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阴道B型超声(B超)与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8例因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就诊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分别行阴道B超及宫腔镜和(或)病理活检,比较两种方法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08例患者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87例,占80.56%;阴道B超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75例,3例误诊,15例漏诊,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83.33%(90/108)、82.76%(72/87)、85.71%(18/21)、17.24%(15/87)、14.29%(3/2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87例,1例误诊,3例漏诊,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分别为96.30%(104/108)、96.55%(84/87)、95.24%(20/21)、3.45%(3/87)、4.76%(1/21),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较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符合率及敏感性、特异性更高,漏诊及误诊率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纵隔电切手术中宫腔镜联合超声监护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子宫纵隔患者20例,均为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采用宫腔镜联合超声监护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0.2±1.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2±1.2)ml,住院时间平均(3.1±0.2)d。无水中毒、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自然流产率明显低于术前,活产分娩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纵隔电切手术在宫腔镜联合超声监护下实施,成功率居较高水平,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小,加快了术后恢复进程,效果好,为首选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在无痛宫腔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接受无痛宫腔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3组单纯靶浓度控制输注(TCI)组(A组)、BIS监测TCI组(B组)、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组(C组),每组20例。观察记录三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定向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以及MAP、HR及BIS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丙泊酚总量减少,苏醒和定向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间相比,T2时间点各组MAP、HR及BIS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T2时间点BIS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S闭环反馈输注丙泊酚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可以达到更合理的麻醉深度.且能减少丙泊酚用量,保证术后麻醉快速苏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出妇女嵌顿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宫内IUD嵌顿,经常规取器方法取器失败的58例患者,采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器。结果1例T型环因断臂极短,且嵌顿于宫颈内口上方,取器失败,余均一次性取器成功,成功率为98.3%。结论妇女IUD嵌顿应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器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经常规取器方法取器阻力大者,避免盲目操作,应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自制分粘钩经宫腔镜分解宫腔粘连及取环术的体会和相关经验。方法采用自制分粘钩经宫腔检查镜进行宫腔粘连分解及嵌顿节育环的取出。结果21例宫腔粘连均获得有效分解,手术时间30分钟~70分钟,平均40分钟。14例嵌顿节育环均成功取出,手术时间5分钟~45分钟,平均时间13分钟。以上患者术中出血均少于5ml,无子宫损伤、稀释性低钠血症、肺水肿、空气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按照手术规范作手术是手术医师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但是一个好的医师应该不仅要善于运用已有的技术,还要勇于创新,在熟练掌握基本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要不断改进,大胆创新地开展工作。采用自制分粘钩经宫腔检查镜进行宫腔粘连分解及嵌顿节育环的取出,降低了术者操作要求,减少了患者的风险及医疗成本,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宫腔组织管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对22例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的患者,先以宫腔组织管获取子宫内膜组织,随后在宫腔镜下进行全面诊刮,两种方法获取的内膜组织分别送检,同一位病理医师对标本质量进行评估并做出组织学诊断。结果22例患者完成观察,两种取材方法都得到子宫内膜标本并进行了组织学诊断。宫腔组织管的取材满意度为95.5%(21/22;1例只取到了少量的子宫内膜碎片,组织结构不清),其病理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9%(20/22),两种取材方法在病理诊断一致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取样器可获取满意的内膜标本用于组织学诊断,诊断准确率与诊刮基本一致,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常规筛查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对于年龄在45-50岁之间,坚决不愿保留子宫的5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示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先行宫颈锥切术排除浸润癌,后行子宫全切术,其中40例行宫腔镜宫颈锥切术(TCRC组),40例常规冷刀锥切术(CKC组),比较两组锥切手术时间、出血量、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两种锥切术后CIN残留率。结果TCRC组平均手术时间15-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15ml,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术后CINI残留率(2/40×100%=5%);CKC组平均手术时间25-30min,平均出血量20-30ml,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术后CINI残留率(3/40×100%=7.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经子宫全切术后病理证实两种锥切术后CIN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宫颈锥切术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比较,术中出血少,耗时短,定位准确,术后病理CINIII残留率相当,可运用于年轻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CINIII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进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将采用芬太尼-丙泊酚设置为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设置为治疗组,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OAA/S镇静的评分指数,以及临床效果。结果在OAA/S镇静的评分指数,以及丙泊酚使用的总量、患者出现宫缩痛的几率、达到的阵痛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5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所采用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42例)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和刮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个月内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有效方案,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进行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有病例43例,将实施药物保守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的血中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卵泡刺激素(FSH)等临床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有2例出现不适,发生率是4.7%,与对照组的16.3%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运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避免术后不良症状的发生,整体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作为今后医院单位成功救治本病的关键途径,建议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使用一次性导尿管与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术前宫颈预处理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宫腔镜手术患者1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6例为宫腔镜术前12~15小时一次性导尿管插入宫颈管扩张宫颈;对照组90例为宫腔镜术前12小时阴道后穹窿置米索前列醇400ug软化宫颈。结果观察组有效扩张宫颈,副作用少,无明显禁忌症,两组扩宫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对照组。结论宫腔镜术前一次性导尿管扩张宫颈预处理效果好,较米索前列醇片副作用少,无明显禁忌症,是扩张宫颈预处理的理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