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整体治疗模式应用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骨科接收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将其中接收早期整体治疗模式治疗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38例接受创伤骨科传统治疗模式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标准(Harris)疼痛、活动度、畸形、功能及总分分别为(39.13±2.66)分、(3.40±0.44)分、(3.30±0.38)分、(37.73±2.44)分、(83.56±2.51)分,五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05±2.95)分、(3.17±0.59)分、(3.09±0.52)分、(35.67±3.19)分、(78.98±3.37)分,组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疼痛:t=3.395,P=0.001;活动度:t=2.044,P=0.044;畸形:t=2.135,P=0.035;功能:t=3.352,P=0.001;总分:t=7.131,P=0.000);随访12个月,观察组手术优良率84.78%,高于对照组优良率的7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P=0.019);临床统计显示: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31±0.53)d、(3.53±0.69)d、(15.86±2.60)d,三项指标均短于对照组的(3.45±1.02)d、(5.02±1.13)d、(19.73±3.12)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伤至手术时间:t=6.585,P=0.000;术后下地活动时间:t=7.128,P=0.000;住院时间:t=6.202,P=0.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6.52%,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23.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4,P=0.000);观察组术后12个月未见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病死率2.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65,P=0.102)。结论早期整体治疗理念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并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股骨 早期整体治疗理念 关节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谵妄是老年常见的急性全面性脑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波动性的注意力障碍和意识、思维、情感等神经精神行为的错乱,与疾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早期判断谵妄症状并及时处置,对识别病情变化、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对老年谵妄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

  • 标签: 谵妄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谵妄在老年中十分常见,其发生预示着诸多不良预后,如院内死亡率升高、医疗费用及再入院风险增加等,严重威胁老年的健康状况。目前大量研究提示单因素谵妄管理或谵妄药物干预效果欠佳,且可能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探讨谵妄的非药物管理变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文将对谵妄非药物管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谵妄 非药物管理 预防 治疗
  • 作者: 刘丽琼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生活与健康》2021年12期
  • 机构:彭州市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930
  • 简介:老年的身体机能相对薄弱,日常活动力量、敏捷性也不如青壮年,尤其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长年受慢性疾病困扰,加之长期服药的影响,容易出现更多的健康问题,比如消化不良、便秘、贫血、营养不良、水肿等,严重影响老年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的促进健康,老年应该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老年人;健康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桐乡市第一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82例,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基于FMEA模型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康复锻炼依从性、Harris评分、并发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康复锻炼及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为92.68%、87.80%、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65.85%、6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4.479、5.549、4.556,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DS、SAS评分分别为(44.37±4.68)分、(45.11±4.7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3±5.13)分、(48.39±5.49)分(t =2.637、2893,均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χ2=5.513,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Harri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为(74.74±6.86)分,高于对照组的(65.09±5.04)分(t=7.25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76%和1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62,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χ2=4.493,P<0.05)。结论基于FMEA模型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康复锻炼依从性,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健康教育 病人满意度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联络服务对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衰弱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老年髋部脆性骨折14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72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骨折联络服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衰弱程度、骨质疏松诊断率、服药依从性情况。结果实施骨折联络服务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干预1个月、3个月的衰弱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参照组,骨质疏松诊断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联络服务干预应用于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衰弱程度,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诊断率,提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 标签: 骨折联络服务 老年髋部脆性骨折 衰弱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干预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骨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10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居家护理管理,为期12周。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营养状况、生活质量(EQ-5D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MBI得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干预前,EQ-5D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和MBI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rris评分、MBI得分及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EQ-5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41%(4/54)、31.48%(1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0,P=0.002)。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居家护理管理中,实施基于移动平台的共管照护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营养及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髋骨折 居家护理 共管照护 移动平台
  • 简介:摘要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生风险高,预后差。本文对目前常见的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进行介绍、分析、比较,包括风险分层模型、风险评分模型、列线图模型以及简单预测模型,旨在为医护人员选择与临床应用模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髋部骨折 谵妄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时机选择对老年髋部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81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272例,女542例;年龄为60~99岁,平均79.9岁;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将患者分为全身状态好(ASA分级Ⅰ、Ⅱ级,403例)和全身状态较差(ASA分级Ⅲ、Ⅳ级,411例)两类,每类患者根据是否在入院后48 h内手术再分为2组: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分别比较早期手术组与晚期手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 d和1年死亡率、术后1年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等。结果在全身状态好的患者中,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早期手术组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0%(0/94)]、术后1年死亡率[5.3%(5/94)]显著低于晚期手术组患者[4.2%(13/309)、14.2%(44/309)],住院时间[(9.6±5.2)d]显著短于晚期手术组患者[(12.3±5.9)d]、术后1年ADL评分[75(70,85)分]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患者[70(60,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状态较差的患者中,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早期手术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42.2%(35/83)]显著高于晚期手术组患者[30.5%(100/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30 d和1年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髋部骨折,若患者身体状态好,可尽快实施手术;若患者一般状况差,不能一味强调早期手术,需评估身体状态后再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 标签: 髋骨折 手术时机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诊疗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深圳市第二民医院骨科老年髋部骨折病区采用多学科诊疗模式治疗的2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共管组)。男66例,女194例;年龄为(78.7±5.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1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5例。并与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采用传统治疗模式治疗的2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传统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48 h内手术率、术后30 d病死率、术后肺炎及压疮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及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共管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为(41.9±36.5)h,显著短于传统组患者[(71.4±13.9)h];48 h内手术率为66.5%(173/260),显著高于传统组患者(8.7%,21/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管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3.1%,8/260)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9.9%,24/242),术后压疮发生率(5.4%,14/260)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11.2%,27/242),术后30 d病死率(2.3%,6/260)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5.8%,14/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学科诊疗体系的建立,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显著缩短,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可以降低术后30 d病死率。

