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6年12月,选择22例面颈部动静脉畸形病例,应用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进行治疗。其中15例患者给予单纯经皮穿刺直接注射治疗,2例患者除原发灶区经皮穿刺直接注射外,同时行面动脉注射治疗,6例患者栓塞硬化治疗完成后,手术切除病变区增厚的纤维结缔组织及残余病变。治疗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CTA评价治疗效果。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22例患者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74岁(平均28岁)。18例(81.8%)患者病变消退率大于90%,4例(18.2%)病变消退率大于50%。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皮肤发白或青紫色改变,提示组织缺血或回流受阻。1例患者额部出现皮肤浅层坏死,局部形成薄痂;2例患者出现唇黏膜浅溃疡,均自行愈合。随访发现,3例患者病变继续生长。结论:纤维蛋白胶复合平阳霉素栓塞硬化技术用于治疗面颈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尤其对局限性扩张型动静脉畸形效果较好。
简介:目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可能导致邻近的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的牙周并发症。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采用3种不同的全厚瓣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第二磨牙远中牙周愈合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选择45例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志愿者纳人研究。每个患者被随机分到以下3组。A组经Thibauld和Parant改良的袋状瓣.B组经Laskin设计的三角瓣.C组经Laskin改良的袋状瓣。通过临床测量评估患者术后3、6、12、24个月的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21d后,术后并发症(水肿、干槽症)与翻瓣的设计无相关关系。但是术后24个月后,B组与其他组相比,牙周探诊深度的降低及临床附着水平的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翻瓣设计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对下颌第二磨牙远中牙周健康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由于翻瓣.在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后.下颌第二磨牙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采用何种翻瓣设计行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可能与手术医师的使用习惯和偏好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和病理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5例口腔颌面部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患者平均年龄63.4岁,男女比为4:1。发病部位分别为颌下腺(12例)、腮腺(2例)、颌下区淋巴结(1例),临床表现无显著特异性,均呈无痛渐进性肿大。涎腺病理改变为腺泡萎缩,间质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淋巴结病理改变为反应性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滤泡间区硬化伴较多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的绝对值大于50/HPF,IgG4+/IgG+细胞的比值大于40%)。结论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是少见的疾病,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牙科焦虑症和牙科就诊对口腔保健习惯的影响.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刷牙、牙线的使用和刷牙时间。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牙科问卷对研究对象的牙科就诊、口腔保健习惯和牙科焦虑症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一份人口统计学的调查问卷来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种族及国籍。主要的研究对象为77名就读于美国南部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结果: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探讨牙科焦虑症和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解释口腔保健习惯中的差异.R^2=0.41.F(1.76)=12441,P〈0.001。具体地说.临床牙科焦虑水平越高的患者,他们的口腔保健习惯行为越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探讨牙科就诊与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牙科就诊与刷牙r(75)=0.342,P=O002以及牙线的使用频率r(75)=0.294.P=O009存在相关性.而牙科就诊与刷牙时间无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牙科焦虑症与口腔保健习惯具有相关性。除此之外,经常来牙科就诊的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好的口腔保健习惯。本研究提示牙科焦虑症和口腔保健习惯可能存在习得性联结。焦虑的状态抑制患者的最佳口腔保健习惯.而教育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焦虑.牙科专业人员向患者强调刷牙时间是有益的。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眶下神经周围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10:1)的混合溶液后,神经干及三叉神经节内阿霉素自体荧光的表达及其时相变化。方法:将含10%NaCl和1%阿霉素的混合溶液(A组)或单纯10%NaCl(B组)注入大鼠眶下孔后,分别于10h、20h、2d、4d、7d和10d观察眶下神经及神经节内阿霉素荧光的表达。给药后每天观察大鼠须垫部的感觉功能变化。结果:眶下孔内神经周围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溶液后10h、20h、48h时,眶下神经外膜呈现连续强阳性荧光表达,神经干和三叉神经节内荧光表达呈上升趋势,48h达高峰,10d消失。A组对照侧、B组三叉神经节及所有动物的下颌神经、眼神经前根纤维及后根均未见荧光表达。结论:大鼠眶下孔内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后,可在三叉神经节前外侧区见到神经节细胞内的荧光表达。