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产后妇女底康复治疗、底肌训练具体内容、应用价值及在底功能方面评价。方法:电脑随机法指导下,将本文筛选研究对象分组,即:对照组、实验组,统计发现,2组产妇样本数为62,时间开始于2021年7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其中,底康复治疗在对照组中开展,底康复治疗、底肌训练在实验组中开展,各组纳入产妇31例,就2组临床指标(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治疗成效(底肌张力评分、尿失禁评分)展开比较。结果:(1)实验组抽取产妇分析后,关于恶露持续时间(19.78±2.53h)、泌乳始动时间(20.68±1.91h)和对照组产妇(32.25±4.11h、41.76±3.25h)相比,实验组有更低表现,P<0.05;(2)底肌张力、尿失禁评分测定后,比较治疗前数据,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区别小,P>0.05;治疗工作开展后,在底肌张力方面,实验组评分(3.87±0.16)VS对照组评分(2.45±0.39),较高,P<0.05;尿失禁中,评分统计后为(2.91±0.27)、(1.43±0.25),可见,后者比前者低,实验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临床治疗时,在产妇恶露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有效缩短,改善底肌张力、尿失禁现象,保障最佳效果方面,底康复治疗、底肌训练更具优势,可进一步推行、应用。

  • 标签: 产妇;盆底功能;盆底康复治疗;盆底肌训练;尿失禁;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患者由于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血流动力学紊乱及低氧血症等,肌血液供给不良,极易发生肌无力。肌无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和自主排痰能力,使患者排痰无力、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和脱机困难以及拔管后再发呼吸衰竭。因此监测重症患者肌活动很有必要。本文就引起肌无力的因素、肌无力的检测方法及其预防和治疗来介绍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膈肌无力 重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成人疝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及创伤性,其总体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诊断与治疗尚无临床指南与共识。笔者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成人疝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建议疑似患者及时完善多排螺旋CT检查,关注矢状位影像;有临床症状者应及时修补缺损,择期手术优先选择经腹入路腹腔镜手术,对于缺损较大者推荐补片加强修补。

  • 标签: 膈疝 成人 诊断 治疗
  • 简介:该患者为疝伴不全性结肠梗阻,术中发现疝缺损靠近脾脏下极的后方,采用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POM)进行治疗。手术有三个关键点:(1)补片修补之前先用缝合的方法关闭疝缺损,即“加强修补(Augmentation)”代替“桥接修补(bridging)”。(2)切断脾韧带,游离部分结肠脾曲,使补片能够充分覆盖缺损的后方。(3)严禁用疝钉来固定覆盖在肌上的补片,本例患者使用的是医用胶固定。

  • 标签: 横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肌破裂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采集本院25例创伤性肌破裂(TR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致伤原因、诊断及治疗、麻醉及手术途径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治愈24例;死亡1例。结论应该尽早明确诊断和手术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 标签: 膈肌破裂 创伤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疝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疝新生儿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采用胸腔镜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6、12 h,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00%,2/25)与对照组(16.00%,4/2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6.67%,4/24)与对照组(12.50%,3/2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疝可改善围术期情况,加快患儿术后恢复,并可减轻手术创伤和机体疼痛,安全性和预后效果良好。

  • 标签: 先天性膈疝 新生儿 胸腔镜膈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应用注射器带线简易褥式缝合法治疗无肌后缘新生儿疝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胸腔镜下注射器针头带线的简易褥式缝合法治疗无肌后缘疝患儿1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入院年龄10 min至1 d。足月儿7例,早产儿3例。体质量2.3~3.5 kg(平均2.88 kg),均为左侧疝。在裂隙的体表投影处肋间取2~3个预备缝合部位,切开皮肤1 mm,两根2-0不可吸收缝线绕过相应肋骨,通过注射器针头分次插入肌缺损的前缘的肌肉之间,第一根线头由第二根线环带出体外进行打结,关闭后外侧裂隙,线结位于肋间皮下。结果在胸腔镜疝修补术的实施过程中,10例疝患儿均应用该简化技术成功修复无肌后缘的新生儿疝后外侧裂隙。手术时间为25~60 min(平均37.5 min)。10例患儿随访3~33个月(平均16.5个月),无死亡和复发病例。1例新生儿术后合并皮下气肿术后1周消失。结论胸腔镜下应用注射器带线简易褥式缝合法治疗无肌后缘的新生儿疝是一个有效而且可靠的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效果确切等优点。

