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的抑制剂(IKKβ)的表达与肝细胞(HCC)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7例于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HCC患者肿瘤组织中IL-1β和IKKβ的表达。使用统计学相关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的方法分析IL-1β和IKKβ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IL-1β和IKKβ表达量在HCC中呈正相关(r=0.229,P<0.05)。IKKβ的高表达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更长[(86.507±7.749)个月比(54.471±6.275)个月、(92.272±8.409)个月比(58.723±6.7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6.160,P<0.05);IL-1β、IKKβ的高表达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高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期更长[(36.886±3.862)个月比(14.792±4.491)个月、(39.790±4.707)个月比(21.473±3.617)个月、(44.942±5.155)个月比(20.957±3.28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16、7.987、11.594,P<0.05)。此外,多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IL-1β和IKKβ的表达水平是总体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0.462,95%可信区间(CI):0.225~0.946,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以及IL-1β和IKKβ共同表达水平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HR=1.821,95%CI:1.060~3.129,P<0.05;HR=0.529,95%CI:0.282~0.991,P<0.05)。结论IL-1β和IKKβ高表达有利于肝细胞患者预后。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激酶亚基β的抑制剂 肝细胞癌 复发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技术诊断肾嫌色细胞(Ch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RCC超声图像特征。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生长部位、形态、大小、是否有包膜、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等。应用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特征,包括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分布情况及消退时间等。结果本组40例病例,38例单发,2例多发;左肾17例,右肾22例,双肾1例。肿瘤发生于肾上部8例(20.0%),肾下部9例(22.5%),肾中部23例(57.5%),其中1例瘤体位于右肾盂内,病灶侵及肾包膜11例(27.5%)。肿瘤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35例(87.5%),边界欠清5例(12.5%),最大径2.0~11.2(5.1±0.8)cm。病灶呈低回声23例(57.5%),等回声7例(17.5%),稍高回声7例(17.5%),囊实混合回声3例(7.5%),病灶内部回声均匀23例(57.5%),回声不均匀17例(42.5%);病灶内伴有钙化灶者5例(12.5%)。彩色多普勒(CDFI):病灶周边可见血管绕行,15例(37.5%)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12例(30%)病灶内可探及少许星点状血流信号,7例(17.5%)病灶可探及短条状血流信号,仅6例(15%)病灶边缘及内部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4例患者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病灶均同步于肾皮质开始快速均匀强化,呈稍低增强,早于肾皮质消退,呈"快进快退"灌注模式。所有病例均未发现引流静脉栓、肾周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结论ChRCC常规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乏血供、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超声造影呈均匀稍低增强,"快进快退"灌注模式,这些特征有助于术前超声对其做出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肾嫌色细胞癌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在基底细胞(BCC)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5例皮肤BCC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记录病变的常规超声测量指标(最大直径、最大浸润深度、最大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指标(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杨氏模量标准差Esd及杨氏模量平均值比值Eratio)。以病理亚型为参考依据,进一步将病例分成高风险和低风险BCC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常规超声测量以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测量结果。结果高风险BCC组15例,低风险组80例,两组间皮损最大浸润深度[(8.5 ± 4.6)mm比(4.5 ± 1.6)mm,t = 6.150,P < 0.001]、杨氏模量平均值Eave[(32.7 ± 11.2)比(20.6 ± 5.1)kPa,t = 4.065,P = 0.001]以及杨氏模量标准差Esd[(7.0 ± 4.1)比(4.2 ± 2.1)kPa,t = 2.632,P = 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以最大浸润深度、Eave以及Esd诊断高风险B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909及0.822,其中以Eave的诊断效能最佳。以25.7 kPa作为截断值,使用Eave诊断高风险BCC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85.0%。结论应用高频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有助于鉴别高风险与低风险BCC。

