴沟杆菌感染患者154例为研究对象,Phoenix-M5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单因素及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耐碳青霉烯阴沟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154名患者中分离出2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杆菌,占比18.2%,耐碳青霉烯类阴沟杆菌主要分离自血液、引流液、腹水,病房主要分布在ICU、肝胆胰外科。分别占比50%和14.3%,入住ICU、腹腔感染、使用抗菌药物≥7天是耐碳青霉烯类阴沟杆菌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阴沟杆菌检出率较高,尤其关注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减少耐碳青酶类阴沟杆菌的发生。

  • 标签: 耐碳青霉烯类 阴沟肠杆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治疗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易激综合征患者110名,医护人员将110名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日期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本次研究中,着重于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治疗,而对照组采取最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模式后的治疗有效率及胃肠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36%)、胃肠道症状评分(79.53±2.46)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7.27%)、胃肠道症状评分(60.42±2.33),本次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易激综合征患者采取西甲硅油乳剂联合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腹痛、排便次数异常、腹部不适、腹胀等胃肠道症状,提升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对患者疾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西甲硅油乳剂 枯草杆菌 肠球菌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化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根除HP对胃黏膜化生的影响。方法对200例有胃黏膜化生患者与360例无胃黏膜化生患者比较HP感染情况,对100例HP阳性胃黏膜化生患者予HP根除治疗后胃镜1~3年,有无HP根除,将其分成HP组与HP未根除组,观察化生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生组与非化生组HP感染率分别为64.0%、51.4%,两组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胃黏膜化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对胃黏膜生化有逆转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肠化生 探讨
  • 简介:目的观察肠道双歧杆菌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方法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结果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P<0.01);血LPS水平在致伤1,3,5d后分别为(0.236±0.148)Eu/ml,(0.197±0.156)Eu/ml,(0.104±0.090)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0.072±0.049)Eu/ml(P<0.05);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20-250倍,真菌数剧增至5-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0.5-30倍,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5000:1降为伤后的4-800:1;血浆IL-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120倍,真菌数增加约5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约3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肝菌数量与血浆中IL-6,LPS浓度呈负相关(r1=-0.4817,r2=-0.4912,P<0.01),血IL-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8258,P=0.0001)。结论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细菌和LPS移位增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 标签: 肠道双歧杆菌 烫伤 大鼠 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 细菌移位
  • 简介:摘要杆菌科细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其所致的感染率及耐药率逐年升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杆菌更成为临床上抗感染的一大难题。目前临床上针对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较为丰富,且针对杆菌科细菌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已较为明确。本文对环境温度、平均湿度及人口密度三个重要因素与常见的杆菌科细菌感染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临床及公共卫生制定控制杆菌科细菌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环境温度 平均湿度 人口密度 季节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各亚型之间的关系,探讨根除HP后IBS症状的缓解。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共150例,其中50例IBS患者,50例健康体检患者,5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13C呼气试验法分别检测胃HP,对于IBS的HP感染阳性的病例实行HP根除采用PPI+胃三联疗程为1周;停药后至少1个月行13C呼气试验复查HP阴性者为根除成功,采用统计学SPSS13.0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分别计算三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情况,IBS组的HP感染阳性率最高,其次为胃食管反流组,健康体检人群也存在HP的感染;2.HP感染阳性的IBS患者中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不定型的发病率不同,以便秘型发病率较高;3.胃食管反流病与HP感染有一定相关性;4.根除HP成功患者与根除失败患者IBS症状缓解率有差异。结论1.HP感染与IBS的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2.HP阳性以便秘型IBS为主;3.胃食管反流病与HP有一定相关性;4.根除HP可以提高IBS症状缓解率。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幽门螺杆菌 罗马Ⅲ诊断标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庆阳地区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及其分布。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12月各大医院头孢他啶、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或厄他培南(ETP)耐药(纸片扩散法)的杆菌科菌株,并对其检验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杆菌科细菌256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细菌8株,占3.1%;采用改良Hodge试验确认阳性3株,占1.2%株。PCR检测显示1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肺炎克雷伯菌blaNDM-1阳性。结论庆阳地区产碳青霉烯酶不是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关键因素,但是其编码基因位于可转移质粒进行传播会使得目前的耐药情况越来越严峻。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基因 PCR
  • 简介:摘要:近年来耐碳青霉烯杆菌的感染率逐年上升,菌种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对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呈现出高度耐药,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杆菌的出现和迅速传播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CRE的流行与传播、耐药机制及其治疗策略方面展开讲述。

  • 标签: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流行 耐药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烧伤患者感染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医院烧伤病房细菌培养结果为杆菌科细菌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耐药性,以及产ESBL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数据行χ2检验.结果共分离109株杆菌科细菌,其中阴沟杆菌38株占34.9%,大肠埃希菌25株占22.9%,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20.2%,奇异变形杆菌13株占11.9%,其他杆菌科细菌11株占10.1%.常见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8.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为中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检出率分别为44.0%、77.3%.产ESBL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未产ESBL菌.单因素分析可见,患者住院时间大于20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大于5d、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间大于7d、外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大于5d是产ESBL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产ESBL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1、4.441、15.186、4.938,P值均小于0.05).结论笔者单位烧伤病房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产酶率高,应加强监测,控制引起产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其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烧伤 细菌 抗药性 Β-内酰胺酶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骨科2例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进行分析、调查、病原学检查,提出一些防控措施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防范未然。结果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正确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感染很快得到控制。结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果断采取正确、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部切口感染 防控体会
  • 简介:杆菌科细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多部位炎症,如肺炎、泌尿系统炎症、败血症、腹膜炎、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等.由于几乎可水解所有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对于重症感染患者,

