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奇偶数交替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使用开胸肺叶与肺段切除术,观察组33例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治疗中,使用胸腔镜下肺叶与肺段切除术效果良好,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也能够优化肺功能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接入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对108例对象进行观察,全部是2017年9月到2019年4月在本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抽签结果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54,给予氯化钠溶液)与实验组(n=54,给予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替罗非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降低,应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5月 116例急性 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 (n=34)和非糖尿病组 (n=72)。结果:糖尿病组 FPG及 GHbA1c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 (P< 0.05);糖尿病组心肌梗死后 36h及 PCI术后 6个月的 LVESV、 WMSI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 (P< 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是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356例,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病历资料,分析引起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数据显示,年龄、发病至开通血管时间、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血栓抽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 PCI 术后冠脉血流,是 STEMI 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独立相关因素。心包积液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再住院等发生率及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发病至开通血管时间、使用GPI、血栓抽吸、CK-MB 峰值及 PCI 术后TIMI分级。而心包积液会增加患者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用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以上两种诊断方式下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诊断的吻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0%与6.26%;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吻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92%与4.17%,P>0.05,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心动图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达到97.83%与100.00%;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诊断中的准确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值得在临床当中得到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2.3-2023.3期间,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31例,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较短,出血量较少,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Cobb’s角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和手法闭合复位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常规心电图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就诊的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结果:58例患者经常规心电图诊断55例,诊断准确率94.83%(55/58);手术病理检查显示,58例患者均为单支罪犯血管,常规心电图预判罪犯血管的准确率为75.86%(44/58)。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短节段微创置钉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具体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时的病案号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短节段微创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患椎不予置钉内固定,研究组患者则给予患椎置钉内固定,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终板角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患椎椎体高度显著降低(P<0.05),终板角显著增大,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中青年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给予短节段微创患椎置钉结合伤椎内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患椎畸形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值。结果:患者在术前术后的VAS分值相比,术后显著低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患者伤椎前后缘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患者前后缘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可有效减低患者疼痛感,快速恢复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