  • 标签: 肿瘤,基底细胞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风险评估 高频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CT和MRI诊断及病理基础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上述患者均予以CT扫描及MRI诊断,并对于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分析CT、MRI诊断的符合率。结果84例肝内周围胆管患者经CT扫描均显示为低密度肿块,其中病灶边界不清晰72例;MRI扫描下显示肿块于T2WI呈现不均匀高信号,然而在T1WI则表现为均匀性信号,其中行增强扫描发现病灶边缘强化情况的患者74例,其平均直径为(5.28±0.34)cm,共有4例患者漏诊;MRI诊断符合率为78.57%,CT诊断符合率为76.19%,其联合诊断的符合率为95.24%,显著高于单项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对于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采取MRI诊断、CT诊断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联合2种方法诊断的效果更佳,可确定病理基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肝内周围型 胆管细胞癌 CT MRI 病理基础
  • 作者: 王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8-12
  • 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联合LEEP锥切在宫颈上皮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0例宫颈上皮前病变患者,采取数字抽签法,随机划分成对基础组与研究组。给予基础组LEEP锥切治疗,对观察组实施心理干预联合LEEP锥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 在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应对能力与生活质量都不存在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所有维度评分都比治疗前不同程度增加,且研究组患者在所有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基础组。两组差异具有较高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相较于LEEP锥切治疗,心理干预联合LEEP锥切在宫颈上皮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能够明显提高宫颈上皮前病变人员的心理应对能力,进一步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联合LEEP锥切 宫颈上皮癌前病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以宫颈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分析其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情况。方法:本次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进行放疗治疗的98例宫颈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对98例宫颈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为临床路径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为常规护理组。临床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在我院进行放疗治疗的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统计分析临床路径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与常规护理组对比,临床路径组的整体护理效果更好(P

  • 标签: 宫颈癌 放疗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早期子宫颈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15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共入组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78例初治的早期子宫颈患者,其年龄为(50.2±9.3)岁。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无瘤块的子宫颈组织处采用浅注射(2~3 mm)、深注射(1~2 cm)法注射示踪剂(亚甲蓝或纳米炭),随后在腹腔镜下先行蓝染或黑染的SLN切除,再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对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阴性的SLN行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检测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查。分析SLN的检出率、SLN的分布、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评价SLN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1)SLN的检出率:78例子宫颈患者中,77例检出SLN,SLN总检出率为99%(77/78),其中SLN双侧检出率为87%(68/78)、单侧检出率为12%(9/78)。(2)SLN的分布:78例子宫颈患者共切除盆腔淋巴结1 930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盆腔淋巴结12.4枚;其中77例检出SLN的患者共切除SLN 558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SLN 3.6枚。子宫颈SLN主要分布于闭孔区(61.5%,343/558),其后依次为髂外(23.5%,131/558)、髂总(7.3%,41/558)、宫旁(3.8%,21/558)、髂内(2.2%,12/558)、腹主动脉旁(1.1%,6/558)和骶前区(0.7%,4/558)。(3)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78例子宫颈患者中,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18%,14/78),共38枚转移淋巴结,其中SLN转移26枚、非SLN转移12枚。26枚转移SLN中,6枚为SLN低体积转移,包括1枚孤立肿瘤细胞转移(ITC)、5枚微小转移(MIC),占转移SLN的23%(6/26);其余20枚为宏转移。14例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2例术后通过HE染色检测到淋巴结转移,2例通过病理超分期检测到淋巴结MIC,病理超分期检查后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提高了2/14。转移SLN主要分布在闭孔(65%,17/26)、髂总(15%,4/26)、宫旁(12%,3/26)、髂外区(8%,2/26)。(4)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Kappa检验显示,Kappa值为1.000(P<0.001),表示SLN活检结果与腹膜后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完全一致。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早期子宫颈SLN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髂外区域,SLN的病理超分期检查可提高淋巴结低体积转移的检出率。早期子宫颈腹腔镜手术中行SLN活检是安全、可行的,SLN活检可代替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