  • 标签: 髋骨折 并发症 病死率 绿色通道 多学科诊疗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坪骨科老年手术风险评分系统(DORSSS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实施分层救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8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0例,女310例;年龄60~98岁[(79.3±6.3)岁]。依据患者病情,采用DORSSSP进行术前风险预测评估,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组,208例)、中风险组(B组,157例)、高风险术后未转入外科ICU(SICU)组(C组,23例)、高风险术后转入SICU组(D组,52例)。对各组并发症、病死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1)A、B、C、D组DORSSSP预测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2例、60例、14例、31例,各组实际并发症例数分别为45例、55例、13例、16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P<0.05)。(2)A、B、C、D组DORSSSP预测死亡发生例数分别为0例、3例、2例、4例,各组实际死亡例数分别为0例、1例、2例、1例,A、B、C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病死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RSSSP评分能较好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根据DORSSSP评分实施分层救治,将重症患者术后转入SICU治疗,能显著降低重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髋骨折 老年人 危险性评估 手术后并发症 病死率
  • 简介:摘要衰弱是老年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机能失常综合征,老龄化问题严峻要求积极防治老年衰弱。本文以老龄化问题为背景,介绍了识别老年衰弱的经典方法和个性化方法并分析其适用性;从干预对象的横向拓展与干预路径的纵向延伸两个层面论述了老年衰弱干预重心的演变,探讨了基于老年综合评估与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照护模式在衰弱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老年衰弱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 标签: 老年衰弱 评估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慢性炎症反应综合征(CIRS)是机体免疫系统被持续性激活而表现出的一种慢性、低滴度、系统性的全身炎症反应。CIRS不单与某种慢性疾病相关,也与衰老、多种老年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功能下降有关,同时与临床不良结局密切相关,在老年群中并非罕见。本文综述了CIRS作为老年综合征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提出CIRS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老年综合征,旨在为防治老年病及老年功能下降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慢性炎症反应 老年综合征
  • 简介:摘要为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WHO提出"健康老龄化"倡议,并将其定义为发展和维持老年健康生活所需的功能发挥的过程。功能发挥与内在能力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其中内在能力是指个体全部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与衰弱和失能不同,内在能力侧重于老年的功能,是对个体生命轨迹的纵向观察,而非关注某时段个体的健康缺陷。从认知能力、精神心理状态、感觉功能、活力状态、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内在能力评估,是预测老年健康结局和照护依赖风险的重要途径。通过在社区中筛查出内在能力下降的老年,并针对该群体及其照护者制定综合的照护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并减轻社会负担。

  • 标签: 内在能力 衰弱 失能 整合照护
  • 简介:摘要衰弱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表现为对应激的应对能力降低,发生跌倒、失能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给我国的医疗系统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早期衰弱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目前,国内对老年衰弱的预防缺乏具体、可实施的标准。本共识回顾了近1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证据,综合了国内老年医学专家的经验,为老年衰弱的预防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衰弱 预防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由于对安全性的担忧,老年调脂药物使用不足、停药率高。本专家共识依据老年使用调脂药物的临床证据,参考国内外血脂管理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对我国老年的血脂异常提出管理建议,旨在促进我国老年ASCVD防治工作。

  • 标签: 老年人 血脂异常 他汀类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衰弱是老年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机能失常综合征,老龄化问题严峻要求积极防治老年衰弱。本文以老龄化问题为背景,介绍了识别老年衰弱的经典方法和个性化方法并分析其适用性;从干预对象的横向拓展与干预路径的纵向延伸两个层面论述了老年衰弱干预重心的演变,探讨了基于老年综合评估与多学科合作的综合照护模式在衰弱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老年衰弱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 标签: 老年衰弱 评估 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