  • 标签: 疝,横膈 胸腔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心角或上淋巴结转移(LNM)放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56例心角或上LNM的HCC患者病例资料。按1月是否接受外照射分为外照射组和非外照射组,每组28例。外照射组放射野包括或不包括原发灶,非外照射组未给予任何针对心角或上LNM的局部治疗。比较两组的缓解率、生存率、局部控制率、预后因素。结果外照射后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的患者分别为9例(32.1%)和9例(32.1%)。中位生存外照射组为16.1个月(95%CI 9.00~23.21,RR=3.63),非外照射组为6.9个月(95%CI 4.63~8.77,RR=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心角或上LNM 1年局部控制率,外照射组为37.0%,非外照射组为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确诊心角或上LNM后,3个月内甲胎蛋白(AFP)较外照射前升高,外照射组4例(14.3%),非外照射组13例(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4,P<0.05)。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同时伴有肝内肿瘤多发、肝内肿瘤>5 cm、AFP≥400 μg/L、未行外照射者预后差。结论心角或上LNM的HCC患者行外照射能延长总生存、提高LNM局部控制率。伴有肝内肿瘤多发、肝内肿瘤>5 cm、AFP≥400 μg/L、未行外照射者预后差。

  • 标签: 心膈角 膈上 淋巴结 肝细胞肝癌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过程中采用体外肌起搏的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入本院治疗的慢阻肺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抽样法”分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体外肌起搏治疗,对比2组肺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体外膈肌起搏 慢阻肺 膈肌功能 排痰量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伴随呼吸机依赖情况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通过运用肌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肌刺激治疗。结果:施治前肌功能2组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3d、1周与对照组做组间平行对比肌功能为观察组更高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RSBI为观察组较低,MEP、MIP为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平行对比脱机成功率为观察组较高P<0.05,2组的住院死亡率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伴随呼吸机依赖情况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肌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肌功能,并显著提升呼吸效率、更好的促进成功脱机。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呼吸机依赖 膈肌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底康复仪协同底肌训练于底功能恢复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底功能障碍患者(2022年1月~2023年1月)展开研究,总例数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施以底肌训练,研究组基于此加用底康复仪,比较指标。结果:①底肌力:研究组较对照组,底肌力指标(底I类肌纤维疲劳指数等)明显改善(P<0.05);②底功能:研究组较对照组,下腹不适、排尿异常等发生率获得更低的水平(P<0.05);③性生活质量:研究组较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产后底康复仪协同底肌训练于底功能恢复中具促进作用,可增强底肌力,使其功能恢复,提高性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 性生活质量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对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各45,比较两组底肌电值、底肌张力、临床治疗效果、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产后血清PLX水平。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妇尿失禁与子宫脱垂发生率,经对比表示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产后血清PLX水平,产后6周、产后12周、产后24周,观察组产妇的血清PLX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给予产妇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底肌电值与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底肌功能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崇。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对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分娩产妇90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底肌训练)、观察组(产后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各45,疗效比较。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电值更高,P<0.05;干预后较对照组,观察组底肌张力更高,P<0.05;临床治疗效果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底康复仪联合底肌训练,可以在改善底肌电值与底肌张力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崇。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仪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恢复
  • 作者: 李胜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九龙坡 000039
  • 简介: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指的是因为患者底支持结构发生损伤、出现缺陷、功能发生障碍引发的相关性疾病,此类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脱垂、排便功能性障碍、盆腔痛以及性功能障碍等。根据有关统计,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60%,会对女性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临床中通常会采用超声技术对患者底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了解,随着科技水平的逐渐发展,超声技术以及超声成像质量越来越高。超声因操作方便、价格低;具有无创性、无辐射性、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强、动态观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盆底超声;盆底功能
  • 简介:明嘉靖景德镇窑素三彩龙纹缸本件器圆鼓形,口径44.7cm。敞口、深腹、直壁、平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口沿绘卷草纹边饰,青花框内绘“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一行楷书官窑款。

  • 标签: 艺术鉴赏 盆器 明代 中国 景德镇 官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