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脊髓源神经干细胞与纹状体源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神经干细胞发育时期上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种子细胞。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d小鼠胎鼠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干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异同点。结果从胎鼠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两种来源干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源神经干细胞8.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源神经干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vs539.2±1.2;25.2±1.3vs18.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区别,证实纹状体源神经干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 标签: 纹状体 脊髓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目的总结伽玛刀治疗顽固颞叶内侧癫痫后放射脑水肿发生情况,探讨其对治疗及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采用LeksellC型伽玛刀治疗51例顽固颞叶内侧癫痫,根据癫痫发作特点、脑电图、PET—CT、MRI进行致痫灶定位。颞叶外侧皮质靶区边缘剂量10-12Gy,等剂量曲线40%-60%;加行同侧海马、杏仁照射,边缘剂量16—24Gy,等剂量曲线50%。结果随访时间18-96个月.平均66.7个月。出现放射脑水肿表现45例,占88.2%;均发生在颞叶内侧。21例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4例症状严重者需住院行静脉注射治疗。术后1年为放射效应高峰期,随时间延长,放射急性反应MRI表现均得到改善,部分出现脑局部萎缩。4例严重放射脑坏死病人均为WieserⅠ级者:5例Ⅴ级和Ⅵ级病人中仅1例出现放射脑水肿反应。结论伽玛刀治疗顽固颞叶内侧癫痫后出现放射脑水肿甚至放射脑坏死,均为正常治疗反应,其与癫痫控制效果密切相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癫痫 颞叶 脑水肿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血管痴呆提出及争议,引出血管认知功能损害提出背景及其必要,阐述了其诊断标准目前存在问题及新近研究进展,旨在通过比较血管痴呆到血管认知功能损害定义演变说明血管认知功能损害这一定义重要,指出寻找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特异性神经心理学表现、影像学特点、生物学标记以及病理学特点将是今后。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诊断
  • 简介:皮质发育障碍(malformationsofcorticaldevelopment,MCD)是一类神经发育不良疾病总称,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局灶皮质发育不良(focalcorticaldysplasia,FCD)和结节硬化(tuberoussclerosiscomplexes,TSC)是最常见伴发药物难治癫痫两类MCDs,具有相同病理学特征,也是研究MCD致痫机制常用疾病模型[1]。皮质发育障碍是难治癫痫重要病因之一。

  • 标签: 皮质发育障碍 痫性放电 难治性癫痫 发育不良 tuberous CORTICAL
  • 简介:目的研究孪生子患单纯型遗传痉挛截瘫(HSP)临床特征与卵型鉴定。方法对一对患单纯型HSP孪生兄弟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同时作孪生子卵型鉴定。结果(1)孪生子均缓慢起病,步态不稳,下肢笨拙,上下楼困难,逐渐发展为双下肢痉挛不完全截瘫;(2)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性病理反射阳性;(3)16个STR位点等位基因均相同,提示为同卵双生。结论孪生子同患单纯型HSP临床特点与一般HSP无异,作16个STR位点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孪生子卵型。

  • 标签: 孪生子 卵型鉴定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简介:目的:研究非器质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方法:选取非器质失眠症患者87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睡眠正常者8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医体质量表评估患者中医体质类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患者睡眠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SQI(2.35±0.14)分、入睡时间(2.55±0.45)分、睡眠时间(2.36±0.19)分、睡眠效率(1.89±0.29)分,87例失眠症患者中,阴虚质18例、血瘀质30例、气郁质32例。上述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数据存在明显异常。结论:非器质失眠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居多,患者睡眠质量差,需对症治疗,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非器质性失眠症 睡眠质量 中医体质类型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NINJ2基因多态与卒中相关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6(IL-6)、P-选择素(P-Selectin)在恢复期患者和正常人群中含量差别.方法选择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患者52例、小动脉闭塞(SAO)脑梗死患者85例、脑出血(ICH)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者66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技术检测NINJ2基因两个SNP位点(rs12425791、rs11833579)基因型,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是否存在差异.采用多类结果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计算各患者组基因型OR值,并给出95%CI.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NGF、IL-6及P-Selectin4种血清因子含量,并比较组间及组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因子含量差别.结果(1)对于rs12425791位点,LAA组及SAO组AG型频率及AA+AG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C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LAA组及IC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rs11833579位点,各患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类结果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危险因素影响后,对于rsl2425791位点,LAA组AG型和SAO组AG型、AA+AG型仍与卒中发病呈相关关系(其OR值分别为4.298、3.923及2.937,相应95%C1分别为1.430~12.922、1.417~10.860及1.119~7.710);而对于rs11833579位点,各患者组基因型与卒中发病无相关关系.(3)各患者组血清IL-6、TNF-α、NGF及P-Selectin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rs12425791位点,LAA组不同基因型间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H组不同基因型间P-S