  • 标签: 宫颈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试验预期值 腹腔镜 着色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不同解剖部位骨髓受照剂量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间接受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的117例宫颈患者资料,剂量学参数包括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用线性回归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的相关性,用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相关性。结果1-4级中性粒细胞毒性发生率分别为10.3%、27.4%、11.1%、10.3%。线性回归显示腰骶椎骨Dmean、V50Gy和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显著相关(P=0.035、<0.001、<0.001、=0.001、=0.003、=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腰骶椎骨V20Gy、V30Gy、V50Gy,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与2-4级中性粒细胞毒性显著相关(P=0.046、0.038、0.049、0.041、0.039、0.029、0.036、0.029)。结论宫颈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腰骶椎骨中、高照射剂量体积以及髂骨中、低剂量体积与中性粒细胞毒性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宫颈肿瘤/三维放疗同步化疗 中性粒细胞毒性 剂量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102例脑卒中病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结果经2-3周康复治疗及护理,使病人肢体功能得以恢复,效果显著。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躯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护理模式在输血病患中的效果与影响。方法:将本医院收治的输血病例,选取62例进行分组对照实验。探究组行规范化护理模式,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对比两组病患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可看到探究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96.77%)相较于参照组(87.10%)更高,说明病患更满意;对比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可发现探究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综合评分为(83.71±6.89),而参照组的综合评分为(73.01±3.81),表示探究组病患的生活质量更佳。结论:在输血病患中采用规范化护理模式效果更好,有效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此种护理方法应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疼痛护理 安宁疗护 输血
  • 简介:【摘要】 重症监护室( ICU )的患者一般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口渴的情况,并且患者的口渴与其身体其他症状都有着明显的关联。患者在口渴的影响下,会使其身体处于激烈的应激状态,让患者的耗氧量和代谢负担大幅度增加,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阻碍。有数据资料显示,在 ICU 清醒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便是口渴,但是因这一症状是人身体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常常会被医护人员所忽视,没有充分重视起来,并且当前医护人员对患者出现口渴的认知和疏解措施了解的并不全面。基于此,本次研究便以多年的时间经验出发,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阐述了 ICU 清醒患者口渴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缓解患者口渴的措施,希望能对 ICU 患者的护理工作带去一定的帮助,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在治疗期间的不适感。

  • 标签: ICU 清醒患者 口渴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文章2018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126例患者作为范例,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常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研究组的总满意度在95.24%与参照组的总满意度76.19%对比,研究组明显大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感染科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方法纳入83例MG患者和39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 MMSE)、加利福尼亚语言学习测验(California verbal learning test, CVLT)、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brief visuospatial memory test-revised, BVMT-R)、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ymbol digit modalities test,SDMT)、Benton线方向判断测验(benton judgment of line orientation test,BJLOT)、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ced auditory serial addition test,PASAT)、言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贝克抑郁测验(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评估抑郁状态,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评估疾病分型、合并症情况、病程、疾病严重程度、药物治疗情况等临床特征对MG组认知损害的影响。结果MG组MMSE[28(26,29)分,29(28,30)分]、CVLT、BVMT-R、SDMT[(37.06±12.18)分,(47.54±14.91)分]、PASAT[(32.86±10.23)分,(37.00±8.82)分]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JLOT、VFT、B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定量评分(quantitative MG score,QMG)与SDMT得分存在负相关(r=-0.234,P<0.05);MG日常生活质量量表(MG-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profile,MG-ADL )评分与BVMT-R 3试总和得分存在负相关(r=-0.283,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觉记忆,提示重症肌无力可能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部分认知领域的损害可能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加强对MG患者认知障碍的认识,早期评估,密切随访,适当干预。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神经心理学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接收的6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5月,分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各3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两组护理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人文关怀护理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个体化教育方案对于高血压老年患者居家照护者照护行为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选取92例于该院进行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及其照护者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依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平均地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6例。纳入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工作,病情稳定后出院。采用个体化教育方案对研究组患者及其照护者进行健康教育,参照组患者及其照护者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照护者各项照护行为的规范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也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71.74%)高于参照组(39.13%),再次入院率(13.04%)低于参照组(4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老年患者及其居家照护者应用个体化教育方案,可规范照护者的居家照护行为,提高居家护理的质量,促进患者的血压稳定,提升血压控制率,降低再次就诊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个体化教育 高血压 老年患者 居家照护者 照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采用整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的选取从时间范围(2022.4-2023.6)内,在本科室进行治疗的70例高血压老年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组,研究组(整体化护理方案)与常规组(常规护理方案),分别纳入患者35例。比较分析2组老年病人的血压情况、用药依从性。

  • 标签: 整体化 老年 高血压 服药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浅谈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120患者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出院。对患者进行全程的护理干预,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起到了关键的疗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临床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