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不同骨髓抑制程度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进行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20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8~71(47.8±10.7)岁。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入组患者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轻度组(0~Ⅱ度)98例和重度组(Ⅲ~Ⅳ度)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客观缓解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无病生存期(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评分、绝经状态、体质指数、组织学分级、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Ki-67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PCR更高、中位DFS和中位DMFS更长[50.9%(55/108)比 36.7%(36/98);未达到 比 72个月;未达到 比 84个月](均P<0.05)。两组的ORR、LR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8%(97/108)比 81.6%(80/98);中位均未达到;中位均未达到](均P>0.05)。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重度组较轻度组的无病生存预后更好(HR=0.571,95%CI:0.349~0.934,P=0.02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较0/Ⅰ/Ⅱ度骨髓抑制预后好,有助于判断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于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原发性中低位直肠癌患者441例。根据患者的发病年龄分为青年组(51例)和中老年组(39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青年组中68.6%的患者在放疗结束后7周内接受根治性手术,高于中老年组(52.8%,P=0.047);青年组ypTNM分期为Ⅲ期患者的比例为51.0%,高于中老年组(34.1%,P=0.027);青年组ypN分期为ypN+期患者的比例为51.0%,高于中老年组(34.1%,P=0.047)。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疾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39.2%和25.1%,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5.3%和21.5%,青年组均高于中老年组(P值分别为0.049和0.044)。青年组患者疾病进展大多发生在术后前3年内,尤其在术后第2年,青年组患者的疾病进展发生率高于中老年组(分别为55.0%和26.5%,P=0.025)。青年组患者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3.7%和58.2%,中老年组患者分别为81.0%和7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青年组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4%和69.2%,中老年组患者分别为93.6%和8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青年组中,治疗反应分级(HR=4.804,95% CI为1.360~16.973)、清扫淋巴结总数(HR=4.336,95% CI为1.739~10.809)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清扫淋巴结总数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HR=3.295,95% CI为1.076~10.091)。在中老年组中,治疗反应分级(HR=2.626, 95% CI为1.354~5.091)、ypTNM分期(Ⅲ期:HR=5.837,95% CI为2.968~11.479)、肿瘤距肛缘距离(HR=0.500,95% CI为0.308~0.812)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脉管瘤栓(HR=3.040,95% CI为1.368~6.753)、ypTNM分期(Ⅲ期:HR=16.322,95% CI为5.049~52.771)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辅助治疗后青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间隔时间更短,术后病理分期偏晚,预后更差,应加强其术后辅助治疗和随访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调整食管癌新辅助化疗周期对患者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多周期化疗组)和未调整化疗周期(对照组)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中,化疗与手术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分别为17和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出血量分别为88.6和46.1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4.7和10.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9%(9/22)和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和术后30 d均无死亡。多周期化疗组和对照组肿瘤退缩效果明显[肿瘤退缩分级(TRG)1、TRG2和TRG3级]分别为14和7例,效果不明显(TRG4级和TRG5级)分别为8和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有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几乎完全消退,术后病理提示无恶性肿瘤组织残留。结论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增加新辅助化疗周期,可以获得更明显的肿瘤退缩反应,可根据手术排期多次调整新辅助化疗周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甘肃省肿瘤医院行术前新辅助治疗的ⅢA期NSCLC患者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65岁者40例,≥65岁者25例。根据术前新辅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顺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卡瑞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均行2周期术前新辅助治疗。比较两组影像学临床疗效、T淋巴细胞亚群、药物毒副反应、手术切除率、主要病理缓解(MPR)、完全病理缓解(pCR)和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MPR的因素。结果观察组影像学临床疗效部分缓解(PR)和客观缓解率(ORR)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细胞阳性率、CD4+细胞阳性率、CD8+细胞阳性率和CD4+/CD8+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毒副反应在皮肤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肌酶异常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卡瑞利珠单抗组/信迪利单抗组)组内比较,卡瑞利珠单抗组毒副反应在RCCEP/皮疹、骨髓抑制、心肌酶异常方面均高于信迪利单抗组(P<0.05)。