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心电图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的心电图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氯吡格雷,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脑心通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心电图正常者有17例,异常者43例,而冠脉造影显示所有患者均有冠脉病变。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1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判定的符合率和灵敏度分别为90.0%和89.1%,显著高于其诊断符合率诊(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应结合冠脉造影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以辅助确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误诊误治。脑心通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患者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遵化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UAP患者,按照入院时气温分为两组在本地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3.1℃)入选的78例UAP患者为高温组,在本地最冷月份(12月,平均气温-2.8℃)入选的82例UAP患者为低温组。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CD62p、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水平,计算表达率(%)。结果与低温组相比,高温组的UAP患者的CD62p(9.8±1.4%比14.5±6.2%)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表达率(16.2±2.1%比48.5±5.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不同环境温度对UAP患者血小板活化有明显影响,低温组明显高于高温组,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变化,必要时可调整UA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明显较对照组少,每次持续时间更短,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观察组患者予以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予以西药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9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9.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明显,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通阳法结合西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05例STEMI患者根据心电图有无fQRS分为fQRS组(n=42)和无fQRS组(n=63),采用Killip分级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住院期间Killip分级至少有一次大于或等于2级者定义为心力衰竭。结果fQRS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无fQRS组,LVEF低于无fQR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QRS是心衰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fQRS与STEMI患者心功能受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补元益心汤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研究样本为本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补元益心汤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高血脂水平、临床疗效、心肌血运重建情况作为对比依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高血脂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心肌血运重建情况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中采用补元益心汤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与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过14天的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1%),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灯盏花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值得临床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05-2017.05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单一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比伐芦定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分析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PCI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术前给予普通肝素60U/kg静脉注射,观察组50例术前给予比伐芦定0.75mg/kg静脉注射,手术开始后给予1.75mg/(kg?h)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至少30min。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24小时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及术后出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ST段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增加,无回落患者明显减少(P<0.05);同时,术后观察组ST段完全回落和部分回落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回落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严重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伐卢定相比于普通肝素应用于STEMI患者的PCI治疗中效果显著,是有效的、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且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81例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法为标准分组研究组(41例,予以益气健脾汤治疗),参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同时观察、对照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5.9%,比参照组83.7%高,(P<0.05);服药2个月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长、硝酸甘油用量等比对,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选用益气健脾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效果比常规治疗更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有效率,同时还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减发作持续时长,可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介入围手术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不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手术治疗后的两小时内均全部消失,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有明显的回落,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对心电图上出现的缺血性J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对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升,患者在术后近期的死亡率也相对有所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博璞清(低分子肝素钙)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中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8年5月-2011年1月间对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博璞清(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心电图ΣST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与3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博璞清联合泰嘉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快速阻止心绞痛发作,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低右组,博璞清联合泰嘉组治疗期间无急性心肌梗死(AMI),无死亡。低右组发生AMI3例,重度心律失常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血小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无显著影响。结论诺博璞清联合泰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快速、有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