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与体表标记定位技术相比,超声辅助定位技术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旁正中入路腰麻的效率。方法拟行择期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以1∶1的比例随机进入超声辅助定位或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主要观察指标为腰麻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次要观察指标包括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穿刺点数量、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腰麻操作总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88例受试者进入随机分组。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显著少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2.0(1.0,3.0)次比5.0(3.0,8.8)次,Z=-4.708、P<0.001)],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首次进针穿刺成功率高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40.9%(18/44)比4.5%(2/44),χ2=16.565、P<0.001)],穿刺点数量和首个穿刺点穿刺成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腰麻操作总时间长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252(218,317)s比168(143,195)s,Z=-5.592、P<0.001],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脑脊液回流带血的发生率低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组[0%(0/44)比18.2%(8/44),χ2=6.738、P=0.009)]。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超声辅助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穿刺成功所需的进针次数显著少于体表标记定位旁正中入路腰麻,提示超声辅助定位技术可以被推荐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

  • 标签: 髋骨折 超声处理 椎管内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rem护理模式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Orem自理模式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谵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估术后患者睡眠质量。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出院时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1周,对照组POD发生率为14.5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7 d睡眠指数及术后7 d VAS评分分别为(16.70±2.70)d、(9.20±2.10)分、(3.80±1.6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1±3.73)d、(11.25±4.32)分、(5.32±1.52)分(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SCL-90总分为(120.40±38.7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50±35.60)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应用Orem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POD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术期的配合度及适应能力,减少住院时间,患者的转归及满意度显著提升。

  • 标签: Orem模式 术后谵妄 髋部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鲑鱼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和磷水平变化、髋关节Harris评分和骨代谢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钙和磷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7.10±3.46)分,高于对照组的(78.65±4.32)分(t=10.011,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特殊序列(0.27±0.05)μg/L,低于对照组的(0.39±0.07)μg/L,而碱性磷酸酶(117.93±10.15)U/L,高于对照组的(98.32±8.97)U/L(t=9.147、9.493,均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骨代谢和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关节 髋关节功能 碱性磷酸酶 骨密度 阿仑膦酸钠 鲑鱼降钙素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科术后认知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乐清市人民医院2021年5-12月收治的骨科术后老年患者2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及简易营养评价精法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患者骨科术后认知衰弱发生率为65.3%;高龄、合并其他疾病、跌倒史、Barthel指数低、营养不良是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2(95%CI 0.789~0.901,Z=12.40,P < 0.01),约登指数为0.583,敏感性为87.3%,特异性为71.0%。结论老年患者骨科术后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合并其他疾病、跌倒史、Barthel指数低和营养不足等是衰弱的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准度和区分度,可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术后衰弱的筛查。

  • 标签: 老年人 骨科患者 认知衰弱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 认知障碍 痴呆 自理能力 营养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2019年8月在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选取100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及其子女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对。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加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于出院时、出院1个月及出院3个月时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Ha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和康复训练依从性;同时,收集出院后3个月内患者坠积性肺炎、压力性损伤和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出院1、3个月时Haris髋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康复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性损伤和下肢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女照顾者同步教育可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和锻炼依从性,可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情况。

