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对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病人11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选择一组患儿进行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帮助治疗定义为探究组,选择另外一组存在脑损伤的新生儿但未进行神经学评分与治疗结合的患儿定义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临床治疗的成效。结果探究组患儿的脑组织恢复评分、恢复速度及机体反射的恢复用时都优于参照组,同时探究组患儿的治疗后残留问题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选择早期新生儿神经学评分辅助治疗出现脑损伤的新生儿,能够提高患儿脑功能恢复能力,缩短恢复用时,改善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少新生儿PICC发生导管异位的方法,增加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上肢血管行PICC置管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标准测量定位,观察组除在术前采取标准测量定位外,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观察两组PICC导管尖端的位置。结果对照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76例,过深8例,过浅13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腋静脉分支1例,观察组PICC尖端位置标准91例,过深5例,过浅2例,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两组比较,尖端位置标准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导管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在行PICC穿刺置管时,在术中再次测量定位可以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且延长保留时间,减少患儿的穿刺,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方法,旨在探讨和研究该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选取的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新生儿,他们均被我院确诊为黄疸,并把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等,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新生儿通过护理干预之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是(180±10)μmol/L,退黄的时间是(8.9±3.3),而观察组分别是(106±11)μmol/L、(8.9±3.3)天,观察组新生儿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结论通过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了理想的干预效果,明显降低了胆红素水平,新生患儿疾病康复的时间也大大缩短,该干预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临汾041000)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临床特点,积极预防和救治,提高生存率,减轻后遗症。方法对40例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生后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应加强监护,积极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地区住院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风疹病毒(RV)和弓形体(TOX)(ToRCH)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我院2018年度163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ToRCH血清学检测。结果1630例患儿ToRCH-IgG阳性以CMV、RV、HSVⅠ为主,ToRCH-IgM阳性率为0.38%,其中CMV-IgM、HSVⅠ-IgM、HSVⅡ-IgM、RV-IgM、TOX-IgM阳性率分别为1.35%、0.08%、0.06%、0.31%、0;男女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期是ToRCH高易感期,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前、孕早期筛查,注重婴幼儿ToRCH预防、检测、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3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作为样本,调取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孕周的不同,对比分析不同孕周孕妇的胎膜早破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妊娠20~23周孕妇,胎膜早破率为6.8%,在所有孕妇中占比最低。妊娠20~23周的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死亡率为1.7%、呼吸窘迫率0.8%、肺发育不全率1.7%、黄疸率1.7%、视网膜病变率0.8%。在所有孕妇中占比最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视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评估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并视评估结果给予处理,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年龄在8月龄~3周岁的儿童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测定。结果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2岁内抗-HBs阳转率为91%,2~3岁抗-HBs阳转率为81.1%。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仍有部分无应答,另外接种后随着年龄的延长免疫水平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12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本研究通过统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因发现,主要的病因包括几大类,分别为溶血因素、感染因素、其他因素等。其中溶血因素包括ABO溶血、Rh溶血、G-6-PD缺陷等,以ABO溶血最为常见,Rh溶血和G-6-PD缺陷发生率较低;感染因素包括败血症、肺炎、尿路感染、新生儿破伤风、先天性梅毒等,其中以败血症、肺炎最为常见;其他因素包括出血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母乳喂养因素、早产,其中以早产最为常见。(2)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112例,好转8例,目前均已出院。结论明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有助于更好的做好疾病的预防和诊疗工作,因此临床上应注重加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4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按其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使用沐舒坦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方面相比较,患儿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提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在临床救治过程中,均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患儿普遍耐受良好。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予以配合使用沐舒坦进行治疗,不但可以加快患儿的恢复速度,缩短住院的时间,而且其临床疗效好,且安全稳定,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