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天津市 和平区 300070)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亟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高校做好新思想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并探究相关路径,旨在构建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长效机制,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宣传;路径;机制;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展望。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其对全党、全国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诚实践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如何深化其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学习效率与宣传力度,并形成有效工作方式与长效教育机制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重点。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与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改变,也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拟从高校思政教育制度改革和第二课堂实践创新的角度探索推进新媒体时代在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方式和机制,深入研究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与高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相结合,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进而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完善教育机制,打造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全域化的新格局、新面貌。同时也将深入探讨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将思政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理论重器进行常态化教育。
一、高校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
(一)承担起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提及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十九大报告更是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要求。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深入回答了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一系列问题,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如何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二)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行动标杆
当今时代,互联网领域蓬勃发展,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信息时代纷杂的思潮激荡,在大是大非面前容易被不正确的观念所误导和动摇。青年学生人生阅历尚浅,还未形成明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价值判断和人生选择上难免存在困惑陷入迷茫,需要正确的精神指引引导其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大学生应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自我成长成才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志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三)凝聚起新时代青年谱写崭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一代代中国青年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做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无数历史和现实证明,青年一代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有着巨大的潜力,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和接班人。新时代青年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担当时代重任,让青春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凝聚起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力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自身思政教育主体性缺失,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主体性缺失,内容较为固化,照本宣科现象严重,虽进行中常态化教育,但缺乏明确的思政教育目标指引,自然也难达到良好的效果。随着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追求或多或少发生了转变。面对纷繁复杂的互联网世界,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热情均有所下降,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不足,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
(二)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以理论课程的学习为主,第二课堂实践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思政教育中往往存在一些晦涩难懂的基本原理,加大了学生理解思政理论的难度,从而接受度不高。实践出真知,将理论知识亲身实践,投入于现实生活是最直观、有效的学习手段。第二课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彩的平台,但其在当前思政教育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效果不佳。高校应利用好第二课堂,延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平台,从而真正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三)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过程中,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主动学习较为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课程内容广、权威性强、实践操作性差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采取课堂灌输的模式。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仍为理论课堂,存在机械性地重复教材内容的现象,缺乏有效互动,难以引起学生共鸣。此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足,对新思想、新理论的认知了解不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魅力,存在敷衍、摆烂的现象,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主动学习较为欠缺,缺乏探索求知的积极性,难以主动汲取营养。
三、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路径
(一)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校园文化生活结合,使大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课余文化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校风校训为精神内核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有着影响和熏陶的作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校园文化生活相结合,拉近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高校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性、趣味性、多样性,吸引更多高校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全方位渗透式的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通过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实践育人活动培养、理论社团学习等方式,促进高校大学生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通过辐射效应带动身边同学加入自学,形成自学自育的校园思政教育风貌。
(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结合,用好“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于第一课堂的理论研究,对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研究较少。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通过举办团日活动、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或辩论赛等活动,将思想理论知识生动的融入其中,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以学习和成长;充分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与调研,切实深入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发挥的强大力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理念相结合,有助于强化高校大学生的核心意识,在大学生中产生集聚效应,使高校大学生集聚新思想、聚焦专题学习。
(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推广贯穿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与各学科专业领域的教学配合密不可分。高校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特点精心进行课程设计,润物无声的将习近平总书记在该专业领域的重要理念和重要论述融入教学过程,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地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升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地引导高校学生将专业所学投入到国家发展建设当中去。同时,高校也应着力于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推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典型案例,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建设同向同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育人铸魂。
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机制研究
(一)借助新媒体对高校学生进行全方位渗透式的常态化学习教育
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全面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是网络的“原住民”,广泛活跃于如微信、微博、抖音、知乎等网络平台。在各类碎片信息无孔不入的当今时代,在做好舆论引导和网络安全相关工作的同时,高校可以有效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如学习强国APP、央视新闻客户端、抖音人民日报官方账号等,通过转发推广等形式将思想理论知识广泛传播,渗透于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此外,各大高校还应重视网络宣传建设,打造如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宣传平台,以更符合各高校实际情况、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传播新思想,开展常态化学习教育。
(二)结合新媒体全面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空间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速度大大加快并能够迅速直达个体,新媒体的出现更是提供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宣传推广的有效平台。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理论课程的形式出现,受时间、空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形式单一。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也使得实地学习实践的机会较少,理论学习缺乏代入感和实际效用。新媒体时代为“线上+线下”的授课模式提供了技术和平台,覆盖面更加广泛,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疫情期间,各地博物馆、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等也纷纷依托新媒体推出线上实景参观平台,打破地域限制,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各大高校应借助信息技术,结合新媒体平台,搭建更为丰富的学习实践载体,全面拓展教学空间。
(三)利用新媒体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创新性和时效性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这一思想碰撞的新阵地,高校应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加大对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合理利用新媒体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正能量,达到思想理论上凝心聚力的目的。要通过组织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好校园新媒体,结合时事开设学习专栏,及时传播习近平总书记新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定期推送图文并茂的文章,结合学生兴趣举办“朗读者”、趣味答题等活动,激发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性,加强新思想传播的创新性和时效性。高校要做到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赵永芳,张金枝.新媒体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贯彻工作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72-73.
[2]张瑞琴.大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径与机制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1,31(02):69-73.
[3]李艳春.发挥新媒体优势,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实效性[J].新校园(上旬),2017(1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