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骨科创口 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 2020年 1月 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患者 60 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伴发感染,对照组患者 未伴发感染, 两组各 30 例。将两组患者的 IL-6、 IL-8、 hs-CRP及 PCT血清含量与阳性率进行比较。 结果: 实验组患者 IL-6、 IL-8、 hs-CRP及 PCT血清含量与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明显高于未伴有感染的骨折患者, 对于骨折及感染的存在均有较高的检测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检验在肝病患者管理中的关键作用。方法:于2020年至2021年期间,在我院选择了两组肝病患者,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接受了基于血清检验结果的个性化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了传统标准治疗。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强调了血清检验在肝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检验中,探究血清分离胶应用效果及在生化指标方面评价。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0年7月,结束时间:2022年5月,参考对象从以上阶段内抽取,将其分组后,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对象检查后发现,均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总例数为88。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将普通玻璃采血管为对照组提供,分离胶真空采血管为实验组提供,各组收纳健康体检者44例,对比生化检验结果。结果:临床检验后,关于TP、CK、AST、Ca2+指标,实验组VS对照组,较低,P<0.05;GLu比较,实验组高,P<0.05。结论:临床检验时,分离胶真空采血管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48例)、观察组(n=48例),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观察组喘息、咳嗽、哮鸣音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 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可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罹患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临床各项免疫以及生化指标相关改变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取13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为本次研究中的观察组,取同期呼吸道常规感染患儿为参照组,抽取两组患儿静脉血,观察组血样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参照组血样则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各项免疫与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甘油三酯、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转氨酶、胆红素以及血清铁蛋白指数显著增高;白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则显著降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来说,其生化和免疫各项指标中部分变化显著,为病情诊断与明确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对更深入的针对性治疗也极为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验,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在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共 146例,按照患病情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重度患者、轻度患者,并与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 156人进行对比,检查所有参加检验者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分析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治疗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组,统计两组患者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结果:( 1)重度患者 IgA含量为 2.63±0.27g/L, IgG含量为 16.28g/L, IgM含量为 2.73g/L;轻度患者 IgA含量为 2.08±0.42g/L, IgG含量为 14.03g/L, IgM含量为 2.14g/L;健康人群 IgA含量为 1.64±0.25g/L, IgG含量为 11.2g/L, IgM含量为 1.48g/L,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有效患者体内 IgA含量为 1.86±0.32g/L, IgG含量为 12.48g/L, IgM含量为 1.74g/L;治疗无效患者体内 IgA含量为 2.18±0.54g/L, IgG含量为 14.26g/L, IgG含量为 2.08g/L,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是判定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准,患病越严重乙型肝炎病情越严重,因此检验患者体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有效判断患者病情,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慢性轻中度乙型肝炎组(n=42)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n=40),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作为对照组,检验并比较3组受试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重型乙肝组与慢性轻中度乙肝组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轻中度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组患者的IgG、IgA以及IgM水平均明显低于临床未治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乙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及病情程度判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还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肝患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因乙型肝炎疾病到我院进行疾病检验的60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将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项目检验,对两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进行观察,同时对不同严重程度的乙肝患者IgG、IgM、IgA表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IgG、IgM、IgA指标均比对照组高,P<0.5;IgG、IgM、IgA指标比较,慢性重型肝炎指标最高,其次是慢性乙型肝炎,最后是急性乙型肝炎,三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患者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能够实现疾病感染情况和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具有较高临床使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总胆汁酸(TBA)、血清甲胎蛋白(AFP)、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对我院50位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实验组)和50位健康人(对照组)的四项血清指标进行检测,探究血清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血清总胆汁酸和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前清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的好坏均与TBA、AFP、PA、RBP四项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临床判定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妊娠期母体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检测甲状腺功能与免疫功能的意义。方法: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纳入的162例妊娠妇女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观察对象的病史以及临床诊断结果划分成4组,即Ⅰ组(妊娠合并GD(Graves病))、Ⅱ组(妊娠合并HT(桥板甲状腺炎))、Ⅲ组(既往存在AITD但目前治愈)、Ⅳ组(健康妊娠妇女),并分别在各组观察对象孕早期、孕晚期检测其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结果:Ⅲ组之中有7例发展成妊娠合并GD、有2例发展成妊娠合并HT;Ⅰ组、Ⅱ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8.57%、58.8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24%、94.12%;血清促甲状腺受体抗体阳性率为分别为54.76%、17.65%(p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新生儿免疫系统成熟度的生化指标,以改善新生儿免疫功能评估和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分析2018年至2022年间收集的500名新生儿的临床数据。利用标准化生化检测方法和统计分析,对新生儿血液样本中的免疫相关生化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特定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C3和C4、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生儿免疫系统成熟度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的生化指标,本研究为评估新生儿免疫系统成熟度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这些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和管理新生儿的免疫状况,从而优化其健康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7月收治的80例感冒发热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小儿氨酚黄那敏片)与治疗组(40例,复方小儿退热栓),均治疗3天。对两组的免疫功能、临床指标、不同时段的体温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IgA、IgM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Ig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惊厥好转时间、高热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情况比较P>0.05;治疗12h、24h、72h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复方小儿退热栓对感冒发热患儿进行治疗,能加速其病情的好转,并能降低患儿体温,能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其临床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