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对理论研究与一线采编的互动关系,现在越来越多的报人有了清楚、明确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创新,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本领。这种本领不仅表现在采编能力上,也体现在研究水平上。“抓新闻宣传必须抓新闻研究”,光明日报总编辑袁志发的概括简洁、到位。我国即将加入WTO,媒体要生存,要发展,不仅要研究国内同行,而且要研究国际报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和改进新闻业务研究工作,迫在眉睫。有鉴于此,本期《前沿关注》讨论“发挥新闻研究机构的参谋部和智囊团作用”,希望通过业界与学界的交流,更好地推进新闻研究工作。也许是这个题目的确为大家所关注,本期约稿不仅顺利,而且来稿质量较高。这里先选发5篇,以飨读者。
简介:湖北科技报是一张办了近20年的专业报。它不仅创下过每期发行量60万份的辉煌纪录,而且近七八年来连年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得较好成绩。那么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呢?我们认为在诸多的因素中,新闻报道中的“精品意识”这一作用不可小看。新闻精品意识是贯穿于新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采访、写作、编辑、出版全过程的一种力求创造上乘之作的自觉的思维活动。这种能动的思维活动是产生优秀新闻作品的必备的心理素质。事实表明,新闻精品已成为各家报纸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在不断提高本报整体水平的同时,经常倡导树立新闻精品意识,争创优秀新闻作品。
简介: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国家提出 2020 年“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许多农村的村民搬入城市居住, 有的极贫乡镇实施整体搬迁,基本上居民都是被安置在高层,成了城市居民。而由于农村居民长期的习惯,难以融入城市生活,乱扔垃 圾、乱抛物体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安置小区的物管公司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由于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住在楼下的居民也非常懊恼,经常出现谩骂楼上居民的情况,给小区的卫生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也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和人与环境的不和谐。 但是如果是搬迁居民长期养成这种随手抛物习惯不进行教育,有的高考抛物会造成他人伤亡或财务损失,对社会的和谐造成巨大的影响, 对此种情况须加以高度重视,无论是社区还是小区,加强对搬迁居民的教育至关重,也是建设和谐小区的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