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2

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运用

徐颜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对于护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而主体性教学模式则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践与探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模式运用,将学生置于实际的护理场景中,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护士的角色,积极参与患者护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护理对象,还能够感受到患者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态。因此,本文结合实际,对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主体性教学模式运用要点分析。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主体性教学;教学模式

引言

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过程中应用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结束之后应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分析,了解该教学模式应用的价值以及有效性。经过对教学结果的分析,发现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在护理心理学实践教学的环节,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更加顺畅,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心理护理水平提升较为明显,对今后的护理效果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心理护理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等级的护理人才,必须要合理的运用护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为患者生命健康的恢复提供支持。目前我国很多医学院校都开设有护理心理学的相关课程,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护理总体水平。但是就目前来说,护理心理学实践课程教学的内容比较多,可以选择的方法也比较多,如何才能选择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护理心理学实训教学的环节,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较为常见,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提高教学的效果[1]

1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内涵

主体性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构建完善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优化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该教学模式应用之下,突出教师的引导性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每项教学措施都能有序完成,以实现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2课堂内容设计

选用《护理心理学》教材,从内容选择方面出发展,开护理心理学理论教学活动,尤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各项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到位,每次实践课程教学由二级心理咨询师进行监督,学生参与设计完成,保证各项教学活动有序完成[2]

3主体性实践教学实施程序

3.1组建“家庭”,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学生以“家庭”为单位自行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家庭成员数量在2人以上,这种分组教学模式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趣味性的提升,也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题目拟定,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

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然后与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当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确保题目符合课程要求。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审议和修改题目,确保题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题目的设计应该与实际护理实践相关,能够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在确定最终的题目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指导方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师生共同设计题目,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发挥主体作用,深入探索和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3.3根据安排,引导学生积极体验

根据当前护理心理学实训课程的教学要求,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实验课程,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教师可以采取个别指导、小组辅导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有机会主动选择研究和探索的方向。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提高对护理心理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3.4课程结束,及时总结评价

教学结束之后,利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

4主体性实践教学实施效果及评价

本次实验涉及了500名来自8个班级的学生。在实践课程结束后,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包括83名女生和17名男生,平均年龄为(20±2)岁。这个抽样过程的设计旨在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整体学生群体的情况。在整个调查过程中,100份问卷一共被发放,并且顺利地回收了全部10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表明学生们对调查的积极程度和配合度较高,也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1对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

   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结果见表1

表1主体性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评价

序号

调查结果

学生比例

1

教学改革带来益处

84%

2

认可主体性实践教学方式

92%

3

提升创新能力

75%

4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85%

5

提升沟通能力

83%

6

提升心理护理水平

80%

7

获得完全尊重

67%

4.2学生体验摘录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对主体性实践教学活动的看法,研究者组织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并在今后的课程设计和改革中做出改进和调整。经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对于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认可度,特别是学生在团队协作、心理护理水平、沟通交流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并且学习的过程中具备较高的自信心。除此之外,主体性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之下,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对护理工作有较高的认识度,课程中能够提升学生的护理专业水平。

5讨论

很多学生在临床心理护理学习的过程中,认为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对于心理护理干预技术的认识度不足,也不能准确的理解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后续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全面应用到实际中。主体性实践教学的环节,利用观看视频、亲身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对于心理护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利用课堂交流的方式理解知识更加深刻。与此同时,利用心理剧、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心理护理的总体水平。经过对本次改革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全面的提升,具备较高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学改革之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体应用实践教学活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反思教学模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作出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调整。从当前实际教学情况展开分析,主体性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既定的学时内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内容优化。该教学模式和临床心理护理实践全面融合,保证各项措施全面应用到位,才能确保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芳.护理心理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5):83-86.

[2]乔雪,郝玉芳,张淑萍.护理心理学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07):630-633.

[3]吴玉洁,苗乃周.护理心理学混合式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