  • 标签: 肠杆菌科细菌 碳青霉烯酶 表型检测 碳青霉烯灭活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杆菌科细菌致血流感染(BSI)重症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血培养为杆菌科细菌的重症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休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初始用药是否敏感,以及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的基线数值,根据72 h的PCT水平计算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72 h PCTc)。比较28 d预后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差异,将单变量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影响因素对BSI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6例患者,28 d好转54例,死亡32例,28 d病死率为37.2%。好转组与死亡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初始用药敏感性、PCT和WBC基线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合并休克比例、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明显高于好转组〔合并休克比例:84.4%(27/32)比46.3%(25/54),APACHEⅡ(分):24.94±7.65比17.02±6.57,SOFA(分):11.00±3.27比6.30±2.65,均P<0.01〕,PLT和ALB基线水平、72 h PCTc显著低于好转组〔PLT(×109/L):73.38±49.15比138.69±101.80,ALB(g/L):25.47±5.91比28.59±4.53,72 h PCTc:-44(-170,27)%比63(40,77)%,均P<0.01〕。将上述6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是导致杆菌科细菌致BSI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930,P=0.037〕,72 h PCTc、ALB是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0.043、0.783,P值分别为0.008、0.047)。ROC曲线分析显示,SOFA评分、72 h PCTc、ALB均可用于预测BSI重症患者的预后,以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53,95%可信区间(95%CI)为0.909~0.997,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9.6%。结论杆菌科细菌致BSI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SOFA评分越高、ALB水平及72 h PCTc越低,患者预后越差,三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最大。

  • 标签: 肠杆菌科 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清除率 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功能紊乱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21.6-2022.6之间收治的功能紊乱患者100例进行给药研究,其中单独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的视为对照组,给予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的视为观察组,以六周为一个周期,对比治疗后的有效率;采取gsrs胃肠功能分级评定表(中文版),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等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偏高,gsrs胃肠功能分级评定表等级偏高,(P

  • 标签: 地衣芽孢杆菌 复方谷氨酰胺 肠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黏膜上皮化生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据患者根除率将其分为根除组(25例)和未根除组(15例),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跨度为2021年4月~2022年6月期间,观察并分析胃黏膜上皮化生在不同时间段随病情变化的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后发现,病情程度较轻的患者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后13~26天以及37~70天,与未根除组患者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功能紊乱的价值。方法:回顾本院2021.6-2022.6之间收治的功能紊乱患者100例进行给药研究,其中单独给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的视为对照组,给予地衣芽孢杆菌联合复方谷氨酰胺治疗的视为观察组,以六周为一个周期,对比治疗后的有效率;采取gsrs胃肠功能分级评定表(中文版),评估患者治疗后的功能等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偏高,gsrs胃肠功能分级评定表等级偏高,(P

  • 标签: 地衣芽孢杆菌 复方谷氨酰胺 肠功能紊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枯草杆菌球菌二联活菌溶胶囊与西甲硅油乳剂治疗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6例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不同症状治疗有效率以及胃肠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肠症状评分高于治疗后对照组胃肠症状评分(P

  • 标签: 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西甲硅油乳剂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耐碳青霉烯类杆菌科(CRE)感染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以及CRE直肠定植筛查的意义。方法对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86例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术后出现CRE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CRE药敏分析、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所有患儿在肝移植术后均留取直肠拭子标本调查是否存在CRE定植从而分为CRE定植组和无CRE定植组,分析CRE定植与CRE感染的关系以及CRE定植的危险因素,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86例行肝移植术患儿中男132例、女154例,年龄(8±4)月龄,术后CRE感染率为7.3%(21/286),感染时间为术后第5(1~14)天。腹腔是肝移植术后CRE感染的最好发部位,占95.2%(20/21),其次是血流感染12例,肺部感染8例,两个及以上部位感染占71.4%(15/21)。共分离出27株CRE菌株,其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24株(88.9%),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2株(7.4%),耐碳青霉烯产气肠杆菌1株(3.7%)。27株CRE菌株对碳青霉烯类、青霉素类、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CRE定植组与无CRE定植组CRE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4%(19/72)比0.9%(2/214),χ2=51.300,P<0.01]。CRE定植的高危因素为术前三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暴露、术前3个月内住院时间、术前CRE感染、术后非计划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24 h(χ2=20.570、6.410、13.960、14.600、9.560,P均<0.01)。治疗方案主要有美罗培南+磷霉素(13例),美罗培南+替加环素(8例),治疗有效者共计16例,治疗时间为19(1~27)d。CRE感染组术后1年的存活率为71.4%(15/21),而无CRE感染组为98.1%(260/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60,P<0.01)。结论儿童肝移植术后CRE感染预后不良,需密切注意患儿有无CRE肠道定植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及时诊断并治疗,进行CRE肠道定植筛查对CRE感染的早期预警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感染 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