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的师范教育滥觞于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而吉林省直至清末,在“教育救国”社会思潮的涌动下,以日本为效仿对方,以《奏定学堂章程》为指引,才出现了为普及小学教育和培养初等教员而设立的师资培训机构——师范传习所。尽管自建立之初范传习所就被视作权宜性质的过渡,但由于普及性高,覆盖面广,在清末十余年间仍未消亡,并且为吉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初等教育师资,为吉林省师范教育的发展累积了经验。但纵观史料,关于吉林地区师范教育的起源——师范传习所,还没有研究人员探讨和发布权威的史料,只能从省志、市志或报刊杂志零星的历史文章中看到一些端倪。本文以史料为基,以时间为轴,对清末吉林地区各府厅州县师范教育的起源作一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为今天同处师范教育改革年代的现今吉林省师范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简介:对于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见解作一讨论,阳明的思想发端常起因于对朱子学的怀疑,朱子以《大学》作为学问的建构,视格物为穷理,故为知;诚意为行,故以《大学》的知至而后意诚而言,先知后行。而阳明不同意,进而主张知行合一,吾人从其《答顾东桥书》里书信之往返,对于其中的知行问题,再做一番检讨,见孰是孰非。其中的主要问题点包括,《中庸》的“博学、审问”等之语,该属知还是属行。及先秦儒者对于知识上的学习,是否重视之,是第一义还是第二义?进而,吾人谈四书中的原意,到底知与行之间的问题,朱子与阳明,谁人能合于原意。又阳明、朱子对知行的见解,能有相合之处吗?本文对此,一一分析。
简介:摘要: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作为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其文化技艺需要让其绽放更加惹人喜爱的光芒。它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书写着民族的发展史。因此,中职坭兴陶特色专业“六传习三创新”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资源开发,为坭兴陶技艺的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文章通过“六传习三创新”的教学模式将课程资源融入坭兴陶数据库,将钦州坭兴陶技艺整合开发成为课程资源,对于钦州坭兴陶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六传习三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丰富坭兴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文化,为坭兴陶的传承和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六传习三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通过线上、线下的教学,将非遗技艺文化融入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坭兴陶非遗文化的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亟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做好新思想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探究相关路径,旨在构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效机制,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