  • 标签: NINJ2基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卒中 肿瘤坏死因子-Α 神经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肥厚硬脑膜炎(HCP)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自2004年1月到2007年12月收治经综合治疗10例HC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于有效治疗后10d内病情逐渐出现改善,其中8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遗留左眼外展稍差,1例遗留经常轻度头痛。随访半年-2年,有2例复发1次,1例复发3次,此3例患者每次复发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尽早明确HCP诊断.应及时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出现不可逆神经功能缺损。

  • 标签: 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综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对冲额叶挫裂伤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95例对冲额叶挫裂伤临床资料,其中急诊手术治疗32例,保守治疗63例(因病情变化,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改行手术治疗25例)。结果按GOS评分评估预后:保守治疗38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2例;手术治疗57例中,恢复良好43例,中残8例,重残3例,死亡3例。结论综合考虑对冲额叶挫裂伤和中央型脑疝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特点,掌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叮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

  • 标签: 颅内损伤 对冲伤 额叶挫裂伤 中央型脑疝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 简介:神经源高血压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其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自Jannetta等[1]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治疗神经源高血压以来,国内亦相继见诸报道[2-4].笔者自1984~2000年对285例入院前即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采用局麻下耳后小切口入路手术,经随访观察效果良好,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神经源性 老年 诊断 外科治疗 随访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表现为纯运动偏瘫(PMH)桥脑卒中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互关系.重新认识桥脑卒中.方法对26例表现为PMH桥脑卒中病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其相关作一分析.结果表现为PMH桥脑卒中易与大脑半球、内囊基底节区卒中相混淆,应及时做MRI确定诊断.结论表现为PMH桥脑卒中具有病灶小、病状轻、预后好临床特点,MRI对诊断桥脑梗死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纯运动性偏瘫 桥脑卒中 桥脑出血 预后
  • 简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建立极大地推动了对人类干细胞研究,加速了利用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步伐.但是,在将干细胞正式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由于要涉及到人体应用,因此对干细胞移植可能引发的人体安全性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和研究是干细胞临床应用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干细胞临床移植可能面临安全性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 标签: 干细胞治疗 临床应用 干细胞移植 临床治疗 性问题 人类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扩散张量成像及传导失语患者言语障碍特点,验证传导失语发病机制双向分布学说.方法对5例传导失语患者和5例健康自愿者进行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制定利手评定标准判断进行利手评定,对传导失语患者进行口语流利型评定,应用扩散张量成像分析所有入选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情况.结果1例患者为非流利型口语,其他4例为流利型口语;入选者均为右利手,传导失语患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受损,如病变靠近Broca区则引起非流利型口语,如病变靠近Wernicke区,则为流利型口语,患者听理解障碍严重.结论传导失语患者Broca区和Wernicke区均可受累,损伤部位不同,传导失语言语障碍特点也不同.

