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孕妇孕期体重及体重变化与巨大儿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巨大儿和86例正常体重出生儿母亲的孕期体重及体重变化。结果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孕妇孕前体重、孕期36周体重增加17.5kg以上均是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妇孕期体重及体重变化与巨大儿发生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肌损害的心电图异常的影响。方法对住院8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心电图检查,并调查其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发生率与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关系。结果80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46例,占18.25%,其中ST段改变18例,占心电图异常的12.33%,Q-T间期延长12例,占心电图异常的8.22%,服用氯丙嗪、齐拉西酮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最高(P<0.01),传统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影响相比,其心电图异常率无统计学异常(P<0.05)。结论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相比,其心电图异常率无差异,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ST段改变、Q-T间期延长均有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心电图、有针对性选择合理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阿普加评分及临床各因素与胶质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自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在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01例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计算外科阿普加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验证包括外科阿普加评分在内的各因素与胶质瘤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合并症(p=0.00001),病理分级3-4级(p=0.004)有关,未发现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病理分型,手术的切除范围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必然的联系。多因素分析证实了存在多种合并症,病理分级3-4级以及外科阿普加低评分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联系。结论外科阿普加评分≤4分是脑胶质瘤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最有意义的预测者(OR7.3;95%CI2.8–18.7;p<0.0001)。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对VCI的影响。方法根据VCI诊断标准将182例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分为有VCI组(81例)、无VCI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并分析危险因素数量与VCI的发生率。结果急性皮质下脑梗死患者VCI的发生率为44.5%(81/182)。56—65岁者VCI发生率为35.4%(23/65),66~75岁者VCI发生率为45.3%(48/106),76—85岁者VCI发生率为90.9%(10/11)。有VCI组年龄显著高于无VCI组[(69.93±6.91)岁比(67.62±5.56)岁,P=O.014],文化程度显著低于无VCI组(P=0.028);两组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6)。伴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急性皮质下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危险因素数量越多,VCI的发生率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采用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diabeticpregnancystudygroup,IADPSG)推荐GDM(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诊断新标准OGTT(oralglucosetolerancetest)数据修改前后的巨大儿的发生率的差异,论证新标准对巨大儿发生率是否有真正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和2011年10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产妇的临床资料。抽取2010年和2011年10月—12月来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数分别为2989和3135例,2010年构成的GDM孕产妇为对照组,按旧标准诊断GDM;2011年构成的GDM孕产妇为观察组,按新标准诊断GDM。结果对照组母GDM和观察组GDM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的巨大儿的无差异,P>0.05。结论新诊断后虽然GDM孕产妇所占的比例提高了,但是巨大儿的出生率却未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随机选取年龄满18周岁,并且自出生后在我区一直居住者作为下颌第二磨牙的研究对象,在根管显微镜下探查需治疗患牙开髓后或者拍摄X线片,按照根管显微镜下C形根管所具备的形态特征以及C形根管系统的X线特征,对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进行判断。结果在本研究中共有1592例调查者,下颌第二磨牙为3184颗,其中876颗具有C形根管系统,27.53%的发生率。结论在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中C形根管系统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解剖形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及认识,有利于临床医师成功治疗下颌第二磨牙效率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中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支原体肺炎(MP肺炎)患儿(A组)、2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B组)、2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组),选择增强免疫胶乳比浊法对所有患儿的血清CRP进行测定。结果A组12例患儿的CRP为阳性,阳性率为34.3%,在10例重症患儿中8例患儿的CRP为阳性,7例患儿的CRP大于80mg/L,B组22例患儿的CRP为阳性,阳性率为88.0%,15例患儿的CRP大于80mg/L。C组2例患儿的CRP为阳性,阳性率为10.0%,所有患儿的CRP均小于15mg/L。A、B、C三组患儿的CRP定量值分别为(9.92±4.10)mg/L、(28.22±5.95)mg/L、(2.60±0.81)mg/L。将A、B、C三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O.05)。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疾病中,CRP可对病原类型进行鉴别,是对患儿进行确诊的重要辅助性指标,对后期的治疗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运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