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研究性学习课程政策在C市的实施为例,发现中国教育政策实施过程是一个多方参与者根据自己利益、认知和所拥有的资源,彼此斗争、妥协,最终达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应该怎么做"的共识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协商秩序的确立过程。这一方面证明了英语研究文献中的若干观点和理论,具有跨文化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很多观点也都适合中国国情。另外一方面,也拓展和更新了教育政策实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具体说就是,不能如现有大多政策践行研究那样,只关注学校层级的复杂性,没有把学校与其他相关利益关系方的互动纳入分析范畴。而是必须把学校与同属一个组织域的其他处于不同位置、拥有不同权力/知识的政策参与方之间的斗争、讨价还价和协商的过程纳入到分析视野中。
简介:在全球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英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一直引人瞩目。从二战后的《珀西报告》、《罗宾斯报告》到卡梅隆政府的学校教育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历次变革,都推动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在高等教育从重建、扩展到调整、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英国模式的高等教育政策往往让人扑朔迷离,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英国高等教育政策中,白皮书、绿皮书、报告书、法案或法律,不胜枚举。这些政策文件孰轻孰重,它们是如何出台的,对历次高等教育变革又意味着什么?近读易红郡教授新著《战后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版),深感此书视角新颖,资料丰富,阐述全面,装帧精美,令人耳目一新。
简介:从总的方面来说,目前我国的教育财政政策包括收入与支出两方面的政策.从收入方面来看,可分为一般资金来源、专项资金来源和其它资金来源.一般资金来源是指将政府一般经常性收入通过年度预算用于教育事业的资金,该项来源为教育资金的主要供给途径;专项资金是指通过教育费附加筹集的专用于教育的财政性资金.城市教育费附加一律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计征;农村教育费附加则统一按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包括在5%的总提留范围之内)征收,1996年该项来源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12%.其它资金来源包括学校收费、国内外企业、机构、社会团体、个人的专款等资金来源.目前学杂费收入已占我国全部教育支出的12%,是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来源单一、以费代税、征收方式不规范、收入在社会经济主体的分配不公、高等教育收费水平过低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