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斜坡部脑脊液界漏较少见,普通方法修补较困难。我院今年收治1例突一斜坡部缺损所致脑脊液鼻漏的病人,采用经鼻蝶入路进行修补,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女性,53岁,于10年前曾有头部外伤史,受伤数天后界流清水样物,持续约一周左右,未经治疗自愈。其后病人偶感头痛,并长期低热(37.4℃左右),于1999年7月开始再次出现异流清水样物的症状。在外院行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提示蝶窦后壁斜坡处缺损,蝶窦积液(图1,2)。转至我院后,遂在全麻下经口鼻蝶人路常规显微显露蝶窦底,进入蝶窦后,见其内有浅黄色积液,粘膜与蝶窦壁粘连且较薄,用垂体刮匙尽量刮除,在蝶鞍后壁与斜坡交

  • 标签: 脑脊液鼻漏 鼻蝶入路 床突-斜坡部缺损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后室区巢蛋白(nestin)和干细胞因子(SCF)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肌苷治疗中枢神经缺血性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8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注射肌苷注射液100mg/kg)和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各32只,另外4只作假手术组(不插线)。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室区nestin和SCF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室区nestin和SCF表达很弱。对照组缺血侧nestin的表达除2h、6h、2d、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nestin表达较对照组于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对照组缺血侧SCF的表达除2h、2d、14d以外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SCF表达较对照组于各时间点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肌苷可以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SCF的表达,推测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生成的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巢蛋白 干细胞因子 肌苷
  • 简介:本文回顾了加拿大急诊预检标尺(CTAS)的发展过程、教育培训、组织架构,比较分析了CTAS指南历次修订的内容,解读急诊分诊检伤的未来发展趋势。回顾发现CTAS的制定有完善清晰的组织架构,已经实现标准化、信息化、制度化。我国应及早建设符合我国特色的标准化、信息化分诊检伤标尺,完善组织架构与培训机制。

  • 标签: 加拿大分诊检伤标尺 发展 启示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情绪劳动管理的方法及其改善效果。方法:对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情绪劳动管理,内容包括教育培训、改善可控性的客观条件等。在实施管理前、后运用情绪劳动量表对31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管理前,急诊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倾向于运用表层扮演,深层扮演运用较少;管理后,运用表层扮演减少,深层扮演增多,且管理前、后这两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劳动的相关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急诊科护士的情绪劳动状况。

  • 标签: 情绪劳动 表层扮演 深层扮演
  • 简介:认识领悟疗法是钟友彬先生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多年实践经验于七十年代末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短程精神分析方法。临床表明,它对神经症、恐人症、性变态等的治疗,具有十分良好的疗效。本文试着从它的理论根据、治疗遏程、治疗效果等入手,对它进行一个简要的评述。

  • 标签: 认识领悟疗法 心理分析 精神分析 心理动力学 新鲜血液 心理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桥静脉解剖位置及其术中保留对窦镰脑膜瘤切除术后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窦镰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桥静脉位于矢状窦镰脑膜瘤表面为Ⅰ型,桥静脉位于肿瘤深部为Ⅱ型。预后不良包括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新增神经功能障碍及死亡。结果术中发现Ⅰ型95例,Ⅱ型14例,11例未发现桥静脉仅在肿瘤深部发现皮层静脉。术后早期预后不良13例(10.8%),其中死亡4例(3.3%),新增或原神经功能障碍加重9例(7.5%)。Ⅰ型病例中,52例术中离断桥静脉,早期预后11例(21.1%);43例术中未离断桥静脉,早期预后不良1例(2.3%);两者术后早期预后不良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所有病例中,52例术中离断桥静脉,早期预后不良11例(21.1%);68例术中未离断桥静脉,早期不良预后2例(3.5%);两者术后早期不良预后不良发生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桥静脉位于窦镰脑膜瘤时,术中容易损伤;桥静脉一旦损伤,术后早期预后不良发生率显著增高;我们建议提高桥静脉的保留率以减少手术的直接并发症。