  • 标签: 康复护理 髋部骨折 照顾者 同步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和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采用相同麻醉方法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塞来昔布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塞来昔布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2 h和术后12、24、48 h口服塞来昔布200 mg,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服用安慰剂,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镇痛。检测术前12 h及术后4、24、48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术后1、4、24和48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疼痛强度;术前和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术后第7天MMSE<23分诊断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术后1和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术后24和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3 ± 1.2)分比(6.1 ± 1.6)分和(4.0 ± 0.9)分比(7.8 ± 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12 h CRP、IL-6、TNF-α和PG-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术后4、24和48 h CRP、IL-6、TNF-α和PG-E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塞来昔布组术后第7天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5.1 ± 1.9)分比(23.9 ± 1.5)分],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6%(7/66)比28.1%(1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可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POCD的发生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和术后急性疼痛得以实现的。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炎症 认知障碍 塞来昔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后30 d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并存病、手术时机、固定方式的差异;单因素分析筛选后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术后30 d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 350例,符合入选标准1 004例,术后30 d内死亡43例(4.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平均年龄大,白细胞计数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低,合并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以及并存病数量≥4个的比率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律失常(OR=2.36,P=0.038)、肺部感染(OR=2.50,P=0.020)、心功能不全(OR=3.15,P=0.016)、白细胞计数高(OR=1.14,P=0.006)、白蛋白水平低(OR=1.08,P=0.037)是术后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病死率高,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白细胞计数高、白蛋白水平较低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髋骨折 死亡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延迟手术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天津市天津医院髋关节科住院并进行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入院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手术组(入院后48 h内接受手术治疗)213例;延迟手术组(入院后超过48 h接受手术治疗)566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血液检测指标、胸片、尿常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基础合并症、精神状态、手术方式、合并用药等影响手术的潜在因素。结果早期手术组213例,男81例,女132例;年龄(69.9±10.2)岁(范围60~74岁);股骨颈骨折95例,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118例;ASAⅠ~Ⅱ级128例,Ⅲ~Ⅴ级85例;心功能异常26例,正常187例;肝功能异常23例,正常190例;肾功能异常35例,正常178例;呼吸系统异常104例,正常109例;电解质紊乱110例,正常103例;尿酮体阳性96例,阴性117例;有下肢静脉血栓86例,无下肢静脉血栓127例;存在精神障碍32例,不存在精神障碍181例;手术方式选择内固定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111例;有合并用药48例,无合并用药165例。延迟手术组566例,男262例,女304例;年龄(71.7±15.6)岁(范围58~91岁);股骨颈骨折224例,股骨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342例;ASAⅠ~Ⅱ级169例,Ⅲ~Ⅴ级397例;心功能异常169例,正常397例;肝功能异常52例,正常514例;肾功能异常90例,正常476例;呼吸系统异常368例,正常198例;电解质紊乱203例,正常363例;尿酮体阳性261例,阴性305例;有下肢静脉血栓197例,无下肢静脉血栓369例;存在精神障碍141例,不存在精神障碍425例;手术方式选择内固定2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340例;有合并用药311例,无合并用药255例。早期手术组与延迟手术组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肝功能、肾功能、尿酮体、下肢静脉血栓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ASA分级、心功能、呼吸系统、电解质紊乱、精神障碍状态、合并用药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心功能、精神障碍状态、合并用药是老年髋部骨折延迟手术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延迟手术的影响因素是心功能异常、存在精神障碍、合并服用利血平等降压药物,以及凝血功能异常且使用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

  • 标签: 老年人 骨折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髋部骨折老年群的常见骨折类型。髋部骨折后往往出现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等并发症,直接或间接危及患者生命。髋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内固定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率的影响是诸多学者的关注点,然而目前研究结论各异,并给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困惑。笔者从手术时机的定义、手术时机对术后病死率影响及流程改进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并为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人 病死率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院前镇痛方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0例):非甾体药物镇痛组(N组)、髂筋膜阻滞组(F组)、腰丛阻滞组(L组),分别于急诊入院前行口服非甾体药物镇痛治疗、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镇痛治疗和腰丛神经阻滞治疗。于疼痛治疗前(T0)、疼痛治疗后(T1)、术晨(T2)、术后24 h(T3)、术后72 h(T4)行VAS疼痛评分,于T2、T3、T4时测定血清IL-6、TNF-α、P物质浓度。记录患者ICU入住率、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6个月病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电话随访患者,根据巴氏评分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结果F组和L组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发生率高于N组(P<0.05)。3组患者血清IL-6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TNF-α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降低,F组、L组T2时血清IL-6浓度低于N组(P<0.05),F组、L组T3、T4时血清IL-6、TNF-α浓度低于N组(P<0.05);T2、T3、T4时F组、L组血清P物质浓度低于N组(P<0.05),T2、T3时L组血清P物质浓度低于F组(P<0.05),N组、L组患者的血清P物质指标随着时间变化先降低后升高,F组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3组患者的静息VAS疼痛评分、运动VAS疼痛评分在T1时较T0明显下降,后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不同程度改变;F组、L组T1、T4时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N组(P<0.05),L组T0时运动VAS评分高于F组和N组(P<0.05),L组T1时运动VAS评分低于F组(P<0.05)。F组、L组术后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谵妄发生率低于N组(P<0.05),F组住院天数短于N组、L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院前镇痛方案中,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静息痛及运动痛、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及谵妄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腰丛神经阻滞效果并不优于髂筋膜阻滞,院前区域阻滞镇痛对远期预后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院前镇痛 区域阻滞 髋部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年龄≥65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Ⅳ级,按照3∶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建模组和验证组。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利用建模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利用验证组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应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其拟合程度。结果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4岁、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2分、入院Braden评分≤16分、术前尿素氮≥8.8 mmol/L和术后白蛋白≤29.6 g/L是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指标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8%和80.0%,且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χ2值=4.672,P值=0.700)。结论年龄≥84岁、CCI≥2分、入院Braden评分≤16分、术前尿素氮≥8.8 mmol/L及术后白蛋白≤29.6 g/L是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指标建立的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术后1年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人 预测 死亡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1 00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新发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内科疾病、是否延期手术、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6个月及整体的病死率。结果共45例(4.5%)患者术后30 d新发心脏不良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85,95%CI:1.033~1.139)、肾功能不全(OR=5.296,95%CI:2.172~12.910)、心功能不全(OR=2.938,95%CI:1.283~6.729)、延期手术(OR=3.682,95%CI:1.110~12.220)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不良事件组患者术后30 d、6个月、总体病死率分别为17.8%(8/45)、26.7%(12/45)、46.7%(21/45),显著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患者[3.6%(35/959)、9.1%(87/959)、28.5%(273/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延期手术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新发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术后病死率远远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患者。

