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收诊的 20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 n=84)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 n=116)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统计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93.9% vs 79.7%, X²=8.799, P=0.003)。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 3.4% vs 15.4%, X²=8.454。 P=0.004)。结论:妇科疾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妇科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2月至 2019年 3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 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 5-Fu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有( P< 0.05);结论 针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米非司酮药物,具备安全、便捷以及疗效高的优势,若是能够尽早用药,患者的疗效就会更高,患者的接受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具备较高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多潘立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0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40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法莫替丁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多潘立酮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胃黏膜炎症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胃黏膜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多潘立酮治疗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来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76例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分成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药物,而联合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药物,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分组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为96.36%,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为76.31%,联合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这一疾病,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门诊子宫肌瘤治疗中广泛应用。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评价。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脑胶质瘤的 63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32 例,参照组 31 例。研究组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的治疗方式,参照组仅适用三维适形放射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 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选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对于脑胶质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 在子宫肌瘤治疗 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治疗后 血清激素水平的 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 方法:选取 201 9. 0 5 -2019 .12 到 我院接受治疗 30 例 子宫肌瘤 患者, 分别设 观察组、对照组,各 15 例。对照组采用高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的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P 、 E2 、 LH 、 FSH 变化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93.33% 、 66.67% ,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 P 、 E2 、 LH 、 FSH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低剂量的米非司酮其治疗 效果 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在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价值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我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中应用手指采血方法监测血糖,研究组治疗中应用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监测血糖。观察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控制各个阶段时间、血糖达标时的低血糖(人均)次数和胰岛素用量,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 2 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结果 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观察期、血糖和胰岛素用量稳定期、胰岛素用量调整期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低血糖(人均)次数和胰岛素用量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2hPBG、HbAlc、FPG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仪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更好的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有利于临床治疗中胰岛素用量的调整,降低治疗中发生低血糖的几率和胰岛素用量,有利于血糖水平的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中凝聚胺技术与其他输血技术的实施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8月份至2021年4月份,收集50份健康人群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分别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输血检测(一组)和常规盐水检验法进行检测(二组),对两组检验方法所得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一组采取凝聚胺技术进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17例,检出率为34%;二组采取常规盐水检验结果显示,凝聚细胞查出3例,检出率为6%,一组凝聚细胞查检出率高于二组检出率,两组血液样本组间比较(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作用明显,并且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 120例,将 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 60例与对照组 60例,对照组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实验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效果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1.66%(55/60)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66%(40/60),差异明显( P< 0.05);实验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实验组包块直径、住院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血清 β-HCG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预后,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从收治异位妊娠患者中选取78例完成分析。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将78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包块大小等。结果: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观察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9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对患者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包块显著缩小,具有较高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2017年3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名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并按照一定的数字法来将其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再直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躁狂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再直接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BRM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HAMD-17评分也无明显差异。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BRMS评分和HAMD评分要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更好。从表2的内容可以看出,对照组30名患者中显效人数为6人有效人数为10例,总体有效率为30%。观察组患者中显效人数为11人,有效人数为13人,总体有效率为80%,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更高。结论 采用丙戊酸镁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确实可以发挥更大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躁狂和抑郁的状态,并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滴速调控及敏感性。方法 选取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 80例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接受经催产素引产的非妊娠期糖尿病产妇 78例作为对照组,并分别按照不同的输液浓度( 5mU/ml、 10mU/ml)分成 A组与 B组,再根据滴速调节方式(等差与等比)分别分成 A1、 A2、 B1、 B2组,并对比分析各组的引产开始到最佳有效宫缩时间以及催产素用量。结果 实验组内 A1组产妇的引产开始至最佳有效宫缩时间最长, B2组最短, A2、 B1、 B2与 A1相比,差异显著( p<0.05); A2组与 B2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从催产素用量上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在浓度、滴速均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引产开始至最佳有效的宫缩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前者优于后者 ( p<0.05),而 催产素用量为实验组 高于对照组。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会使产妇对催产素引产的敏感性降低,催产素应以 10mU/ml、 5滴 /min起,等比递增调控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