神经节细胞的荧光表达是阿霉素破坏神经节细胞的必要条件,经皮穿刺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有望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选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代谢综合症患者牙周状况,探讨代谢综合症在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50例诊断明确的代谢综合症患者为研究组,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查记录: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出血指数(BI)、失牙数并计算牙周位点率。测定龈沟液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代谢综合症组患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症组PD、CAL、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除BI外均高于对照组(P〈0.01)。代谢综合症患者龈沟液中IL-6、TNF-α、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中两组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MS组患者血糖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腹型(腰围水平)与PD、CAL、PLI重度百分比呈正相关(P〈0.01)。HDL-C水平与PLI、CAL、BI、重度百分比及失牙数正相关。血糖及HDL-C水平与牙周病的发病率正相关。结论:MS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血糖、HDL-C及肥胖程度是影响牙周状况的重要因素,这种变化可能是通过MS引发炎症失衡而发生的。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揭示BMP2指节肽(BKP)结合后的Ta2O5纳米管是否具有促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能力。方法:以多巴胺为中间介质,将BKP结合于Ta2O5纳米管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BKP和Ta2O5纳米管的成功结合。将种植体植入新西兰白兔的胫骨内,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术后1、2、3、4周种植体表面成骨相关基因ALP和Col-I的表达,制作骨-种植体不脱钙磨片,观察术后2、4、8周种植体周围骨的组织学表现。结果:BKP成功结合至Ta2O5纳米管表面。相对于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表面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在骨-种植体接触面积和新骨形成方面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Ta2O5纳米管表面附着BKP可明显促进种植体骨整合,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改善钽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测量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比研究各类磨牙症的颅颌面形态学特征。方法拍摄86个磨牙症患者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运用CASSOS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系统.选取JarabakAnalysis,TweedAnalysis及TidemanAnalysis中的37个相关指标,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结果(1)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后角总和、下颌下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殆平面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角等均大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而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牙覆黯小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2)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和下颌下角大于混合型磨牙症(P〈0.001);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小于混合型磨牙症(P〈0.05)。结论(1)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各有特征。(2)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后旋转呈垂直向生长、有高角骨面型倾向。(3)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前旋转呈水平向生长,为低角骨面型。(4)混合型磨牙症患者下颌有水平向生长及下颌后缩趋势。
简介:一名青年女性患者因数年前胃食管返流症及妊娠反应多种因素,导致上下颔牙齿磨耗严重,出现牙本质敏感伴发牙髓症状及根尖周炎.严重影响美观和功能。患者来修复科就诊2周前已行根管治疗处置牙齿敏感及疼痛问题。患者上下前牙残缺及牙列广泛磨耗,导致面下1/3垂直距离降低.经沟通患者选择咬合重建以获得修复空间及前牙美学修复。首先多学科会诊缺损病因,分析并制定诊疗计划,确定上前牙切缘位置、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然后为患者进行美学三级预演的数字化美学设计并制作诊断蜡型。在患者口内制作诊断饰面.其佩戴2周进行信息反馈。建议上中切牙行牙冠延长术调整上前牙牙龈位置及上中切长宽比.患者知情同意。上前牙行初步牙体预备,并根据导板微创下完成上中切牙牙冠延长术和唇系带修整.6周后分段完成牙体预备并将所有诊断饰面更换为树脂暂时冠修复体。暂时修复体佩戴3月后,转移暂时修复体的颌位关系并进行纤维桩核的制作和最终牙体预备及印模制取。制作最终全瓷修复体及调合。戴牙后可见达到良好的红白美学、胎曲线和咬合功能。制作密西根颌垫短期佩戴保护修复体。2年中定期随访,结果表明患者咬合功能状态良好,垂直距离稳定,关节未见异常。
简介:目的探讨颌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伴牙列重度磨耗的口腔修复方法。方法对1例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的患者进行口腔系统检查与修复设计。完成修复前准备之后,试戴下颌过渡性殆垫,观察4周:行上前牙及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冠延长术,4周后行上下颌牙体预备和精细临时冠桥修复,根据临时冠桥参考模型.对上下牙均行两段式钴铬生物合金烤瓷长桥修复。结果修复后患者面容对称,口唇自然美观,义齿逼真,感觉舒适,咀嚼有力,患者对修复体的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颌骨FD伴牙列重度磨耗患者的口腔修复.根据适应症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进行上下颌牙列的固定桥修复可以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