  • 标签: 髋骨折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危险因素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少症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近期及远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共93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胸部CT测量T12椎体(T12)椎弓根水平肌肉组织的横截面积。以T12椎弓根水平肌肉横截面积除以患者身高平方计算得到骨骼肌指数(SMI)。采用T12水平SMI截断值:42.6 cm2/m2(男性)和30.6 cm2/m2(女性),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及非肌少症组,随访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使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存率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肌少症、骨折类型(手术类型)、年龄、性别及ASA等级等多变量因素对髋部骨折术后死亡率的影响。结果肌少症组患者共45例,非肌少症组患者共48例。肌少症组4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为9.8%,非肌少症组3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为8.3%,组间术后6个月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9)。肌少症组19例患者在术后24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为42.2%,非肌少症组10例患者在术后24个月内死亡,死亡率为18.8%,组间术后24个月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81,P=0.014)。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为:患有肌少症及患者年龄和术后24个月死亡率显著相关(HR=2.015,95% CI:2.690,20.904,P=0.000;HR=0.062,95% CI:1.004,1.128,P=0.036),患有肌少症及年龄较大的患者,术后24个月死亡率越高,而骨折类型(手术类型)、性别及ASA等级对术后24个月死亡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肌少症会增加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远期(24个月)的死亡风险,对近期(6个月)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肌少症 髋骨折 死亡率
  • 作者: 刘佳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5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报告以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作为时间区间,从该时间区间内我科室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挂号先后顺序予以分组,常规组3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35例行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ODL(功能障碍)评分,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VAS(疼痛)评分、ODL(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1例(2.85%),明显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采取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能够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功能障碍,另一方面,能够减少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推荐临床上广泛运用。

  • 标签: 穴位敷贴;中医护理;老年髋部骨折;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癫痫在老年中较为常见,但老年癫痫患者因共患疾病较多、合并用药种类较多及药代动力学的特殊性等,导致老年癫痫的药物治疗较为困难。本文对老年癫痫药物治疗的选择、不良反应、代谢情况及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失眠是老年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的生活质量。现通过对相关药物在老年失眠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物疗法 入睡和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术,观察组采用髌骨针联合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5.5±1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2.4±1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8,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长度[(6.5±1.8)cm比(6.8±1.6)cm]、出血量[(33.5±8.3)mL比(35.4±9.6)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51例比41例)、有效(10例比1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07,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为(159.5±12.4)分,对照组膝关节评分为(135.1±14.0)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84%比16.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5)。结论采用髌骨针治疗老年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 标签: 骨折,粉碎性 髌骨 髌骨针 关节功能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HFMEA模式干预,包括成立HFMEA团队﹑绘制流程步骤图﹑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分析失效原因﹑制定个性化改进措施等。观察HFMEA模式干预前后老年髋部骨折POD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变化。记录术后不同时间段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谵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结局。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失效模式RPN值均低于100分;观察组术后24~48 h、48~72 h、72 h至出院POD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分别为8.57%、2.86%、1.43%、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14.29%、11.43%、65.71%;观察组住院时间、谵妄持续时间分别为(10.20±2.10)d、(1.96±1.00)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6±2.80)d、(4.36±1.65)d;观察组好转率、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86%、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3%、7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HFMEA模式风险干预,有效降低PO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利于早期控制POD危险因素,显著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对优化老年患者的生命质量及提升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术后谵妄 老年 髋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