观察组的MPR和pCR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术切除率、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病理类型、新辅助治疗方案与MPR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和新辅助治疗方案是影响MP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D-1单抗联合化疗可获得更好的MPR和pCR,提升患者免疫功能。但免疫治疗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值得关注,不同免疫药物之间毒副反应有所不同。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ⅡA1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的120例ⅡA1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1~63(49.2±4.6)岁。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对照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观察研究组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分期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高危因素、间质浸润情况以及脉管癌栓的差异;采用后期放射性损伤评分标准评估比较2组患者急慢性放射性损伤的差异;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的差异。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分期的降期率为95.0%(57/60),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的患者占15.0%(9/60)。2组患者围手术期出血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0.137、0.100,均P> 0.05)。在术后高危因素的比较中,研究组患者淋巴结(+)、残端(+)、宫旁浸润的发生率分别为3.3%(2/60)、1.7%(1/60)、0(0/6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3%(5/60)、3.3%(2/60)、6.7%(4/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5,P<0.05);研究组发生术后间质浸润的患者中,病理完全缓解率、间质浸润浅1/3的百分比分别为15.0%(9/60)、31.7%(19/60),高于对照组的0(0/60)、20.0% (12/60),间质浸润中1/3和深1/3的百分比分别为41.7%(25/60)、11.7%(7/60),低于对照组的50.0%(30/60)、30.0%(18/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5 ,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脉管癌栓的发生率为26.7%(16/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7%(34/6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1.109,P<0.01)。研究组患者1~2级急慢性放射性肠炎、急慢性放射性膀胱炎和急性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6.508,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5年PFS率、OS率分别为66.7%、80.0%,高于对照组的65.0%、78.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7、1.96,均P>0.05)。结论ⅡA1期宫颈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根治性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高危因素和放射性损伤,但不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
简介:目的评估SOX方案(替吉奥+奥沙利铂)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71例进展期胃癌根据患者意愿是否行新辅助化疗分为2组,34例术前给予SOX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手术为新辅助组,37例直接行腹腔镜手术为手术组。观察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级,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病理及预后情况。结果新辅助组26例完成4周期化疗,8例完成2周期化疗,化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2例,有效率52.9%(18/34),疾病控制率94.1%(32/34);3~4级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23.5%,8/34)、中性粒细胞减少(5.9%,2/34)、贫血(5.9%,2/34)。新辅助组3例发现腹腔广泛转移,手术组7例,此10例行开关术,新辅助组31例、手术组30例行根治性手术。新辅助组手术R0切除率明显高于手术组[88.2%(30/34)vs.67.6%(25/37),χ^2=4.336,P=0.337];2组中转开腹率[9.7%(3/31)vs.10.0%(3/30),χ^2=0.000,P=1.000]、手术时间[(255.8±29.2)minvs.(261.0±32.6)min,t=-0.657,P=0.514]、术中出血量[(151.6±85.1)mlvs.(141.7±69.6)ml,t=0.499,P=0.620]、术中输血率[77.4%(24/31)vs.70.0%(21/30),χ^2=0.434,P=0.510]、淋巴结清扫[(21.1±3.4)枚vs.(22.7±4.2)枚,t=-1.589,P=0.117]、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3.1±1.0)dvs.(3.0±0.8)d,t=0.421,P=0.675]、术后住院时间[(14.7±4.0)dvs.(15.5±4.2)d,t=-0.749,P=0.457]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14/31)vs.43.3%(13/30),χ^2=0.021,P=0.886]无显著性差异。新辅助组术后病理肿瘤浸润深度(χ^2=10.926,P=0.027)、淋巴结转移分级(χ^2=8.724,P=0.033)明显优于手术组。2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488,P=0.115)。结论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前行SO
