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常规心电图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就诊的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常规心电图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结果:58例患者经常规心电图诊断55例,诊断准确率94.83%(55/58);手术病理检查显示,58例患者均为单支罪犯血管,常规心电图预判罪犯血管的准确率为75.86%(44/58)。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常规心电图的诊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70例本院心内科住院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剂量不同将其分为低剂量组(n=35,5mg/次,1次/d)和中剂量组(n=35,10mg/次,1次/d),2组均坚持他汀治疗并维持至出院后至少1个月。记录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中剂量组发生梗死后心力衰竭和心绞痛比例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比例与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靶血管再灌注治疗及死亡病例。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TEMI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10mg/d他汀治疗与5mg/d他汀治疗的降脂效果相当,但能减少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效果[1]。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到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心血管内科治疗。观察组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心血管内科早期溶栓治疗[2],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致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分期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 2020年 6月2022年 4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致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36例)进行分期,提前干预治疗;同时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4月急诊科心源性休克患者数据(48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心源性休克患者入急诊室时既往病史、生命体征、临床资料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心源性休克患者分期后,进行早期风险评估、早期干预治疗,明显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急诊科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导致的急性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分期,提前干预及治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氯吡格雷加替罗非班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的观察时间设计为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选择的患者为我科的114例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选择的分组方法为一组和二组,选择的治疗方法分别是氯吡格雷加替罗非班治疗和单独使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一组和二组治疗有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一组是96.49%、8.77%,二组是75.43%、35.08%,(x2=13.219,p=0.008),结果有差异。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加替罗非班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年龄段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并得出结论。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依照年龄的不同分为每组均占据30例的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对不同年龄组患者均采取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青年组、中年组与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80.00%,比较各年龄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年龄不稳定型心绞痛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老年人群治疗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及中年人群。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对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5月 116例急性 ST短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组 (n=34)和非糖尿病组 (n=72)。结果:糖尿病组 FPG及 GHbA1c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 (P< 0.05);糖尿病组心肌梗死后 36h及 PCI术后 6个月的 LVESV、 WMSI水平较非糖尿病组高, (P< 0.05);糖尿病组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是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356例,分析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病历资料,分析引起心包积液的相关因素。结果:分析数据显示,年龄、发病至开通血管时间、使用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血栓抽吸、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及 PCI 术后冠脉血流,是 STEMI 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独立相关因素。心包积液组患者的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再住院等发生率及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EMI患者并发心包积液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发病至开通血管时间、使用GPI、血栓抽吸、CK-MB 峰值及 PCI 术后TIMI分级。而心包积液会增加患者远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药等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时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此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改善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取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措施,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对患者的情绪影响效果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40例中,对于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后的效果,无效1例,总有效3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7.50%;对照组40例中,无效5例,总有效35例,临床治疗有效率87.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可以发挥积极的促进治疗作用,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可帮助患者治疗及恢复,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治疗满意度高,临床价值值得被认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非班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采用急诊溶栓治疗对患者结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部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15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病例选取在2019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溶栓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情况及血管再通率。结果 治疗后,显示研究组患者心功能比对照组好,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观察组60例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54/60),高于对照组73.33%(44/60)(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可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状态,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心通口服液联合尼可地尔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UAP患者(2021年1月-2024年1月)。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尼可地尔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通口服液药物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UAP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更短(P<0.05),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更少(P<0.05),缺血总负荷更低(P<0.05)。结论:心通口服液联合尼可地尔可积极改善UA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在降脂药物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加入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观察临床护理路径的质量对于患者的疗效所带来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常规护理模式中的效果提升。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录的3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160)以及对照组(n=160)两个组,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则接受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结果并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SAS及满意度评分等指标。结果经统计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上述指标结果均要比对照组病人要好(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治疗后施加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总体水平,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及疗效,也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此研究从本院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选取,总例数为10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8年3月,止于2019年3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研究可得,实验组患者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两组对比统计值差异合理(P<0.05);研究可得,实验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水平较为优异,两组对比两组对比统计值差异合理(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清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网格化、信息化管理院外心脏康复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功能及血管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对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网格化、信息化管理院外心脏康复,对比两组的心功能状态;血管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网格化、信息化管理院外心脏康复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血管炎症因子水平,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可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