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简称急进性肾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由少尿、蛋白尿、血尿迅速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恶劣。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基本发病机制为免疫反应,根据免疫病理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I型为抗肾小球基膜型,系抗肾小球基膜抗体与肾小球基膜抗原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Ⅱ型为免疫复合物型,系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或原位免疫复合物种植于肾小球,激活补体而致病,该型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其致病抗原可能为细菌或病毒;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其发生可能与肾微血管炎有关,病人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1。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接诊的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原发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我院接诊的25例单纯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免疫学特征,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抗着丝点抗体阳性率、血管扩张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的干燥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其他硬皮病相关表现对比无差距,P>0.05。结论系统性硬化症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多出现局限皮肤型硬皮病,加强患者的血清抗着丝点抗体、抗线粒体抗体等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疾病,尽早采取措施干预。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伴发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2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硬皮病试验研究组(Europeansclerodermatrialsandresearchgroup,EUSTAR)数据库中收集的SSc患者的肌肉合并症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SSc伴发肌病组和无肌病组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共有资料完整患者429人纳入本研究,平均发病年龄为(39.3±12.6)岁,SSc伴发肌病的发生率为22.6%.两组比较,肌病组的早饱/呕吐(x2=16.29,P<0.001)、吞咽困难(x2=27.01,P<0.001)、浮肿(x2=17.74,P<0.001)及尿量减少(Х^2=4.59,P=0.032)发生率高于无肌病组.SSc伴发肌病组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肺动脉压升高的发生率(Х^2=6.31,P=0.012)高于无肌病组.SSc伴发肌病组的血沉(t=1.06,P=0.011)和C反应蛋白水平(t=0.87,P=0.001)高于无肌病组.结论SSc伴发肌病不少见,与疾病的炎症程度及肾脏受累、心脏和肺并发症相关,临床需加强对SSc伴发肌病患者的关注并警惕与心脏和肾脏相关的并发症.
简介:目的分析硬皮病(systemicsclerosis,SSc)相关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早期诊断SSc-ILD、改善疾病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SSc患者45例,收集临床资料,伴有肺间质病变的SSc-ILD患者35例治疗随访6个月,使用环磷酰胺患者18例(观察组)未使用环磷酰胺患者17例(对照组),评估治疗前后肺部高分辨率CT及肺功能。结果SSc-ILD患者占SSc患者的77.8%。SSc-ILD患者关节炎、肌痛、胸闷气促的比例均高于SSc-非I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SSc-ILD组血沉高于SSc-非ILD组(t=2.93,P=0.003);免疫球蛋白G低于SSc-非ILD组(t=-2.02,P=0.044)。SSc-ILD组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t=-3.36,P=0.00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t=-3.01,P=0.003)、最大呼气流速(t=-1.07,P=0.008)、肺活量(vitalcapacity,VC)(t=-2.96,P=0.003)、功能残气量(t=-3.74,P〈0.001)、残气量(t=-3.25,P=0.001)、肺总量(t=-3.62,P=0.001)、一氧化碳弥散量(carbonmonoxidediffusingcapacity,DLCO)(t=-4.01,P〈0.001)均低于S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FVC、VC、DLCO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对SSc-ILD诊断及分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环磷酰胺治疗SSc-ILD有一定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免疫吸附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泼尼龙、环磷酞胺以及硫唑嘌呤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共进行45次治疗,血浆平均处理量为(3854.2±1482.3)ml,其中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例(10.0%)、2例(20.0%);观察组免疫球蛋白及抗体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吸附治疗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等优点,能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老人腿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然而,有些老年人出现下肢疼痛、麻木、酸胀,甚至间歇跛行时,往往简单地将其认为是自己年纪大了,关节老化了或者是骨质疏松等原因所引起,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常常是随便吃点止痛药,或补点钙剂就了事。殊不知,老年人经常出现腿疼现象,可能是下肢动脉硬化的迹象。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会造成疼痛、行走困难等不适,而且还会对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产生不良影响。有关临床随访10年的研究显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真正因为下肢血栓需要截肢的患者不到3%,而50%~60%的患者都会死于心肌梗死,10年存活率仅有50%左右,正所谓“病在腿上,险在心里”。因此,对于下肢动脉硬化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