简介:目的:考察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影响。方法:将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情况、治疗前后Fas/FasL表达水平和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和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3.947,x2=5.094,x2=7.219,P〈0.05,P〈0.01)。两纽患者治疗前Fas/Fas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as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3.947,P〈0.05)。结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7月—2015年2月乳腺癌患者80例,将其按抽签随机法分为扶正培本组与化疗组。化疗组患者予以新辅助化疗,扶正培本组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同时给予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比两组疾病缓解率和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扶正培本组疾病缓解率高于化疗组患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4+、CD8+、CD4+/CD8+、NK细胞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化疗组患者CD8+明显升高,CD4+、CD4+/CD8+、NK细胞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扶正培本组CD4+/CD8+、CD8+升高,CD4+、NK细胞降低,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中医扶正培本治疗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有助于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回顾性分析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70例,按不同化疗方案分为AC组与CAF组,每组35例,AC组治疗方案为环磷酰胺600mg/m2、阿霉素60mg/m2静脉滴注;CAF组治疗方案为氟尿嘧啶600mg/m2、环磷酰胺600mg/m2、阿霉素60mg/m2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CAF组的总有效率为62.86%,AC组的总有效率为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F组降期率为48.57%(17/35),AC组降期率为57.14%(2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临床安全性:白细胞减少率、血小板减少率、血红蛋白减少率、脱发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与CAF方案应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均有效,恶心呕吐发生率CAF方案高于AC方案,两种方案均可根据患者病情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检、B超以及钼靶评价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准确性。方法使用TEC方案对2015.5-2016.5入诊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分别于化疗前以及化疗后对患者进行体检、B超以及钼靶检查,将病历敬爱奶茶测的肿瘤大小作为标准,将三中检查结果测得肿瘤大小与之对比,了解3种临床检查用于新辅助化疗后检测肿瘤大小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3种临床检查用于预测病例完全缓解的符合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患者乳腺癌完全缓解共61例,占比62.24%,23例(23.47%)患者病例标本完全缓解。病理标本检测的患者肿瘤大小为(1.13±0.65)cm,体检、B超以及钼靶对患者检测后得到肿瘤大小分别为(1.30±0.64)cm、(1.11±0.87)cm、(1.21±0.95)cm。将病理检查结果视为标准,将其他三种检查结果与制度比,三种检查方法假阳性率均较低,三者之间无较大差异(P>0.05);三者符合率之间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检、B超以及钼靶均为乳腺癌患者肿瘤大小的主要手段,但临床期待更好的检验方式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患者完全缓解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以及顺铂新辅助化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64例局部宫颈癌晚期患者,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32例,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为32例,予以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以及顺铂新辅助化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65.62%),同时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要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紫杉醇、异环磷酰胺以及顺铂新辅助化疗,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总结动静脉联合给药的FLEOX新辅助化疗加营养支持对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晚期胃癌的手术可切除率。方法对术前CT检查发现伴有严重的第3、7、9、12组淋巴结转移、或第14、16组淋巴结转移而难以切除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氟尿嘧啶(5.FU)370mg/m^2,静滴,第1~5天;亚叶酸钙200mg静滴,第1~5天;足叶乙苷80mg/m^2与奥沙利铂120mg/m^2经动脉注射,第6、20天;每5周重复1次。其中12例伴有中、重度营养不良者酌情进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状况好转后进行化疗,以使患者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结果5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价有效率(CR加PR)为84.0%;12例伴营养不良的病例在化疗结束、拟行手术前体重均较入院时明显增加,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恢复正常。手术切除率为78.0%,全组均成功进行了胃次全切除、全胃或联合脏器切除和D2+α、D3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动静脉联合给药的FLEOX新辅助化疗加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以淋巴结转移为主的晚期胃癌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与生物学标志物P53、Ki-67表达的相关性.方法:49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P53、Ki-67的表达情况,化疗2~6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生物学标志物和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49例新辅助化疗的病例中,P53、Ki-67阳性率分别为52.2%、39.1%.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9.6%.临床完全缓解率为34.7%,临床部分缓解率为44.9%,疾病稳定为18.4%,疾病进展2.0%,病理完全缓解率10.2%.结论:P53阴性和Ki-67阳性的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P53、Ki-67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