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28年至1932年的四年中,中央大学的校长为张乃燕和朱家骅。张乃燕在1928年5月至1930年10月的任期内,三次辞职;朱家骅在此后一年多的任期内,也是三上辞呈。现年中还有任命而拒不到职的吴稚晖、任鸿隽;任命到职而遭拒被驱的桂崇基、段锡朋。这一场易长风潮使中央大学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一度陷入困境。张乃燕第一次辞职,是在他接任中央大学校长后的次月,即1928年6月24日,以不愿久任繁剧为由,要求调动工作。大学院准备调张乃燕任大学院参事,所遗校长缺,拟请吴稚晖接充。国民政府遂于1928年7月8日议决,任命吴稚晖为中央大学校长。但是吴稚晖却致函大学院,坚辞不就。张乃燕也表示不就参事职。此前,中央大学
简介:郭秉文是20年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919年,他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称南高)校长职。1920年,他提出在南高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南高校务委员一致赞同,并认为该大学可命名为东南大学(简称东大)。1920年12月16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成立,郭秉文任主任。1921年7月13日,教育部核准《东南大学组织大纲》,郭秉文兼任东大校长。8月24日至26日,东大预科和南高本科同时招生。1922年12月26日,南高正式并入东大,仍由郭秉文任校长。在以后的几年里,郭秉文惨淡经营,倾全力要把东大办成崛起东方的现代综合大学。广延名师集俊杰以育英才郭秉文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延揽国内外著名学者
简介:今天的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迄今已经走过90多年曲折的历程。它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即为全国少数的国立大学之一。回顾同济大学在旧中国的演变,不仅饶有兴味,而且能够充分反映大学教育在民国时期的兴衰,甚至可以说是民国史的一个缩影。一、最初德文医学堂,办学推行德国化随着德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在中国的影响也日益扩大。1899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来沪,不久,借八国联军在华之威,很快从中国官员手中搞到地皮和资助,挂起“同济医院”的小木牌,美其名曰德国人与中国人共同以医术济世。通常也都以“同舟共济”来解释“同济”的含义,实际上“同济”两字发音非常接近德文Dewtsch(即德意志)。同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