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方法:本研究筛选我院一段时间的体检者,选取其中的52例体检者并将其作为临床观察对象。结果:血液样本的存放时间与抗凝剂的使用比例对于血液检测的质量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血液样本中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检测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结论:本研究发现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存放时间和抗凝剂的使用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将收集的血液样本尽快地进行检测,同时需要合理掌握抗凝剂等药物的使用方法,降低对检测结构的影响[1]。

  • 标签: 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医学检验中应用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入我院于 2018 年到 2019年期间进行自愿参与实验的志愿者的血液 4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分别进行不同比例的抗凝剂使用,并对血液进行不同时间的存放, 对比和分析 不同抗凝血剂比例下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采用 1:10000对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影响高于 1:5000,组间具有差异( P>0.05);放置半小时的实验准确率高于放置 6小时,组间对比具有差异( P<0.05)。 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中进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 中发生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 93例,分为对照组(未发生或发生 1级 中性粒 细胞减少症,62例)和观察组(发生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1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行单 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确立危 险 因素的预测效能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初诊白细胞计数、初诊中性粒细胞绝 对值、化疗期间4级骨髓抑制患者构成比、放疗前白细胞计数、放疗前中性粒绝对值、放疗前血红蛋白、放疗计划靶 区体积(PTV) 等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χ2  =4.511 、9.900 , t=2.286~9.900 , P <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为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独立危险因素(P <0.05) 。 绘制的ROC曲线显示,PTV的 cut-off值为 733.28mL , AUC为 0.664 , 灵敏度 83.9% , 特异度 56.5% ; cut-off值为 2213.5cGy , AUC为 0.749 , 灵敏度 80.6% , 特异度 67.7% ; 两指标联合预测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 减少症 的 AUC为 0.786 , 灵敏度 96.8% , 特异度58.4% 。结论 PTV>733.28 mL和 Dmean>2213.5cGy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过程中 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指标联合可提高该症是否发生的预测效能。

  • 标签: []  乳腺肿瘤 血液检验 中性粒细胞减少 放化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方面的效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疑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的患者均接受了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为确保诊断的准确性,我们以手术后的病理结果为基准,对CT和MRI的诊断精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和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有90例。CT诊断的准确率为80.0%(96/120),灵敏度为77.8%(70/90),特异度为83.3%(25/30);MRI诊断的准确率为91.7%(110/120),灵敏度为92.2%(83/90),特异度为90.0%(27/30)。MRI在诊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优于CT。结论:在诊断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方面,MRI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其诊断的精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T检查,因此极具临床推广和应用前景。考虑到CT在急诊和初步筛查中的优势,两者应结合使用以提高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水平。

  • 标签: CT MRI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阻肺患者肺功能、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肺功能(FVC、FEV1/FVC、PEF)、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总治疗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显著(P0.05);两组SAS、SDS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慢阻肺 肺功能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血管患者中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70例,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5例对照组和3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心血管病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21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5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05例,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血液透析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5.00%)的并发症发生率于对照组(20.00%),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等临床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在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的86例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43)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3)实施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后不同时间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第一个月的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置管第二个月、置管第三个月,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护理,可提升其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深静脉置管感染率,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毒素清除效果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挑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我院肾脏内科接受治疗的56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大分子和小分子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干预后,两组各指标均得到改善,实验组中大分子毒素水平、小分子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指标优对照组P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尿毒症 毒素 微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急性脑梗死 患者治疗后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 。 方法: 本文收集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时间段接受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39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血液粘度快速检测仪器(型号 LG-R-80A )和血细胞计数仪(型号 JT-TR )检测凝血象和血小板变化。 探讨治疗前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探讨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全血还原低切粘度水平值 。 结果: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 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 RBC 水平值( 4.49±0.39 ) × 10 12 /L ,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水平值( 9.07±1.08 ) fl , 显著低于 治疗前的( 4.89±0.75 ) × 10 12 /L 、( 10.39±1.31 ) fl ( p < 0.05 )。 全血细胞参数及血液流变性指标检测结果显示,治疗后急性脑梗死患者全血低切粘度水平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重症胰腺炎持续血液净化患者免疫内稳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本院进行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胰腺炎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化法(年龄、性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科室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精细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血液净化前后的免疫内稳态,包括T细胞亚群及IL-1、TNF-α、IL-1等变化水平,评估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T细胞亚群CD4+、CD8+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CD8+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4+及CD4+/CD8+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炎性介质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1、TNF-α、PCT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精细化护理 血液净化 免疫内稳定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消极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本研究中抽选的6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上述患者的接收时间均在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消极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消极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重症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实施一体化护理措施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6例重症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字分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法,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护理法。结果: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一体化护理方法用于重症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改善了患者睡眠质量,不良心理情绪明显疏解。

  • 标签: 重症慢阻肺呼吸衰竭 一体化护理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对4例的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特殊染色及基因突变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为呕血、便血、胃流出道梗阻、腹痛、腹胀等。胃镜示黏膜下隆起性肿物,胃窦部为好发部位。镜下显示特征性丛状或多个团状样发展方式,在肌层中穿插发展,与胃壁肌层边界清晰,丛状结构面积不同,形状也不同,有些病例可长入黏膜内或突破浆膜层。2例患者均行远端胃切除,术后没有复发转移。结论: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具备良性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点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病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损害 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