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应用与射血分数减低型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于本院确诊为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患者206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1),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52),达格列净组(n=51),联合治疗组(n=52)。采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整理并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相关结果的变化情况。出院后对入组患者进行平均6个月的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患者有无心衰再住院,发生室性心律失常,MACE(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事件等。结果在抗心衰治疗后,四组患者之间的NT-proBNP(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联合治疗组NT-proBNP及ST2比其他三组显著降低,LVEF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因心衰再次住院以及MACE事件显著降低(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最低(P<0.05)。K-M生存曲线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其余三组的生存概率均显著增高,其中联合治疗组生存概率最高。结论HFrEF患者通过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其临床疗效和预后均有明显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合并贫血的老年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随访短期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442例HFrEF老年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分为贫血组(94例)和对照组(348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442例HFrEF老年患者中,男性218例,平均年龄(77.7±10.2)岁。94例贫血患者中,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分别有37例、31例和2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房颤、合并睡眠呼吸暂停、肾损伤、左室射血分数和血脂水平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平均随访(10.3±2.3)个月,失访37例(8.4%),共有55例认知障碍患者。贫血组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76,P=0.014),且随着贫血程度加重,认知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χ2=8.740,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791,95%CI:1.230~2.608)、吸烟(OR=2.207,95%CI:1.339~3.638)、心房颤动(OR=3.115,95%CI:1.114~8.710)、左室射血分数(OR=1.937,95%CI:1.332~2.817)、睡眠呼吸暂停(OR=2.135,95%CI:1.462~3.118)和中重度贫血(OR=2.769,95%CI:1.108~6.921)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合并贫血的HFrEF老年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高,且随着贫血程度加重,认知障碍发生率逐渐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在老年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资料纳入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12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干预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ED)情况,均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管紧张素(AngⅡ)、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情况较干预前得到显著好转,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使用能使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衰患者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推荐使用。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参松养心胶囊辅助治疗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价值。方法:采用数字编号法对70例HFpE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进行分组(n=35),分别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于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展开研究,给予前者: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给予后者:上述基础上,提供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方案,而后进行疗效比对。结果:科学评估后可知,研究组患者在各项相关指标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P<0.05)。结论:对于HFpEF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而言,在其临床治疗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中西联合治疗方案,既可增强临床疗效,还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心衰标志物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recE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的预测因子。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力衰竭(心衰)在北京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根据LVEF的基线值和变化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组(HFrEF组,入院时LVEF≤40%,复查时LVEF≤40%或LVEF>40%但上升幅度<10%)、HFrecEF组(入院LVEF≤40%,复查时LVEF>40%且LVEF上升幅度≥10%)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组(HFpEF组,入院时LVEF>40%)。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猝死)发生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各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VEF≤40%的心衰患者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因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患者310例,其中HFrEF组91例(29.4%)、HFrecEF组38例(12.3%)、HFpEF组181例(58.4%)。三组间比较,HFrecEF组患者较为年轻,女性比例较高,收缩压和舒张压较高,静息心率较快,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比例较高,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较低(P均<0.05)。随访36.7(18.0,63.9)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FrecEF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最低(Log-rank P=0.047,HFrecEF组比HFpEF组P=0.017,HFrecEF组比HFrEF组P=0.016,HFpEF组比HFrEF组P=0.782);心血管死亡率由低到高依次为HFrecEF组、HFpEF组和HFrEF组(Log-rank P<0.001,HFrecEF组比HFpEF组P=0.029,HFrecEF组比HFrEF 组P<0.001,HFrEF组比HFpEF组,P=0.005);三组患者猝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5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 mm(OR=5.922,95%CI 1.685~20.812,P=0.006)、较高的舒张压(OR=1.058,95%CI 1.017~1.100,P=0.005)、较快的静息心率(OR=1.042,95%CI 1.006~1.080,P=0.024)、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OR=5.343,95%CI 1.731~16.488,P=0.004)是心衰患者治疗后LVEF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HFrecEF患者临床预后较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 mm、较高的舒张压、较快的静息心率以及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心衰患者治疗后LVEF改善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针对诺欣妥在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研究从2020年12月开始,研究至2023年12月结束,研究对象是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表现为射血分数降低,利用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41例予以传统抗心衰患者治疗,后者41例予以诺欣妥治疗,对比治疗后整体临床疗效。