  • 标签: 窦镰旁脑膜瘤 桥静脉 预后
  • 简介:1前言急性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疾病[1-2]。据统计,2013年中国卒中的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114.8/10万,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14.8/10万[3]。目前,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急诊 系统建设 网络 规范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Bcl-2蛋白、Caspase-3mRNA的表达及炎性细胞漫润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二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流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神经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变化与Bcl-2、Caspase-3mRNA表达.结果Bcl-2表达于缺血再灌流12~24h达高峰,再灌流2~4d呈下降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Caspase-3mRNA于缺血再灌流12~24h达高峰,2~4d呈降低趋势,至16d略高于假手术组.结论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凋亡介导神经细胞损伤、坏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演变过程.Bcl-2蛋白、Caspase-3mRNA表达在抑制细胞凋亡和介导神经细胞损伤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大鼠 脑缺血再灌流 BCL-2 CASPASE-3MRNA 大脑皮层 纹状体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护理人员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为改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急诊观察室1501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Anxiety,HAMA)、抑郁量表(HAMD量表)对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测评。结果:1)急诊护士PSQI总分为(12.84±2.23)分,且与与年龄、从业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2)HAMA总分(16.48±9.45)分,HAMD总分(22.68±8.74)分,均与PSQI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人员存在睡眠障碍,改善其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局部及外周血中细胞免疫状况的改变,探讨脑组织的保护及全身性感染的防治。方法制作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在不同的时程检测脑组织局部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IFNγ及IL-10的含量。结果伤后10d.损伤灶周边脑组织内T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加,CD8^+/CD4^+T淋巴细胞增多更显著,每高倍视野下两者比值约为300:270;而外周mL中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减弱,IFNγ活性下降、IL-10活性增高。结论颅脑损伤后,损伤灶局部细胞免疫明显增强,外周血中细胞免疫减弱,且发生功能转化,导致Ⅳ型超敏反应显著减弱。

  • 标签: 脑组织损伤 免疫转化 IFNΓ IL-10
  • 简介: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进入急诊科的新护士28人设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进人急诊科的新护士31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护士在知识、技能、奖惩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得分和受表彰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同伴教育 护士 规范化培训 急诊科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描述不同应对方式与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康奈尔健康问卷对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12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急诊护士最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适应。③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呈正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对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积极应对方式为保护因素,消极应对方式为危险因素。

  • 标签: 应对方式 急诊护士 健康状况
  • 简介: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急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急诊科实习的72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并调查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综合能力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同时主观认可并乐于参与PBL教学。结论: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护理本科生急诊实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急诊护理 PBL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并反思颈内动脉突上段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夹闭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2例行急诊开颅手术治疗的血泡样动脉瘤,观察动脉瘤影像特征、各种治疗尝试以及预后情况。其中13例(59.1%)见瘤壁菲薄,瘤颈-载瘤动脉壁交界处呈明显"断续样"色泽变化;一次性夹闭成功10例,其余12例均出现瘤颈撕裂,重新夹闭成功1例但滑脱失败,包裹载瘤动脉成功3例,急性期孤立载瘤动脉并搭桥2例,术后均有1例造影通畅,其余单纯孤立载瘤动脉7例。结果本组治愈9例,残疾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9例。结论血泡样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急诊夹闭手术要慎重,不得已手术时需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瘤颈-载瘤动脉交界处色泽、质地变化,判断夹闭后是否出现瘤颈、瘤体完全撕脱;有条件时待脑肿胀消退后,首选密罗网支架治疗,无法实施介入治疗时必须备好颅内外高流量搭桥准备。

  • 标签: 血泡样动脉瘤 动脉瘤夹闭 颅内外搭桥 血流重塑
  • 简介:基础护理是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结合病人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病人各方面需求和疾病治疗与康复需要的护理。其内容涵盖了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效果和安全,是护理的核心部分,也是衡量护理技术水平、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基础护理质量 急诊抢救 护士责任 护理技术水平 治疗效果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以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行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自护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2周、4周的PS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以及自护技能等各项评分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能够对患者睡眠质量起到改善作用,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睡眠质量 自护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对病例组30例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与对照组25例进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查明显异常于对照组(P<0.01).结论控制高血糖、高血脂症、高粘血症,是预防糖尿病并急性脑血管病的关键.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脑血管病 血液流变学 血糖 血脂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描述并评价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所三级医院急诊科的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缺乏浅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注射位置方面。结论: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护士的潜能,以提高临床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浅静脉留置针 知识 调查 急诊科护士
  • 简介:目的:提高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合格率,保证临床治疗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对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环节进行改善。结果: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合格率由21.20%提高到8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充分发挥人员积极性,规范工作行为,改善工作质量,提高住院患者急诊血标本传送合格率。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 血标本 传送 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