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67例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情况。结果本次所有患者通过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后并没有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经过0.5-1.5年时间随访,所有患者的行走功能都基本恢复,手术效果比较理想,生活基本可以自理。结论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给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应用PFNA治疗,对照组应38例应用解剖钢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恢复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对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的可能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拟为DHS的临床应用提出进一步建议。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再移位、内固定移位或断裂,考虑与手术有关的27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从骨折类型、髋螺钉在股骨头内的位置、术中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骼质量等方面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在发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移位断裂、骨折再移位的27例病例中,I型(顺转子间骨折)20例,其中Ⅱ度骨折占7.4%(2/27),Ⅲ度骨折占29.6%(8/27),Ⅳ度骨折占37.0%(10/27);11型(反转子间骨折)7例,占25.9%(7/27);髋螺钉位置不良(尖顶距〉25mm)占59.3%(16/27);复位不满意占59.3%(16/27);骨骼质量差(Singh指数〈4)占44.4%(12/27)。结论病例选择不当、骨折复位不良、髋螺钉的位置不佳、骨骼质量不好等因素均可导致DHS的临床应用失败,术前全面地分析、术中精确地操作是保证DHS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38例患者的手术切口顺利愈合,X片检查显示,对线良好。根据随访7~18个月的时间,平均11个月的时间。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有26例优,有10良,有2例差,总优良率94.7%。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方便的微创手术,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手术内固定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目的是利用内固定物分担髋关节传导的负荷。当前开展的研究大多围绕股骨近端的外侧壁、内侧壁、尖顶距及棘轮机制等学说,基于这些学说设计的单一头颈螺钉或双头颈螺钉的髓外、髓内设计均无法完全避免股骨头穿透的发生。根据股骨近端骨小梁的分布及骨折前后的生物力学变化特点提出的杠杆平衡重建理论可阐明内固定术后头颈螺钉所受应力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该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影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稳定的支撑-牵张效应,阐明了骨折术后内固定螺钉穿透股骨头的发生原因和机制。根据支撑-牵张效应理念,建议采用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以预防螺钉穿透股骨头,为未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9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9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47例患者均采用DHS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均予以PFNA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闭合手术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水平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47例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且手术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也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微创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手术方案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机体损伤,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材料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式不断进步,但是术后内固定失效一直无法避免。对于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尚存在争议。目前认为患者高龄、女性和重度骨质疏松使髋部易发生不稳定型骨折,内侧失支撑、股骨颈基底骨折、逆转子间骨折、外侧壁骨折等不稳定型骨折术后内固定位置维持困难,非解剖复位、不合理进钉点、头钉位置不佳,对不稳定型骨折选择髓外固定,以及手术等待时间长、下地负重晚、感染等都可能增加失效风险。因此明确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处理,从而提高初次手术的成功率,仍是目前治疗的关键。本文拟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患者,并抽签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解剖锁钉钢板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优良率的对比(89.10%VS83.87%),(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对比,(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固定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锁钉钢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对比不同内固定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