结果:从评估结果分析,观察组有效治疗率为97.6%相较于对照组有效治疗率80.4%呈更高显示,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血分数降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诺欣妥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整体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心血管事件发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联体背景下射血分数中间值的中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和天津河西医院诊区急性失代偿心衰住院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患者分为射血分数低(HFrEF,LVEF< 40%)组70例(38.9%)、射血分数中间值(HFmEF,LVEF 40%~49%)组50例(27.8%)和射血分数保留(HFpEF,LVEF≥50%)组60例(33.3%),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差异。结果1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HFrEF组与HFmEF组、HFpEF组与HFmEF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心衰再入院分析,HFrEF组47.1%(33例)较HFmEF组48.3%(29例)高、HFpEF组24.0%(12例)较HFmEF组高(HR分别为2.307、2.368,95%CI:0.187~4.480、1.207~4.644,均P<0.05);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HFrEF组57.1%(40例)较HFmEF组34.0%(17例)高(HR=2.053,95%CI:0.187~4.408,P<0.05)。多因素分析,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FmEF组与HFpE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77,95%CI:0.241~0.941,P<0.05);肺心病(P<0.05)、心房扑动和(或)心房颤动(P<0.01)、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Ⅳ级(P<0.0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肺心病是心衰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医联体背景下中老年住院HFmEF患者临床特征倾向于与HFrEF一致,但其缺血性心脏病特征更显著,HFmEF组患者1年心衰再入院风险低于HFpEF及HFrEF组患者,1年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3组无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永康医院2019年5-1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心脏运动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采用心脏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421.63±86.75)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328.44±74.93)m(t=8.130,P<0.001),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延长(t对照组=6.584,P<0.001;t观察组=15.337,P<0.001);观察组治疗后BNP浓度为(227.68±31.22)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9.74±36.81)mg/L(t=8.714,P<0.00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对照组=24.669,P<0.001;t观察组=38.776,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LAD较治疗前下降(t=4.031、10.166、3.715、12.569,均P<0.05),而LVEF、FS均较治疗前升高(t=7.610、11.906、3.915、6.105,均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t=7.255、12.739、4.703、2.442,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生跌倒和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治疗后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及其他领域评分分别为(23.96±4.75)分、(9.47±2.02)分、(26.31±1.8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3±5.12)分、(12.35±1.89)分、(32.76±2.49)分(t=6.867、10.411、20.833,均P<0.001);两组较治疗前各项目评分明显下降(t=6.648、14.746、28.782、35.262、9.665、27.962,均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住院率为10.0%(10/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22/100)(χ2=5.357,P=0.021)。结论心脏运动康复用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中可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改善其预后,降低再住院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了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组30例患者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注射前列地尔干乳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结果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别不大,组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地尔在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中,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铁对慢性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15例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慢性HFpEF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分为缺铁组和非缺铁组,缺铁组内分为绝对性和功能性缺铁组两个亚组。随访1年,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心衰)恶化再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缺铁组和非缺铁组以及不同类型的缺铁亚组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风险预测因子,并对存活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215例HFpEF患者年龄为(67.9±7.9)岁,男性84例(39.1%),缺铁组117例(54.4%)。缺铁组的HFpEF患者年龄大、心率快,合并贫血和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比例高,血浆血红蛋白浓度和肾小球滤过率低(P均<0.05)。1年的随访期间,37例(17.2%)患者死亡,缺铁组28例(23.9%),非缺铁组9例(9.2%);70例(32.6%)患者因心衰再次住院,缺铁组49例(41.9%),非缺铁组21例(2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缺铁组HFpEF患者1年全因死亡率和心衰再住院率高于非缺铁组(分别为log rank P=0.005和0.002),但这两个终点事件在不同缺铁类型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log rank P=0.458和0.48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缺铁是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发生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分别为HR=2.402,95%CI 1.12~5.151,P=0.024;HR=1.995,95%CI 1.192~3.339,P=0.009)。随访结束后存活178例,其中缺铁组和非缺铁组均为89例(50.0%)。缺铁组的HFpEF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短[(356.0±98.3)m比(389.2±94.3)m,P=0.023],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评分低[(58.1±10.4)m比(61.5±11.6)m,P=0.039]。结论缺铁是慢性HFpE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和心衰再住院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但这一影响与缺铁的类型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在本院住院的HFpEF患者共11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芪参益气组(56例)。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片(50mg-75mg、2次/日)、呋塞米片(10-20mg、1次/日),并积极控制患者心率、血压、血脂、血糖水平。芪参益气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参益气滴丸(0.5g、3次/日)。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评估心功能分级、测量心率、血压、6min步行试验,静脉采血送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NT-proBN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对照组75.9%,芪参益气组82.1%),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某医院就诊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区组随机化表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芪参益气滴丸0.5g,3/日。随访6个月后,观察患者BNP、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芪参益气滴丸后改善患者心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