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脑钠肽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陈祖刚

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629006

摘要:目的:对脑钠肽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监测组(100例,进行脑钠肽监测)和对照组(100例,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脑钠肽预后影响。结果:监测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和2%;对照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4%和16%。监测组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及NYHA心功能分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脑钠肽水平检测,并对临床治疗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可对心衰患者的病程发展起到延缓作用,同时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改善。

关键词:脑钠肽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导价值;预后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发病机制为心脏舒缩功能严重低下,或者负荷过重,导致泵血明显减少,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死亡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当前,有关心力衰竭的诊治得到了临床心脏病专家的普遍关注。有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进行性的发展过程,心室在神经内分泌、免疫损伤和机械损伤的作用下产生重构,临床表现为心肌肥大、心肌细胞坏死、凋亡及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并且肿瘤坏死因子可加速内皮细胞迁移增生,产生新的血管,促进心室壁的修复和重构,进一步加重心肌损伤,加速心功能的恶化[1-2]。本文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脑钠肽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监测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监测组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年龄为36至84岁,平均年龄为(62.40±10.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为35至78岁,平均年龄为(60.56±8.3)岁。冠心病106例,占比5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4例,占比22%;高血压性心脏病50例,占比25%。患者血脑钠肽>500nL。患者均未出现肾功能衰竭,无肝功能异常,无肾源性心脏病,无运动障碍,无肿瘤。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70例;Ⅲ82例;Ⅳ48例。监测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NYHA心功能分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监测组:患者出院后,每三个月进行随访,监测脑钠肽指标,根据临床、超声和胸片等检查结果,对调整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CEI;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等等)进行恰当的调整。采用滴定法对药物剂量进行控制,当达到最大耐受量或者是目标剂量以后,长期维持。

1.2.2.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除了不监测脑钠肽之外,其他同监测组。

1.3.在治疗上,监测组根据脑钠肽水平并综合临床状况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施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根据经验结合患者临床状况进行治疗。

1.4.随访。随访时间为期一年,主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死亡率、再住院率、NYHA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

2.血浆脑钠肽水平监测

患者进行门诊复查时,采集空腹肘正中静脉血三毫升,放于依地酸二钠抗凝管中,两小时内四摄氏度下三千转每分钟离心十分钟,对血浆进行分离,置于零下七十摄氏度恒温冰箱保存,并在当天进行检测。利用微粒子捕捉发光技术对血浆脑钠肽水平进行测定,使用仪器为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全自动酶免疫化学发光仪。

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对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技术资料以?x±s,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监测组和对照组临床基本情况比较

监测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在上述指标的分布上趋于均衡,见表1。

5.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策略多种多样,但由于对病情的准确评估方法严重缺乏,导致临床用药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偏高[3]。本文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心内科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监测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8%和2%;对照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4%和16%。监测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NYHA心功能分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患者脑钠肽水平进行随访监测,并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对治疗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并能够延缓心衰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覃泱,徐彤彤,吕祥威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3):3909-3912.

[2]赵晓川,赵昕.监测脑钠肽水平指导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4,20(4):563-566.

[3]岳静雯,蒋利,沈泽宁等.血BNP监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6):3150-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