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检查中应用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20年6月-2022年7月,消化内镜检查者40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分析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个护理质量评分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实施主动防范风险护理程序可以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切实保证患者检查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其中的1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分析采用的护理方法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结果:护理方法的选择对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辅助作用。结论: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治疗心源性休克病人时应用可靠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时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应积极选用适合的护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脂饮食下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主动脉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含量变化的影响及高脂饮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正常对照组、粥样硬化组,喂养12周后,检测血清中TC、TG、LDL-C、HDL-C的含量,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主动脉三层结构清晰,内膜光滑完整,平滑肌细胞排列整齐;粥样硬化组内膜明显增厚,可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泡沫细胞聚集,弹力板处及细胞间隙可见大量脂质沉积,平滑肌细胞排列不规则;粥样硬化组中TC、TG、LD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粥样硬化组主动脉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主动脉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含量的增加,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24例进行调查分析,其中12例围术期施行常规护理归纳到对照组;其中12例围术期施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归纳到观察组,两组对比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可协同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给予患者护理干预,达到全面护理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特点,评价层级护理管理结合主动风险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重症肺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层级护理管理结合主动风险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氧合指标、呼吸频率、通气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数据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结合主动风险护理干预,可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主动脉夹层诊断过程中,分别使用CT以及核磁共振的具体影响特点,探究不同技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价值与思路。方法:案例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我院所接诊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且全部采用采用传统CT诊断以及核磁诊断方式,判断两种技术的影像学特点,进而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针对患者采用两种诊断方式对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都比较高,并且可以从不同程度显示出主动脉夹层的具体范围、分型、内膜片、主动脉扩张情况、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等。结论:针对怀疑状态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CT以及核磁诊断方式进行检查,两种技术的应用以及整体显示相对比较相似,但是从内膜片判断、主动脉整体分支受累情况方面的显示来看,核磁诊断方式明显优于传统CT。而针对内膜、主动脉壁钙化、危重症检查,则传统CT效果优于核磁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