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性病变患者CEA、AFP、SF三项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选取110例肝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患者CEA、AFP、SF三项指标的检查结果。结果肝癌患者AFP的含量显著高于非肝癌性患者(P<0.05),急性及重症肝炎患者SF血清检测显著高于肝癌患者(P<0.05),各种肝性病变患者中的CEA含量不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AFP随着肝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其含量显著上升,但其特异性及灵敏性较低,肝性病变会导致SF合成受阻,但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中SF没有明显差异性,因此不能作为肝癌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各种肝性病变患者CEA含量不具有差异性,因此不具有诊断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血清检测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5例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另选25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及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血清中IgA、IgM、IgG等免疫球蛋白检测,分析其水平与疾病类型的相关性,探讨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四组对象IgA无明显差异,F=0.531,P>0.05。IgM与IgG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对于IgM,慢性肝炎组最高,肝硬化组其次,急性肝炎组再次,对照组最低;对于IgG,肝硬化组最高,慢性肝炎组其次,急性肝炎组再次,对照组最低。F分别为6.946、11.329,P<0.01。结论肝病患者血清中IgM、IgG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于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丙肝抗体(HCV-Ab)假阳性的状况、原因。方法选择沙坪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的68例应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血清标本,再以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行确证实验,明确ELISA假阳性率,分析影响ELISA检测方法产生假阳性的因素。结果用ELISA检测血清HCV-Ab阳性的68份血清标本中通过RIBA实验法进行检测发现阳性48例,不确定6例,阴性14例,以RIBA检测作为金标准,ELISA检测真阳性率是70.59%(48/68),假阳性率为20.59%(14/68)。结论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丙肝抗体仍存在标本假阳性问题,标本内物质干扰、操作不当等多种因素可造成其出现假阳性,检验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做好质控,避免不利因素,以降低假阳性率,同时在条件允许下应对可疑假阳性标本进行RIBA实验确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和对照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组分别为55人。运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检测,免疫比浊法为测定方法。IgA、IgM及IgG为检测指标,并与ALB(白蛋白)、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TBiL(血清胆红素)各指标对比,对两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球蛋白数对两组的病情程度具有影响作用,若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明显,则表明患者存在更加严重的病情。且与ALB、PTA及TBiL各指标变化相比,其临床意义相同。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情况可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进行反映,在预后评估过程中,其临床意义与ALB、PTA及TBiL各指标相同。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患者输血前血清学感染指标检测结果,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减少医疗纠纷。方法对5049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检测。结果感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sAg、TP、HIV、HCV,感染率分别为1.25%、1.11%、0.42%、0.26%,总阳性率为3.04%。结论患者输血前检测血清学感染性指标,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及交叉感染,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LVH)患者组织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其作为心肌肥厚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40例高血压并发LVH患者、30例高血压不并发LVH患者及41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型前胶原(PCⅢ),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的含量,并将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与上述各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组中并发LVH者较不并发LVH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CⅢ、CN、HA含量显著增高(P<O.01),且血清PCⅢ、CN、HA均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CN、HA可作为高血压并发LVH患者组织纤维化的可靠血清学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将ENA抗体谱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用于SLE诊断中,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设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1例健康人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ENA抗体谱检验与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IgA、IgG、IgM指标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高,而C3、C4指标水平与参照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IgA、IgG、IgM、C3、C4各项指标阳性率分别为51.16%、53.49%、51.16%、55.81%、55.81%,与参照组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ENA抗体谱检验和血清体液免疫检验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本院健康体检人员30人,标记为对照组,选择2008年6月-2011年7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90例,按照疾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组30例,慢性肝炎组30例,肝硬化组30例,分别分别空腹抽取四组受检者静脉血5ml,使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IgG、IgA、IgM进行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的IgM值(2.7±1.2)g/L高于对照组的(1.3±0.4)g/L,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的IgG值(17.6±6.5)g/L高于对照组的(1.5±1.5)g/L,IgM值(2.4±1.3)g/L高于对照组的(1.3±0.4)g/L。肝硬化组的IgG值(20.4±6.3)g/L高于对照组的(1.5±1.5)g/L,IgM值(3.2±1.3)g/L高于对照组的(1.3±0.4)g/L,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和细菌性肺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免疫球蛋白(Ig)以及CD细胞水平,探讨其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断为MPP患儿136例,细菌性肺炎患儿52例,并将MP组分为难治性MPP组46例和非难治性MPP组90例。以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健康儿童30例做正常对照。所有入选患儿均于入院当日采取外周静脉血约5ml,分别送检肺炎支原体抗体、PCT、CRP、免疫球蛋白、CD细胞等项目,并于入院当天采集患儿痰标本送检肺炎支原体核酸PCR、一般细菌培养。结果MPP组IgG、IgM、IgE异常人数高于细菌组和对照组(P<0.05),难治性MPP组IgG异常率高于非难治性MPP组(P<0.05)。MPP组CD4+T、CD4+T/CD8+T比值较细菌组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MPP组、细菌组血清PCT、CRP值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P<0.05),细菌组PCT、CRP值高于MPP组(P<0.05),难治性MPP组CRP值高于非难治性MPP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PCT、CRP、免疫球蛋白以及CD细胞水平对MPP以及细菌性肺炎临床诊治有重要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对脂肪肝疾病的诊断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清学各项指标测定。结果通过检查发现,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为22.5±11.62,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为19.6±8.55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为54.5±10.5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L)为49.5±13.50;观察组血清中AST水平分为(82.56±6.85);ALT水平分为(56.223±7.78)U/L,对照组(26.123±6.12)U/L。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患者的血清中肝功以及血脂等指标显著提升,可已经其作为脂肪肝监测指标,对于临床确诊以及判断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肿瘤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均占据6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影像学检测与血清肿瘤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检出率分别为93.44%与77.05%,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采取血清肿瘤特异性生化指标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提高疾病检出率,利于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值得实践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A125等指标的检测。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49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38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以及胆碱酯酶(CHE)水平,同时选择53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结果在慢性乙肝患者中CA125水平无明显升高,但在肝硬化患者中有明显升高趋势,肝硬化患者血清CHE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CHE轻度下降。结论在肝硬化失代偿期间患者CA125会显著升高,能够以此为依据判定患者腹腔是否存在积液。AFP则能够作为判定肝脏受损情况的重要指标,监测患者病情。而胆碱酯酶则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很好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