  • 标签: 传导性失语 BROCA区 Wernicke区 发病机制
  • 简介:临床上外伤脑脊液漏多在伤后一周左右自行停止,而部分脑脊液漏出现在伤后数周或数月,其为延迟脑脊液漏,原因主要与漏口和颅内压有密切关系,多需手术修补。我们诊治6例延迟脑脊液漏伴脑积水患者,对其治疗方法与手术方式选择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脑脊液漏 脑积水
  • 简介: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对无症状卒中认识也逐步加深。无症状卒中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病因、发病机制、检查手段、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等研究日益加深,但是对其危害特别是对认知功能损害关注仍显不足。应给予无症状卒中更多关注,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必要治疗。

  • 标签: 卒中 无症状性 危险因素 认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筛查意义。方法对1091例北京市户籍社区居民,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颈动脉彩超检查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前四位可变危险因素为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此四种危险因素人数占总人数百分比分别为62.0%、45.7%、28.7%和17.3%。吸烟(10.6%)、饮酒(12.6%)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占较大比例。在1091例参与者中,颈动脉彩超结果显示455例(41.7%)内膜中层增厚、326例(29.9%)单发斑块、324例(29.7%)多发斑块和90例(8.2%)颈动脉狭窄。结论①社区脑卒中筛查能够了解本辖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隋况,为高危人群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②填写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这种社区筛查方法是筛检脑卒中高危人群可行有效方法,对社区脑卒中防控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筛查 社区
  • 简介:目的探讨用电击、缺氧、麻醉等处理方法建立小鼠逆行遗忘动物模型可行及优劣.方法将72只昆明小鼠分为对照组及电休克、缺氧、丙泊酚、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5个处理组.先给予各组相同避暗训练以建立避暗行为,随后分别给予各处理组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120~180V电击+密闭容器内缺氧、120~180V电击+腹腔注射0.3mL丙泊酚相应处理.次日开始用暗箱观察各组小鼠步入潜伏期,以分析避暗行为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在避暗训练后24h(第4天)步入潜伏期为(111.7±17.2)S,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汾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休克组、缺氧组、电休克+缺氧组、电休克+丙泊酚组4组均有部分小鼠步入潜伏期明显缩短至30s以内,其发生率分别为43.8%、45.4%、66.7%、60%,而丙泊酚组步入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第5天、第8天观察显示,步入潜伏期缩短小鼠中个别出现恢复.结论电休克、缺氧、电休克+缺氧、电休克+丙泊酚处理后小鼠中部分可出现逆行遗忘表现,以电休克+缺氧组建模成功率最高:已出现逆行遗忘小鼠中部分可在后期恢复;单纯丙泊酚不能引起逆行遗忘.

  • 标签: 逆行性遗忘 电休克 缺氧 丙泊酚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CT对弥漫轴索损伤(DA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56例DAI患者CT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CT表现:①脑灰白质交界区、胼胝体及其周围、脑干、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小出血灶;②弥漫白质密度减低,灰白质界线不清,双侧脑室和脑池受压、变窄或消失;③合并硬膜下血肿、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等。临床表达为深昏迷,GCS评分≤6~7分,生命指征紊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结论CT影像结合临床表现对DAI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CT扫描 诊断
  • 简介:目的脂质沉积肌病是神经内科一种少见肌病,观察脂质沉积肌病超微结构特点,探讨电镜检查对脂质沉积肌病诊断价值及其与线粒体病关系。方法对7例临床上出现肌无力患者进行肌肉活检,取股四头肌或腓肠肌进行常规电镜标本制备,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选取部位后进行超薄切片,铅、铀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肌肉活检均显示肌纤维内出现大量脂滴,脂滴排列密集,呈串珠状分布在残存肌丝间,存在明显脂滴融合现象。1例线粒体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结晶样包涵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和成纤维细胞胞质内也能发现脂滴。1例有明显神经痛,电镜检查发现外周神经髓鞘板层分离,雪旺氏(Schwann)细胞内出现脂滴沉积。1例间质有胶原纤维增生,并可见再生肌纤维。结论脂质沉积肌病是一组有独特超微结构特点肌病,与线粒体异常有一定关系,电镜检查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 标签: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病 线粒体肌病 超微结构 显微镜/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