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经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的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30例病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均行MSCTA检查,根据CT表现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分期、分级,按病情发展分期早期、中期、晚期,按肠系膜动脉栓塞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总结选择合理治疗方法的指征。结果所有病例均经MSCTA诊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结合临床表现分期、分级后,选择治疗方案,介入治疗13例,手术治疗10例,其它保守治疗7例;死亡10例(介入治疗3例,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4例),明显提高了治愈率(本组病例达66.7%),降低了病死率。结论MSCTA可对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进行准确诊断,结合临床表现等进行临床分期、分级,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提高了肠系膜动脉栓塞治疗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青少年精神障碍的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价值。方法 本次参与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为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将其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和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及行为指导干预),均36例。比较2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学校生活、自我认知及正面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增加心理护理以及行为指导的效果极佳,对于增强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有极大的用处,可提高青少年对自我、家庭、社会的认知,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钠肽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监测组(100例,进行脑钠肽监测)和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脑钠肽预后影响。结果监测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和2%;对照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4%和16%。监测组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脑钠肽水平检测,并对临床治疗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可对心衰患者的病程发展起到延缓作用,同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超声早期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为研究对象。运用便利分组法将其均匀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儿X线检查、超声早期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早期检查方法在α、β上的符合率、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超声早期检查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不良,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准确的指导,临床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对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普通内镜检查发现的直径超过1.0cm的结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62例患者进行超声小探头内镜检查,根据超声提示的病变层次、结构、粘膜下层的完整性等综合指标,确定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方案。结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的结直肠粘膜隆起性病变直径大于1.0cm的病灶80个,肿物直径1.0cm~1.5cm者54个,1.6cm~2.0cm者18个,2.0cm以上者8个。粘膜下层结构完整者71个,粘膜下层累及者9个。适合内镜下治疗的71个病灶,除2人拒绝在治疗外,其余均在内镜下予以EMR、ESD。在判断病灶性质方面,小探头超声对息肉的诊断准确率96.3%,对癌的诊断准确率100%(均为晚期);在判断与粘膜下层关系方面,直径在1.5cm以下病灶小探头超声的准确性达96.3%,直径在1.6cm~2.0cm组小探头超声的准确性为88%,直径超过2cm者,小探头超声的准确性只有77.8%。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对结直肠隆起病变的性质、起源层次具有很好的分辨,对病变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对于病灶超过2cm以上者,应该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的筛查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前列腺癌筛查的成年男性382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有关检查,记录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及血液标本采集,分别采用常规电化学发光试剂及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完成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检出效果,并与前列腺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82例前列腺癌筛查患者TPSA异常者仅前列腺穿刺活检最终确诊前列腺癌13例,确诊率为3.40%。酶联免疫荧光试纸法检测总体TPSA水平、TPSA>4.00ug/L、TPSA≤4.00ug/L水平均低于常规电化学发光试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孕期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对低分子肝素治疗反复性流产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孕期检查且有反复性流产的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60例,对照组根据病因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但不监测D-二聚体值,无任何其他干预,观察组如超过我院正常孕妇同期D二聚体参考值的上限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肝功能、妊娠结局及总体幸福感。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TT、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FIB)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足月产率、分娩孕周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前,两组总体幸福感各项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反复性流产患者,于不同孕期检测D-二聚体,并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改善凝血指标,改变妊娠结局,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部分国家对非援助力度的增加,以及各大金融机构对非加大投资的趋势,非洲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日益增多。建立完善有效的国别指导价系统,对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投标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故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从非洲市场出发,浅谈制定国别指导价的必要性、编制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海绵窦瘘(CCF)患者岩下窦(IPS)的DSA图像,探讨其对血管内治疗CCF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治疗的76例CCF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过程及全脑DSA图像。依据Barrow分型将患者分为直接CCF组(52例)、间接CCF组(24例)。比较2组患者患侧IPS的显影情况,比较IPS全程显影患者中直接CCF、间接CCF患者IPS汇入颈内静脉(IJV)的位置,分析经IPS行血管内治疗CCF的疗效。结果间接CCF组患者中IPS显影不良者所占比例(45.8%,11/24)明显高于直接CCF组(17.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S全程显影的56例CCF患者中,除1例患者IPS直接汇入椎静脉丛(VVP)而与IJV无连接外,直接CCF组、间接CCF组患者中IPS颅内汇入者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间接CCF患者均首选经IPS栓塞,其中13例IPS全程显影者超选时均比较顺利(开通率为100%),微导管到位耗时较短(平均32 min);11例IPS显影不良的患者术中使用泥鳅导丝引导以及微导丝成袢技术成功开通5例(开通率为45%),微导管到位耗时较长(平均69 min)。结论间接CCF有较高的IPS闭塞率,造影侧位及3D成像可见IPS与颈内动脉岩骨段呈近似平行关系,掌握IPS的走行及其末端汇入IJV的位置关系,对于经静脉途径将微导管通过显影不良的IPS进入海绵窦进行介入栓塞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