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了解早产儿FVEP的变化规律,更好的用FVEP来解释早产儿的视力及视路传导情况。方法应用视觉诱发电位仪对33例早产儿和24例健康足月儿自然安静状态下进行FVEP检测,并且选取20例早产儿分别在自然状态下和镇静催眠状态下(用10%水合氯醛灌肠)进行FVEP检测,观察P2波的潜伏期及振幅。结果早产儿FVEP的P2波潜伏期为(152.56±17.41)ms,足月儿为(160.70±25.10)ms,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自然安静状态下P2波潜伏期为(160.70±25.10)ms,睡眠状态下为(155.73±15.65)ms,两种状态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FVEP结果可按其矫正胎龄采用足月儿FVEP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早产儿可在镇静催眠状态下进行FVEP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实施和质量持续改进对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住院期间结局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185例EPI,根据2018年1月在本院实施“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前后分为改进前组(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n=45)和改进后组(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n=140),使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单因素筛选和logistic回归分析EPI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1)185例EPI的中位胎龄26周+6,范围23周+3~27周+6,中位出生体重950 g,范围390~1 290 g。(2)改进后,新生儿科医生参与产前会诊比例、母亲产前足疗程糖皮质激素和硫酸镁使用比例、剖宫产娩出比例及转入NICU体温均提高[分别为77.1%(108/140)与8.9%(4/45)、67.9%(95/140)与35.6%(16/45)、67.1%(94/140)与48.9%(22/45)、44.3%(62/140)与17.8%(8/45)及36.6 ℃(36.3~36.9 ℃)与35.2 ℃(35.0~35.3 ℃),χ2或Z值分别为66.41、14.81、4.85、10.17及-9.34,P值均<0.05],且延迟脐带结扎(delayed cord clamping,DCC)和出生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呼吸支持比例分别由改进前的无病例至改进后的67.9%(95/140)和89.3%(125/140);而生后1 min Apgar评分≤3分、产房内气管插管及72 h内有创呼吸机使用等比例均较降低[分别为7.1%(10/140)与17.8%(8/45)、37.1%(52/140)与73.3%(33/45)、38.6%(54/140)与57.8%(26/45),χ2值分别为4.39、17.96及5.12,P值均<0.05]。(3)改进后,EPI总体救治存活率及胎龄27~27周+6的存活率均明显提升[分别为72.9%(102/140)与53.3%(24/45),OR=2.349,P=0.015;84.1%(53/63)与56.6%(13/23),OR=4.077,P=0.007];虽然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 min Apgar评分≤3分(OR=8.890,95%CI:2.005~39.412),5 min Apgar评分低(OR=1.468,95%CI:1.103~1.953)和72 h内有创呼吸机使用比例高(OR=7.165,95%CI:2.942~17.449)为EPI死亡的危险因素;而产房内使用nCPAP(OR=0.314,95%CI:0.137~0.719)和体重(OR=0.996,95%CI:0.993~0.999)为保护因素。结论“早产儿过渡期干预措施”改进将EPI救治技术的关注度提前至产前和产时,特别是产时开展体温管理、DCC和nCPAP 等“支持”技术,将有助于提高EPI的救治存活率和改善存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早产儿发展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需实施发展性照顾的早产儿97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新型早产儿护理发展包(由(1)头垫(2)双翼(3)尾翼(4)细布绳组成)将双翼、尾翼卷起反折,制作围成以早产儿枕骨一坐骨结节为长轴,左右肩宽为短轴,高5~10cm的“U”形的“鸟巢”。头垫折盖于早产儿头部。对照组用纯棉柔软的方形包被对角折叠后卷曲成条状,沿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形似鸟巢。结果两组患儿保暖效果,方便程度,日睡眠时间,日进奶量,体重回复致正长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新型早产儿护理发展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避免了传统“鸟巢”制作的繁琐步骤,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反折形成的“鸟巢”形状固定,不容易松散,美观实用。更加体现科学化、艺术化、人性化、规范化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了解早产儿家属对早产儿出院护理知识的掌握现状,探究分析早产儿家属出院后对护理知识的主要需求,以早产儿家属最缺乏的护理知识为导向,给现阶段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早产儿出院后的返院率,提高早产儿家属对早产儿护理的认知水平。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陕西省某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中选出60例,采用早产儿知识知晓度问卷调查,应用 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分别运用描述性统计、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早产儿家属获得早产儿知识主要是通过网络23.3%(14人);早产儿喂养护理知识的评分最高(3.77±1.02)分,异常情况的观察与处理知识评分最低(2.83±0.69)分。结论 根据早产儿家属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院期间制定针对性较强的相关健康教育计划,选择合理、科学的健康宣教方式,以提高家属出院早产儿护理知识的专业水平及早产儿家属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