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实习医师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探讨医学心理学的儿科临床教学模式。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医院入职的46名实习医师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对两组实习医师的学习成绩给予试卷考核结合课堂考核评估,制订教学评价调查问卷,采用医院自制综合能力自我评估量表。比较两组学习成绩、教学质量和综合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案例分析、应急处理、病史采集5项考核学习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内容、教学氛围、专业性、授课方式、课后答疑5项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沟通能力,纠纷处理、学习能力、共情能力、合作能力5项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心理学的儿科临床教学模式,能够大幅提升实习医师的学习效果,此种教学模式评价较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实习医师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影响的正念干预,探讨正念干预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92名问卷调研,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一般情况、手机依赖行为进行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6份;随机将有效问卷的86名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每次1小时的正念干预训练;在此期间对照组不干预,可自愿选择接受正念干预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正念干预,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导致的焦虑、抑郁症状,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心理影响,削弱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消极心理影响,实现大学生对手机依赖行为的自我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康复中的运用效果与价值。方法:以我国某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接受诊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实验,从中随机抽取100例病患,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实验小组,对照组病患为50例,实验组病患为50例。其中,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的护理办法,实验组病患实行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对比两个实验小组最终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实验后,实验组病患的自我肯定评分、人际关系评分、幸福感评分等会明显超过对照组病患自我肯定评分、人际关系评分、幸福感评分。实验组病患在护理后思维障碍评分、身体状况评分以及猜疑敌视评分等会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患在护理后思维障碍评分、身体状况评分以及猜疑敌视评分。结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康复中的运用效果极强,其能够提高病患的幸福感,减轻患者形成的各类精神症状,就根源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面貌,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得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特殊职业背景下护士的心理现状,分析心理失衡的原因,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我院体检中心的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般资料与工作压力问卷调查。工作压力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的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以及抑郁五项状况进行自我评定,统计其数据与常模值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体检中心的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敌对、抑郁以及焦虑三项数据,护士组的分数值明显高于常模组,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人际关系与恐怖两项上的数值对比上,两组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心理学对体检中心的护士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改善护士心理的健康水平,调动护士服务的积极性,提升体检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