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 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应用在心血管患者中对心理状态产生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患者70例,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5例对照组和3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血管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心血管病;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临床中心血管病具体主要指心脏疾病和血管病变的总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升,且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持续升高。心血管病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同时病程较长,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继而会导致病情持续加重,对病人预后产生严重影响。由此可见,积极针对心血管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鉴于此,此次研究选取70例心血管病病人,分析了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心血管病患者(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一共70例展开分析研究,展开分析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原则进行分组,n=35,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男性和女性各15/20例,最小年龄为51岁,最大年龄为82岁,中位年龄(68.30±4.39)岁,病程介于6个月~15年之间,均值为(6.25±1.60)年;对照组患者男性和女性各13/22例,年龄范围控制在52到83岁,平均年龄(68.62±4.19)岁,病程介于7个月~15年之间,均值为(6.58±1.63)年。对比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①全部研究对象满足心血管病有关诊断标准;②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且意识清晰;③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③基础资料不全同时治疗依从性较低。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括(1)常规宣传教育。积极向病人进行有关知识的讲解,让病人掌握自身病情和治疗机理。(2)积极给予用药指导。讲解用药方法、剂量以及注意事项,告知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饮食指导。对病人身体营养状况予以全面评估,拟定饮食计划,少食多餐,多摄入低盐低脂食物,维持患者处于良好营养状态。
观察组患者应用心理护理,(1)心理安抚。积极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此后结合病人自述对心理状态予以评估,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和安抚,从而有效控制病人个人情绪,让患者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2)音乐护理。指导病人选择正确的体位,比如卧位和半卧位,放松全身并倾听舒适清醒的音乐,倾听过程中闭上患者双眼,要求护理人员采用温柔且亲切的语言疏导病人情绪状态,语言表述内容,确保其和病人的治疗目的和的背景符合,1次音乐护理时间控制约为30min。(3)家庭支持。要求护理人员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改善病人心理状态,避免家属发生不良情绪,并积极鼓励病人家属,支持病人接受临床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给予抑郁(SDS)与焦虑(SAS)自评量表,分值0-100分,临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分数与状态为反比。
1.3.2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失眠,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涉及全部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满足正态分布,应用“[例(%)]”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检验采用“χ2”,计量数据(±s) ,采用“t”检验,当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心理状态比较()
组别 | 例数 | SAS(分) | SDS(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观察组 | 35 | 53.90±3.03 | 40.09±2.12a | 52.95±3.05 | 38.90±2.14a |
对照组 | 35 | 53.92±3.04 | 44.90±3.09a | 53.01±3.07 | 43.10±2.31a |
t | / | 0.028 | 7.594 | 0.082 | 7.891 |
P | / | 0.978 | <0.001 | 0.935 | <0.001 |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aP<0.05
2.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2。
表2: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n(%)]
组别 | 例数 | 恶性心律失常 | 猝死 | 失眠 |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对照组 | 35 | 2(5.71) | 2(5.71) | 3(8.57) | 7(20.00) |
观察组 | 35 | 0(0.00) | 0(0.00) | 1(2.86) | 1(2.86) |
2 | - | - | - | - | 5.081 |
P | - | - | - | - | 0.024 |
3讨论
老年群体中,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同时多属于慢性疾病,由于老年病人各项身体机能持续减退,免疫力持续减退,长期治疗可能诱发多种并发症,极易导致多种负面情绪,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依从性,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甚至对预后产生影响[1]。过去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多应用常规护理,但是缺乏心理方面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难以有效消除病人负面情绪,难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因此,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此次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较低。由此可知,心血管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原因: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心理安抚可有效消除病人负面情绪,可让病人主动控制个人情绪,从而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利于提升护理质量[2]。与此同时,音乐疗法能够转移患者注意力,避免注意自身病情诱发的负面情绪,可让病人以舒缓的心情面对疾病[3]。
综上所述,心血管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郭子月.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J]. 心理月刊, 2022, 17 (04): 122-124+37.
[2]林晓钰,黄淑贞.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2, 12 (01): 26-28.
[3]何艳. 心理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研究 [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1, 11 (27): 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