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置管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置管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改良脐静脉置管固定方法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的评价。结果期间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总计数46例,置管成功45例,1例置管失败,成功率占97%。脐静脉留置时间10—16天,平均13天,相关导管血流感染率为0%,非计划性拔管0例;临床护理较前安全,并发症较前减少。结论脐静脉穿刺置管术相对简单、快捷、成功率高,能给新生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留置时间较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对患儿的血管破坏。也是危重新生儿复苏的主要用药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原因并应用护理干预观察效果。方法:对我院进行PICC置管患者60例进行病例摘取,病例摘取时间为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即患者PICC置管先后顺序及同期护理干预差异性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30例,为前期置管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期置管患者30例为观察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在两组干预期间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并回收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比较。结果:就组间结果比较现实,观察组即预见性护理干预期间,出现各项并发症几率较低,其中静脉血栓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共收治了60例开展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经商议,决定将这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时间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数值差异显著,P<0.05,存在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实践。
简介:摘要: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广泛应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化疗等治疗过程中。然而,深静脉置管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中凝结成块,可能导致静脉通路阻塞,影响治疗效果。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期刊旨在探讨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效果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2023年1月—2024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5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8例新生儿,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精细化护理应用在PICC新生儿护理中,能够保障置管效果,为治疗提供支持,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对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16例患者为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持续改进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干预,分析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满意度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简介:目的观察皮下潜行法在颈内静脉置管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颈内静脉置管的全身麻醉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皮下潜行法组,每组100例,均为超声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置管.观察两组导管留置时间、体温变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情况及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置管前、置管后、拔管前、拔管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皮下潜行法组[(13.75±7.83)d比(22.37±8.92)d],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皮下潜行法组[11%(11/100)比2%(2/100),13%(13/100)比2%(2/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采用皮下潜行法对预防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有明显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