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由遗传因素所引起的以铜离子代谢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变异性疾病,祖国医学对此并无专病专方,本案完整报道了一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及治疗结果,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调阴和阳针刺法,结合现代针刺基础研究及神经内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整体施治的前提下,辅以各神经功能障碍的详细病理学阐述及针对性取穴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经的功能障碍,在目前中西医结合康复的背景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 肝豆状核变性 神经系统 功能障碍 神经内科 针刺
  • 简介:摘要:机械性吸-呼气技术是模仿正常生理状态下咳嗽的一种技术,国内目前仍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对MI-E的了解来源于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及PubMed,主要通过关键词“机械性吸-呼气技术,MI-E”检索来获取相关信息,该技术目前所体现出的该技术明确的清理分泌物的效果和临床的安全性以及良好的患者耐受性。本研究对机械性吸-呼气技术在神经疾病等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机械性吸-呼气技术 MI-E 神经肌肉病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 )相关性小血管(ANCA-associated systemic vasculitis,AASV)是一组以血清中能够检测到ANCA为最特点的系统性小血管,主要累及小血管,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多研究表明肾脏和肺脏是AASV最易受侵犯的脏器之一。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及影像无明显特异性,常常容易误诊、漏诊,对于以肺部症状为主或首发的患者,极易被误诊为肺部感染、间质性肺疾病或肺结核,进而延误诊治。本文报道2例我院收治的ANCA相关性血管肺损害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

  • 标签: ANCA相关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原发性小血管称为局灶节段坏死性肾炎,其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会发现多动脉以及韦格内肉芽肿,中老年人属于该疾病的多发群体,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免疫抑制剂属于该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经多年研究,学术界累积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针对原发性小血管免疫抑制剂治疗做出综述,具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小血管炎 免疫抑制剂 应用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合并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合并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肌酐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Scr≤450μmol/L组,Scr>450μmol/L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Scr≤450μmol/L组患者在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消化道病变和胸水方面的发生率与Scr>450μmol/L组患者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V经常发病于中老年人当中,而且还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尤为复杂,医生很容易误诊为其他病,从而忽视该病。合并肾损害者逐渐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时间越长预防效果越差。因此对于此类病的患者一定要考虑到该病日后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正确诊断,并及时治疗,以此改变患者日后的预防情况。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肾脏损害 血尿
  • 简介:摘要:颅神经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因其症状顽固且影响日常生活,常需通过手术干预来缓解症状。传统显微血管减压术虽为常用治疗方法,但其术中视野受限,可能导致手术精确性不足,并增加并发症风险。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通过对88例颅神经疾病患者的研究,评估了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显示,该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显微手术,且患者的总体疗效显著提高。

  • 标签: 颅神经疾病,神经内镜,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笔者通过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在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方面,中医的应用十分广泛,并且还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特别是以针灸治疗更为突出,其中就包括刺络放血、针灸并用以及毫针刺等等。通过采用针灸治疗法,不仅副作用较少,并且患者的接受程度也比较高,同时也能获得持续疗效。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管神经性头痛 中医 针灸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侧方扩散对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侧方扩散(LSR)作为面肌痉挛的术中电生理监测项目,随访荆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 ~ 2023年8月收治的38例面肌痉挛病人,38例患者术中均行电生理监测,对所有手术病人随访1月,将术后侧方扩散电位消失的32例患者归为A组,术后侧方扩散电位未全消失6例患者归为B组,其中A组中术后面抽症状完全消失31例,无效1例;B组中术后面抽症状完全消失4例,无效2例。结果 A组术后疗效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面神经血管减压术中应用LSR监测可以提高面肌痉挛疗效。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
  • 简介:【摘 要】脑血管神经性头痛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大部分急性病或者慢性病病发的过程中会伴有头痛症状的出现。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病症分为内感以及外伤。虽然症状与我国医学方面的“透风”,“头痛”,“偏头痛”等症状相似,但其实它是一种以头部血管舒缩性功能障碍及大脑皮层功能性失调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而且这种疾病的治疗非常困难,很难被完全治愈,而且需要病人在治疗过程当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对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学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中医理论 脑血管神经性头痛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应用在心脏介入治疗致血管迷走神经反射(VVR)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2年7月接诊且行心脏介入治疗的918例患者,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纳入459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纳入459例,提供预见性护理),评价组间VVR发生率。结果:较之对照组(13.51%),观察组VVR发生率(4.14%)更低,P<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VVR,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介入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阿法骨化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8至2019收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0例,常规治疗)和研究组(50例,阿法骨化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参照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1,P=0.017)。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体效果更好。结论:循证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循证护理 护理效果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来我院治疗的患者,结合住院号将其随机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参与研究成员各40例,单号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双号的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见存在明显差距,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实现心理状态的科学改善,不良情绪的科学排解,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采取红斑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56例,均是在2020年1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n=28)与对照组(n=28)。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采取不同方案治疗,即分别予以红斑汤治疗与强的松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红斑汤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红斑汤 系统性 红斑狼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心理护理在血管神经性头痛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实验组34例,常规组34例,对于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实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头痛、焦虑、耳鸣、胸闷评分数据无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的头痛、焦虑、胸闷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神经性头痛在治疗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强化患者的心理护理,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头痛、焦虑、胸闷的症状,提升了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血管神经性头痛 心理护理 护理应用 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